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顽童,嬉笑打闹,人皆斥之,以为无用。然其声也,生气也,家兴之兆也;其闹也,活力也,族旺之源也。无用乎?亦有大用也。”
孙思邈的眼睛越睁越大,嘴唇微微哆嗦着。
从野草,到顽童。
由物及人,层层递进!
这篇策论,已经完全脱离了寻章摘句的窠臼,它在用一种悲天悯人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最容易被忽视的角落!
他忍不住再往下看,只见笔锋一转,格局陡然拔高!
“推及家国,亦复如是。百工之技,商贾之流,看似无益于圣贤之道,人皆轻之。然无百工,则器物不兴,国无以固;无商贾,则货殖不通,民无以富。此等‘无用’之人,实乃邦国之基石!”
“轰!”
孙思邈只觉得自己的天灵盖,仿佛被一道惊雷狠狠劈开!
邦国之基石!
好一个“邦国之基石”!
他教了一辈子书,读了一辈子圣贤,却从未有一个人,敢将那些被士大夫阶层视为“贱业”的工匠与商人,提升到如此惊人的高度!
这已经不是一篇应试的策论了。
这是一篇石破天惊的治国宏论!
这篇宏论,出自一个六岁孩童之手!
孙思邈看着那个正襟危坐、神情专注的小小身影,心中翻江倒海,竟生出一种想要当场拜服的冲动。
妖孽!
此子,非妖孽不能形容!
他环顾四周,见无人注意,悄悄从自己的袖中,捻起那支批改用的朱笔。他没有在卷面上做任何显眼的标记,只是在那张卷纸最不起眼的右下角,用那朱红的笔尖,轻轻地点下了一个比米粒还要微小的红点。
那是他与主考官之间,一个绝密的约定。
凡是被他点上此等印记的卷子,便意味着——此卷,有经天纬地之才,当为本科之魁首,无需复议!
做完这一切,孙思邈缓缓直起身,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让自己的表情恢复了往日的严肃与平静。
他深深地、深深地看了那个依旧在从容书写的孩童一眼,仿佛要将这个身影刻进自己的骨子里。
然后,他一言不发,转身,继续巡视。
只是那背在身后的双手,却在微微地颤抖。
他知道,安平县的天,要变了。
而他,刚刚亲手为这片天,点上了一颗最璀璨的启明星。
第一场考完的铜锣声,沉闷地敲在每个考生焦躁的心上。
号舍的门一开,大半的考生都像是被抽了魂似的,失魂落魄地走了出来,嘴里还在念念有词,显然是被那道“无用之用”的题目彻底难住了。
赵瑜则不然,他摇着那把描金折扇,在一群同样是捐监入场的富家子弟簇拥下,满面春风地走了出来,眼神轻蔑地扫过那些垂头丧气的穷酸考生,下巴抬得高高的。
在他看来,这案首之位,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楚峰不紧不慢地收拾好自己的笔墨,最后一个走出号舍。
他一眼就看到了等在考院外的曾夫子和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