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从他身边经过时,又提醒了一句:“野鸡应该是吃虫子和草籽的,一会儿我们摘点熟了的狗尾巴草回来。”
叶云泽点点头:“好。”
随后他手里就被塞了一个锄头:“你去后山脚下挖点蚯蚓,我去做个鱼钩,要是钓到鱼了,晚上熬鱼汤喝。”
趁着时间还早,苏宁兴致勃勃就去找绣花针了,留下抱着锄头的叶云泽,还有几分茫然。
当然也没茫然多久,很快就回过神来,听话的挖蚯蚓去了。
不过,蚯蚓要在哪里挖?
不等他问,苏瑾苏瑜就已经拿了竹筒过来。
“姐夫,我们一起去挖蚯蚓!”
苏瑾甚至也拿了一个小锄头过来,这是要一起帮忙啊?
杨秀芳看几个小的忙忙碌碌,也不拦着,甚至还指了指山脚下。
“那片阴凉的地方应该比较好挖,以前瑾儿瑜儿,也经常挖蚯蚓喂鸡。”
这段时间家里沉闷得很,现在也终于有点笑声了,杨秀芳心情也放松了一点。
不管怎么说,离开的人已经离开了,剩下的人也要继续往前走,哀哀怨怨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有孩子帮忙一起撑起这个家,也能有点想做的事情,挺好的。
另一边,苏宁找到多余的绣花针,点燃油灯,垫着一点碎布条握着,在火上烤到通红,再用碎布条垫着用力一弯。
一次成型,一个没有倒钩的鱼钩就做好了。
至于鱼线,只能用麻线先代替了。
对了,还要去砍一根树枝,最好是细竹竿,苏宁收好鱼钩,又去柴房拿了柴刀。
小时候也没少做这些事,虽然时隔多年,到底还是不陌生。
从后院出来的时候,看到叶云泽他们正好挖到一条蚯蚓,苏宁打了个招呼,就去山腰砍竹子了。
这竹子也不是随便砍的,随处可见的粗大木竹,常用来编制背篓簸箕等,而苏宁要找的,是手指粗细的斑竹。
这小斑竹别看长得细小,可结实了,也不算太长,在河边钓鱼反正是够了。
苏宁挑挑选选找了一根笔直漂亮的斑竹,剔掉上面的枝条,修得光滑好看。
顺便在前端刻了一道浅浅的划痕,把鱼线系上,划痕可以让鱼线系得更紧,避免鱼线滑落。
别的不说,这绣花针也是要花钱买的,掉了那也是损失!
一切准备就绪,蚯蚓也挖了两三条,足够了,苏宁接着查看蚯蚓的时候,给几条蚯蚓都弄了点灵气上去。
能不能钓到鱼,就看这点灵气给不给力了!
姐妹几个风风火火的就去了河边,也不管以前是不是家里从不吃鱼,反正姐姐说了要钓鱼,那就钓呗。
就算不吃,喂猪喂鸡也行啊。
叶云泽还学苏宁之前的样子,扯了一点白菜,带上了竹筛竹篮和麻绳。
这地里白菜最多,就算现在不吃,再长大一点,也是要拿来喂猪喂鸡的。
杨秀芳感觉这两天身体好多了,也扶着肚子跟了过去,好在距离也不远,就百十米的距离,站在院门口就能看到。
苏宁没让两个小的靠近她钓鱼的地方,只是让叶云泽带着她们在浅浅的石滩处,用竹筛抓小鱼苗。
至于竹篮,也在苏宁身边,挂着麻绳,沉入了河里深一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