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的微光费力地钻过窗棂。
周望舒睁开眼,鼻腔深处似乎还残留着一丝仓库的血腥气,她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掀开厚实的棉被起身。
外间传来规律有力的劈砍声,推开门,沈青墨只着单薄短打,柴刀精准地削砍着硬木,加固院墙,新削出的尖利木桩犬牙交错,带着无声的警告。
他脚边那个不起眼的旧木箱紧锁着,里面是曹记旧仓带回的血仇引线。
目光相接,他紧绷的线条微不可察地柔和了一瞬:“醒了?灶上温着粥。”
“嗯。”周望舒应声,走向灶间。
热粥下肚,驱散了最后一点寒意。
她没让自己沉溺,铺开草席,搬出处理好的草药摊晒,艾叶、紫苏、野菊清新的草木气息温柔地抚平褶皱。
沈青墨加固完院墙,沉默地蹲下帮她翻动草药,粗糙的手指偶尔拂过她的手背,带着薄茧的温热。
阳光渐暖,周望舒额角沁汗,直起身用手背擦拭。
“歇会儿。”他递过粗陶水碗。
周望舒接过喝了,目光落在他腰间鼓鼓的皮囊上。她心念微动,从贴身荷包里取出那半块温润的“陈记”桃符,托在掌心:“这个真是保姻缘的吗?上次我陈掌柜还问我这是什么呢!”声音很轻,带着揶揄。
沈青墨指尖描摹着刻痕,动作几不可察地微顿,他抬眼,目光沉沉地落在她脸上,声音低沉中多了几分追忆:“我爹留下的,早年他帮着‘陈记’走漕运时的信物,不值钱,带着‘平安’的念想。”
周望舒握紧桃符,原来这是家传之物,看似随意的“硬塞”,其间的份量她又岂会不懂?暖意熨帖萦绕在心底,她郑重地点头,将它收好。
“娘?”沈母挎篮出来,目光扫过周望舒放荷包的位置和儿子,脸上绽开欣慰的笑:“哎!望舒啊,娘去摘菜,晌午蒸菜团子!”语气轻快促狭。
沈青墨耳根微红,咳了一声,拿起柴刀:“我去后山砍点硬木。”背影略显仓促。
周望舒唇角微弯,起床时那点阴霾,似乎被这带着体温的信物和沈母的笑意驱散了不少,她转身继续侍弄药材。
院子旁的空地上热火朝天。
“大河村药材加工小作坊”的骨架在冬日晴空下竖了起来,沈青墨带着阿牛、铁柱几个汉子砍树、夯土、搭架,指挥若定。
“青墨哥,这梁够结实了吧?”阿牛仰头问。
沈青墨晃了晃主梁,纹丝不动:“嗯,柱子下再夯层碎石。”目光严谨地计算承重和通风。
周望舒带着吕氏、杜氏还有沈红芝几个姑娘处理草药,清洗、分拣、切割一丝不苟,棚子规划了大片干燥区。
“周娘子,这紫苏叶成色行不?”吕氏捧来簸箕。
周望舒捻了捻湿度:“正好!再晒半天。”
“都是你教得好!”吕氏笑得见牙不见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