偶尔有路过的村民,善意的提醒一家人,这鱼没油水,没必要浪费时间。
倒是对他们捉小鱼喂鸡的事情,表示了肯定,还说以前也人这样做过,只是后来嫌麻烦,慢慢的也就没人捉鱼喂鸡了。
手里的竹竿微微动,紧跟着就有紧绷和拖拽感传来,苏宁连忙手上用力,同时大喊。
“上钩了!”
一条巴掌大的鲫鱼被甩了起来,掉在了身后的石滩上。
鱼已经脱钩了,要不是苏宁动作够快,估计已经掉回河里了。
“哇,好大的鱼!”
苏瑜连忙跑过去抓住,放进木盆里。
其余人动作慢了一点,却也先后好奇的围了过去。
鲫鱼生命力顽强,被钓起来也完全没有任何影响,正在木盆里游来游去。
有了这一次,就好像彻底开了张,苏宁接下来运气好得很,接二连三的上钩,没多久,就钓了七八条,可惜全都是鲫鱼。
不过鲫鱼本来就繁殖快,生命力顽强,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可能有鲫鱼,钓到这么多倒也正常。
大的有巴掌大,小的也有三指宽,别的不说,熬汤反正是够了。
眼看着天色渐暗,大家也都开始收工回家,苏家几人也不例外。
只是回去的途中,正好碰到刘民生跟他爹娘,也一起从地里回来。
这一次,只是刘叔刘婶跟苏家打了招呼,刘民生更是完全没有跟苏宁说一句话。
不过除了叶云泽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之外,其他人全都没有任何反应,好像这才是正常的。
包括苏宁。
鲫鱼被转移进了后院的大水缸里,这水缸常年在屋檐下,下雨时接了雨水,就是专门用来喂猪煮猪食的,不下雨就还是井里挑水过来,用着也方便。
当然了,现在是方便养鱼。
不过小鱼苗就不行了,就这么会儿功夫,最开始抓的小鱼苗,已经有不少开始翻肚皮了。
正好这会儿太阳下山,鸡也回来了,照例给鸡喂了一些小鱼苗,剩下的连水一起喂猪了。
糙米耐煮,钓鱼之前就把米泡上了,这样煮饭会快一点,杨秀芳带着孩子去做饭的时候,苏宁就在屋后剁猪草喂猪。
夏天的时候猪草不用煮熟,只是这样只吃猪草,貌似长得也很慢?
苏宁回忆着小时候家里,爷爷奶奶喂猪的情形。
那会儿村里已经有各种杂交粮食了,玉米水稻小麦都产量多,喂猪还能自己配杂粮饲料呢,一头猪一年可以长到两三百斤。
这法子现在显然不行,人都吃不够呢,哪有多余喂猪的。
不过那会儿鸡和猪也都是培育过后的品种,跟现在养的黑猪不太一样。
麻溜的剁了一盆猪草,倒进食槽里,夏天热,刚喝了水两头半大猪仔,飞快的跑了过来。
看着家里已经养了小半年的猪,除了山上的野猪草,也就偶尔能添点米糠麦麸,其他什么都没有,养到现在才六七十斤而已。
这要是养到过年去,也就百多斤的样子,根本卖不俩几个钱。
“宁儿,娘问你鱼要怎么弄?”
正想着事情,叶云泽从屋前过来,手里一把摘下来的白菜虫叶子,顺手就扔到猪圈里。
刚才苏宁说了晚上熬鱼汤,但具体怎么弄,家里居然没一个人会的,杨秀芳也不会。
“我来吧,你把后门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