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口谕的效力是惊人的。
不到一个下午,就在炊营帐篷最角落里,一个用土坯新砌的灶台就拔地而起。虽然简陋,但结实耐用,灶口开阔,显然是为了适应那口宝贝铁锅的“爆炒”需求。旁边还配了一张结实的木案,用来处理食材。
一口崭新的、看起来更厚实些的铁锅,一小罐清亮的猪油,以及其他一些基础的厨具,也很快被送来。效率之高,让周默咋舌不已,同时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曹操那看似随意一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无上权力。
他现在算是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工作室”,虽然这工作室是开放式大棚里的一个角落,而且门口还若有若无地总有兵士巡逻的身影——美其名曰保护丞相特需食材和厨具,实则监视意味浓得化不开。
炊营里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原本还敢偷偷打量、窃窃私语的厨子们,现在连目光都不敢轻易往那个角落瞟了。周默一旦开始在他的新灶台上鼓捣,尤其是那标志性的“刺啦”爆响和浓烈香气腾起时,整个帐篷都会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地放轻动作,仿佛怕打扰了什么神圣(或者说危险)的仪式。
王主厨彻底沉默了,脸色阴沉得像锅底,大部分时间都背对着周默的方向,但周默能感觉到那背后传来的、混合着不甘、嫉妒和一丝畏惧的复杂视线。
只有狗剩,大概是年纪小好奇心重,加上周默对他还算和善,偶尔会趁着递送柴火或者食材的机会,飞快地瞄一眼周默的操作,眼睛里充满了崇拜和不可思议。
周默没空享受这种“孤独的王者”感觉。压力山大!独灶立起来了,资源倾斜了,明天的“新菜”要是拿不出来,或者水准下降,那乐子可就大了。
晚膳他做了相对稳妥的菜式——用新买的香料和酱料精心卤制的猪蹄,软糯咸香,算是巩固一下胜利果实。曹操果然满意,赏钱照旧,但通过文吏传达的要求依旧是那句:“明日需见新意。”
新意…新意…哪有那么多新意!
周默对着自己那小堆“特权”食材和调料,愁得直薅头发。肉、蛋、有限的蔬菜、豆子、干菇…还能变出什么花来?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袋黄豆上。
豆子…在这个时代是重要的主食和蛋白质来源,但吃法无非是煮豆、豆饭、豆羹,或者做成豆酱、豆豉。
能不能…用豆子做点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他的脑海——豆腐!
对啊!豆腐!这玩意儿现在应该还没发明出来吧?(注:豆腐发明于西汉,但初期可能并未广泛流传,且做法与后世有差异)就算有,做法肯定也粗糙!如果能做出来,绝对是震惊四座、足以载入史册的…“新意”!
而且,豆腐洁白细腻,口感软嫩,本身味道清淡,可塑性极强,完全可以满足“滑嫩”的要求,也能吸收各种汤汁变得“香浓”,还能搭配不同食材创造出无数“惊喜”!
更重要的是,做豆腐过程复杂,需要技巧,正好符合他“奇遇”得来秘方的人设,也能充分利用这个“独灶”的隐私性!
干就干!
但做豆腐是个技术活,尤其在这个什么都没有的时代。他仔细回忆着前世看过的古法制作豆腐的流程:泡豆、磨浆、过滤、煮浆、点卤、压制成型…
每一步都是挑战。
首先,泡豆。他取出一大碗黄豆,仔细挑拣出坏豆杂质,用清水浸泡。这需要时间,至少得泡好几个时辰,看来得明天早上才能进行下一步了。
然后就是磨浆。没有石磨!军营里只有磨面粉的石磨,巨大且笨重,也不可能给他用来磨豆子。
他目光扫视,看到了角落里用来捣碎调料的小石臼和石杵。
行吧…手工捣碎!虽然效率低下且累死个人,但眼下只有这个办法。他仿佛已经预见到明天自己胳膊酸爽的感觉了。
过滤…可以用细麻布勉强替代。
煮浆好办,有锅。
最关键的…点卤!用什么点?传统是用盐卤或石膏。盐卤…这时代肯定有,是制盐的副产品,但军营里不一定有。石膏…中药铺或许有?
他想起随军郎中那里可能会有各种药材。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周默就爬起来查看泡发的黄豆。豆子吸饱了水,胀鼓鼓的。
他开始了艰苦的手工捣豆过程。将泡好的豆子分批放入石臼,加入少量水,然后用石杵一点点捣碎、研磨。这绝对是个体力活,枯燥且疲惫。豆腥味弥漫开来,手臂很快就酸胀不已。
狗剩来上工,看到周默满头大汗地捣豆子,好奇地问:“周大哥,您这是做啥?要做豆羹吗?不用这么麻烦,直接煮就行了…”
周默喘着气:“做…做个新玩意儿,说了你也不懂…快来帮我捣一会儿!”
