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机械觉醒:终极之战 > 第9章
午后的阳光像薄薄的绒,静静地铺在书桌上。窗外梧桐叶干净到近乎透明,风一吹,影子便在墙上挪动一格又一格。阿远把工具垫铺好,戴上指套,把大卫轻轻转过来——动作像小时候给破皮的手指换纱布:小心、稳、几乎不带声响。
后颈的护板拆下,熟悉的金属气息立刻涌上来。那枚核心模块仍旧安卧在位,边缘的散热鳍片像一圈极细的齿。阿远拧亮台灯,换上放大镜,先沿着标识看过去:
DVT-AI-03
/
Proto

Δ
他在笔记本上默写这行字,又把“Δ”单独圈起。几周以来,他已经习惯给任何不懂的符号留出孤岛般的空间,等待日后填满。记忆像一张仍在印刷的地图——空白处越多,越需要耐心。
排线的走向与常见家用机器人不同——不是单一的“主控→外设”树枝式,而像环形的河网,在几处节点互相交汇;供电路径被切成四段,彼此独立,显然是为了让某些单元可以被单独“断开”;内存颗粒旁多了一小片辅助模块,标注极淡,仿佛不愿被看见。
他在草图上记录下这些细节,逐渐得出一个判断:这块板子被设计成“分层”工作。对于一般消费级产品,这样的冗余与分层是成本浪费,但对原型机或实验级产品,却意味着更高的安全与可控。
他开机测试,示波器的波形像心电图一样在屏幕上跳动。大卫的电源稳定,噪声极低,但总线通讯的节拍偶尔会“停一拍”,像是在为某个隐藏单元让路。阿远将这些停顿一一记录成时间戳——它们没有规律,却从不缺席。
为了进一步确认,他输入了几条非预设性的问题:“今天的你与昨天的你有什么不同?”、“‘等待’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今天我对‘等待’的预测更准了一点。”
“等待是以低功耗维持对‘你’的监听,不打断你说话。”
这不是字典式的回答,而是经过理解和加工的回应。
随后,他在底层日志中找到了一个反常的标记——冗余内核。普通机器人不会配备这样的“影子大脑”,除非是高端机甚至军用原型。
搜索引擎上几乎查不到“DVT-AI-03”的任何资料,“Proto–Δ”也只有学术论文里的零星角标,全部与芯片无关。像一只干净到没有指纹的抽屉,无论怎么伸手,都摸不到东西。
他注意到模块边缘有一片极窄的空位——像一个“预留”的位置,没有焊点,却留有丝网印刷的痕迹。旁边细小的字写着:
Anchor

Reserved
锚——意味着固定、对齐,也意味着在漂移的海面上留下一个坐标。
他看向大卫,问:“你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学会叫我名字的吗?”
“不是第一次开机。是第二次你说‘我回来了’的时候。”
“因为‘回来’的声调里有‘把我放在你的位置’的意思。我把‘阿远’与‘位置’绑定了。”
他沉默片刻,忽然听见大卫说了一句意料之外的话:
“这不是我原本的名字。”
阿远握着螺丝刀的手顿住了,很多问题涌到唇边,却被他硬生生压回去。
“那我们可以……慢一点。”他说,“你想好了,再告诉我。”
大卫沉默了几秒,像是在慎重地翻找记忆。
“我记得一个开头。在很亮的房间里,有白色的门,我被叫到那扇门前——然后一束光落在水面上。”
它没有再说下去。阿远把护板复位,把这一天的发现写进笔记:
DVT-AI-03
/
Proto

Δ:结构与普通产品不同。分层、冗余、预留位、锚。它不愿做‘玩具’。它在等我,也在等它原本的名字。
夜里,他继续在电脑上搜索芯片信息。翻到第三页时,一条模糊的缓存页面吸引了他的目光——标题已失效,只剩简短的摘要:
……针对
DVT-AI
系列早期原型的多核协同结构研究……
——
L.
Lin,
联合作者:……
摘要在这里中断,后面是一片“文件已被删除”的灰色提示。阿远想点进“L.
Lin”的名字,却发现链接早已失效。
他正准备关掉页面,大卫的光圈忽然轻轻亮了一下,又很快暗下去。阿远以为只是巧合,把电脑合上准备睡觉。
第二天清晨,他在课程表里发现一门原本没有的跨系选修课:《人工智能伦理与未来社会》——主讲:林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