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星辉学院,平民部,忆时!”冰冷的声音喊道。
无数目光落在他身上,大多带着漠然或轻视。忆时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将手按在冰冷的符文圆盘上。
他尽力压制体内活跃的银色力量,只引导这具身体本身那点微弱的精神力……
圆盘光芒闪烁,符文流转。旁边水晶碑上浮现文字:
【觉醒者:忆时】
【能力:物质感知】
【类型:辅助系】
【描述:可初步感知非生命物体的材质和简单结构。】
【评级:E】
【备注:精神力强度低下,潜力有限。】
E级?!
台下顿时响起压抑不住的嗤笑声。
“果然是个废物!”
“物质感知?这有什么用?去当收破烂的吗?”
“E级,啧啧,真是浪费名额。”
门口那个高大少年毫不客气地大声嘲笑:“哈哈!我就知道!废物永远是废物!”
忆时面无表情地走下台,对那些嘲讽充耳不闻。
物质感知?E级?
他的心脏却在微微加速跳动!
这能力……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前期神技!他的言灵最需要的就是对目标的精确理解!以前在地球要靠显微镜和各种仪器,现在只需要看一眼?
虽然现在可能只能知道一块石头是花岗岩还是石灰岩,一把剑是铁的还是钢的,但未来呢?感知能量传导率?感知结构应力点?感知元素富集度?
知识就是力量!而这能力,就是快速获取第一手数据的超级传感器!
“废物?”忆时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
“你们根本不明白,对于一个挂逼来说,一双能直接看穿物质表面的‘真理之眼’意味着什么。”
“这个异世界,规则不同,力量体系也不同……但开挂的思路,永远是相通的!”
他感受着周围驳杂的能量和各式各样的“天之骄子”,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丝弧度。
“看来,得从头开始学习这个世界的‘物理’和‘化学’了。”
“不过,这种开着外挂解谜的过程,正是我最喜欢的。”
不出意外,E级的评级让忆时被分到了F班(A-F班,A最强,F最渣)。
觉醒仪式后的第二天,基础理论课如期而至。
讲课的是一位头发花白、表情古板的老讲师,用缺乏起伏的语调讲着《灵能基础》。
“灵能,乃万物之源,修行之基…灵溪境,需打磨根基,贯通十重关隘…化溪为灵湖…灵湖境,灵能汇聚成潭…灵河境…灵海境…灵渊境…”
老讲师声音带着敬畏:“至于圣域乃至传说之境,更是非凡夫所能揣度。”
然而他话锋一转:“灵能积累,只是提供了‘燃料’。真正决定你能做什么的,是你与生俱来的‘能力’!空有灵海境磅礴灵能,若能力只是F级的‘火花术’,那也顶多算个大型烟花!”
台下学生反应泾渭分明。前排天才已然浅层冥想,体表灵光流转。那位A级规则系“时感扭曲”的赵空无聊转笔,周围时间流速微紊。
忆时坐在靠后位置,身边是几个同样F班的难兄难弟。
老讲师刚讲到“灵能循经脉而行”,忆时就举起了手。
“讲师,请问‘经脉’是充当导体、波导还是场域发生器?其等效电阻率或能量损耗率如何量化?”
老讲师顿了一下,皱眉:“此乃身体秘藏,内视可知,何来电阻波导之说?感受即可!”
又讲到“不同属性灵能源于不同天地法则感应”,忆时再次举手。
“讲师,不同属性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否可能存在?转化公式是什么?能量效率如何?是类似于质能方程还是更偏向信息重构?”
老讲师额头冒汗:“胡闹!火就是火,水就是水,岂能随意转化?此乃天地至理!”
再讲到“精神力乃引导灵能之钥”,忆时不依不饶。
“讲师,精神力的聚焦是更侧重意志强度,还是需要调制特定频率与灵能共振?是否存在最优的‘精神灵能耦合模型’?能力表现形式是由基因序列决定,还是由认知模版塑造,或者是世界规则的直接映射?”
“忆时!”老讲师终于忍无可忍,猛拍桌子,“灵能乃是天地造化,玄奥非凡,岂是你能用这些歪理揣测的!E级天赋就该有E级的觉悟!静心感受,而非钻牛角尖!再扰乱课堂,就出去罚站!”
台下窃笑,尤其是火系能力的巴顿,笑得最大声。
忆时平静地放下手,内心冷笑:‘果然,两个世界认知范式差异巨大。他们更看重“是什么”和“怎么用”,却极少深究“为什么”和“怎么能更好”。’
‘但这不代表我的思路是错的。只是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或者,最终用无可辩驳的结果来证明。’
他看了一眼旁边昏昏欲睡、同样E级能力“微尘操控”的室友小豆,忽然低声开口:“你尝试感受灵能时,是不是觉得它们像不听话的灰尘,到处乱飘?”
小豆一愣:“对对对!忆时哥你怎么知道?它们根本不听我的!”
“试试别想着‘控制’所有灵能粒子,”忆时借鉴微操经验,“想象你的精神力是一张网,先尝试捕捉和锁定那些最大、最活跃的‘灵能团块’,把它们稳定下来,再用它们去慢慢吸引带动更微小的。就像用大石头稳住小船,再去捞水里的小鱼。”
他用这个世界的语言和比喻来解释。
小豆将信疑试着去做。几分钟后,他惊喜地发现,体内涣散的精神力似乎真的比之前更容易聚焦了一点点!消耗精力明显减少,对周围灵能感应也清晰了一些!
“忆…忆时哥!好像真的有用!”小豆激动得脸都红了。
忆时点点头。这只是最粗浅的应用,基于统计力学和最优化思想。但在这个依赖“感悟”和“天赋”的世界,似乎没人这么思考问题。
下课后,忆时被老讲师叫到办公室训斥一顿,警告他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
下午,辅助系《能力基础应用与协同》课。
讲课的是一位气质温婉的女导师,她直接切入核心:“诸位的能力或许不直接用于战斗,但你们的洞察、支援、控制,往往是团队存续和任务成败的关键。”
她看向忆时:“忆时,你的‘物质感知’。不要只停留在辨别材质。尝试去感知武器盔甲的疲劳度、陷阱机关的脆弱点、药剂瓶内的成分稳定与否、甚至环境中灵能流动的细微变化。这些信息,在关键时刻能救所有人的命。”
“能力的成长,在于不断挖掘其深度和广度。记住,你们是队伍的眼睛、耳朵和大脑,而非单纯的四肢!”
这番话让忆时精神一振。这位导师的思路,更接近他熟悉的“解决问题导向”。她指出了“物质感知”在战术层面的巨大潜力。
放学后,夕阳给学院镀上暖金色。训练场上呼喝声和能量碰撞嗡鸣,天之骄子们挥洒汗水。
忆时站在廊下,看着这充满异世界风情的景象,又看了看自己的双手。
E级能力?废柴?
不,这仅仅意味着,他需要为这个全新的世界,重新建立一套基于观察、实验和逻辑的“物理法则”体系。
“首先,必须系统了解这个世界的灵能体系框架…”
“然后,得想办法弄到更多、更高级的知识…”
“当然,还得测试一下,在这个压制力大减的世界,我的‘言灵’,到底能做到哪一步了。”
一个实验目标在他心中形成。就从…彻底搞清楚“物质感知”的极限,以及尝试用最微小的言灵,优化宿舍里那张吱呀作响的破椅子开始吧。
这,将是他在异世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验”。
他的“野望”,在这E级的起点上,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