狗剩虽然疑惑,但还是听话地接过石杵,学着周默的样子捣起来。有了帮手,速度稍微快了点。
足足捣了近一个时辰,才将所有的豆子勉强捣成了粗糙的豆糊。
接着是过滤。他找了一块相对细密的干净麻布,四角吊起来,形成一个简易过滤网。将豆糊倒进去,加入清水,反复揉搓、挤压,乳白色的生豆浆淅淅沥沥地流入下方接着的木桶里。直到麻布包里只剩下干干的豆渣。
光是前两步,就几乎耗费了他一上午的时间,累得他腰酸背痛。
然后是将生豆浆倒入锅中煮沸,期间要不停搅拌,防止糊底。豆浆沸腾的香气引来了些许目光,但大家看他在折腾豆子,虽然费力,却也觉得没什么稀奇,毕竟豆羹常见。
煮好的豆浆晾凉片刻。最关键的一步来了——点卤。
他昨天下午已经偷偷跑去军医那里,以“需要一点清热泻火的药材入膳”为由,软磨硬泡,花了不少钱才要来一小块生石膏(CaSO·2HO)。此刻,他将石膏放在火上煅烧(脱水成熟石膏CaSO),然后捣成极其细腻的粉末,用少量清水调成石膏浆。
成败在此一举!
他深吸一口气,将石膏浆缓缓倒入微热的豆浆中,一边倒一边用勺子轻轻搅动,让石膏水与豆浆充分混合。
然后,便是紧张的等待。
时间仿佛凝固了。周默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木桶里的豆浆。
渐渐地,奇迹发生了。原本均匀的乳白色液体开始出现细小的絮状物,絮状物越来越多,逐渐凝聚,而原本浑浊的液体则变得清澈起来。
豆花!成了!
周默差点激动地喊出来!他成功了!虽然只是第一步!
他将凝固的豆花舀入一个铺好了麻布的方形木框(他找营中木匠临时做的)里,将麻布包好,上面压上重物(一块洗干净的大石头),将多余的水分(豆腐水)挤压出去。
又是一个时辰的等待。
当周默小心翼翼地揭开麻布,一块方方正正、洁白如玉、颤巍巍、散发着淡淡豆香的“豆腐”呈现在眼前时,他激动得手都在抖。
虽然压得可能不如后世豆腐那么紧实,略显软嫩,但这确确实实是豆腐!他亲手做出来的豆腐!
狗剩和远处偷偷张望的厨子们都看傻了。他们从未见过豆子能变成这般模样!这是…仙法吗?
周默小心地切下一小块,尝了尝。豆香浓郁,口感细腻软嫩,虽然带着一点石膏的微涩(点卤技术还需改进),但绝对是颠覆性的食物!
有了豆腐,晚膳的“新意”就有了!
他决定做一道最简单也最能体现豆腐原味的——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清爽可口,正好解一解连日来的油腻。而且视觉上就足够“惊喜”!
他又用剩下的豆腐,加了些肉末和酱汁,烧了一个肉末烧豆腐,保证香浓下饭。
当晚,当那盘洁白如玉、点缀着翠绿葱末、淋着几点清油和盐粒的小葱拌豆腐,以及那盘红亮浓香的肉末烧豆腐被端上去时,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
据后来文吏描述,丞相对着那盘小葱拌豆腐端详了许久,才迟疑地动筷。入口之后,那清爽细腻、一抿即化的口感,以及豆类从未有过的清香,让他大为惊讶。再尝肉末烧豆腐,吸饱了汤汁的豆腐口感更加醇厚,别有一番风味。
“此乃何物?”曹操惊问。
“回丞相,此物名为‘豆腐’,乃由黄豆秘法炼制而成。”文吏按照周默教的话回答。
“豆腐…好一个豆腐!”曹操显然极为满意,“滑嫩非常,豆香清雅,更能兼收百味。此物…大善!”
赏钱再次丰厚。更重要的是,曹操对“豆腐”本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详细询问了制作方法(周默通过文吏只含糊说是秘法,耗时费力),并令周默日后可多制此物。
消息传回炊营,周默看着那块剩下的豆腐,知道自己又一次赌对了。
豆子的逆袭,成功!
但他也清楚,豆腐的出现,恐怕会让他这个“奇人”的名声更加响亮,同时也将他更深地绑在了曹操的灶台边。
明天…又该用什么来继续这场美食冒险呢?他看着那袋绿豆,又开始琢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