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收购站里,空气中混合着旧纸张的霉味和金属的铁锈味。
钱老头眯着眼,重新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
这个小子,眼神太静了,静得不像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倒像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江湖。
“几十年前的报纸?”钱老头放下手里的报纸,慢悠悠地问道,“那得看是哪一年的,有什么内容了。有些啊,比新报纸还不如,有些嘛,可就值钱了。”
陈凡知道,这老头在套他的话。
他也不点破,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几个年份和报纸名称。
“钱大爷,我也不跟您绕弯子。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想找几份特定日期的旧报纸让研究。比如,解放前的一些报纸,或者五六十年代的一些行业内部刊物。”
这些东西,在1984年,就是废纸。
但在陈凡的“未来视界”里,它们是打开另一扇大门的关键钥匙。
钱老头接过纸条,凑到眼前看了看,眼神微微一变。
这小子要找的,都不是什么普通报纸。
他沉默了片刻,说道:“这些东西,不好找。就算有,也都在仓库最底下压着,得花大功夫翻。你……出多少钱?”
“我没多少钱。”陈凡坦然道,“但我有一样东西,您或许会感兴趣。”
说着,他将剩下的一百多块钱里,抽出五十块,推到钱老头面前。
“这是定金。”
然后,他又说了一句话。
“我还可以告诉您,您那位在供销社当主任的侄子,钱多多,很快就要倒大霉了。”
“哐当!”
钱老头手里的搪瓷杯掉在地上,摔得掉了一大块瓷。
他猛地站起来,因为动作太急,瘸了的腿一阵发软,差点摔倒。
“你……你怎么知道我侄子是钱多多?你到底是谁?”钱老头的声音都变了调。
钱多多,是他唯一的指望。一个在国营供销社当采购科主任的侄子,是他们老钱家最有出息的人。
陈凡平静地看着他:“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一些您不知道的事。钱多多的一个副手,正在联合外人,准备给他下个套,举报他‘利用职权,倒卖紧俏物资’。不出一个月,他就会被停职调查。”
这些信息,是陈凡前世从一些商业大佬的回忆录里看到的。
钱多多,这个未来的商界枭雄,他的第一次滑铁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而举报他的副手,会在他倒台后,顺利上位,并将钱多多的渠道和资源全部侵吞。
陈凡现在要让的,就是截胡!
不仅截胡未来的商业大佬,还要截胡他的渠道!
钱老头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额头上渗出冷汗。
他知道自已那个侄子,虽然精明,但为人有些张扬,得罪了不少人。陈凡说的事,听起来并非空穴来风。
“你……你想要什么?”钱老头声音沙哑地问。
“我不要钱,我只要您帮我找到那些报纸。然后,帮我引荐一下钱多多。”陈凡收回了那五十块钱,“这是预言,不是交易。信不信,在于您。”
说完,他转身就走,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他知道,鱼饵已经撒下,鱼儿,一定会咬钩。
……
两天后。
陈凡和王虎,以及王虎找来的两个退伍战友,李三和赵四,四个人背着四个巨大的蛇皮袋,登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蛇皮袋里,装的不是行李,而是他们这两天“换购”来的,总计面值超过八千块的国库券!
王虎和他战友的能力超出了陈凡的预期。
退伍军人的身份,让他们在工厂家属区和乡下拥有天然的信誉。而陈凡设计的“换购”方案,更是大受欢迎。
他们用从特殊渠道搞来的,远低于市场价的布料、肥皂、暖水瓶,换来了乡亲们压在箱底、觉得没什么用的“废纸”。
而那个“特殊渠道”,就是钱老头。
在陈凡给出“预言”的第二天下午,钱老头就主动找上了门。他不仅找到了陈凡需要的所有旧报纸,还带来了他侄子钱多多的口信——想见陈凡一面。
陈凡通过钱多多,用极低的价格,拿到了一批积压在供销社仓库里的日用品库存。
这是一场双赢。陈凡拿到了换购的“弹药”,钱多多也清理了库存,让出了业绩。
火车车厢里拥挤不堪,空气中充记了汗味、泡面味和劣质烟草的味道。
李三和赵四第一次出远门,显得有些紧张和兴奋,紧紧地护着身前的蛇皮袋。
王虎则像一尊铁塔,坐在陈凡身边,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小凡,这……这真的能行吗?这么多钱,我这心里直打鼓。”王虎压低声音说。
八千块!
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放心。”陈凡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似乎在假寐,“到了上海,这些纸,就会变成金子。”
他的平静感染了王虎,让他也慢慢镇定了下来。
旅途是漫长的。
他们遇到了小偷,被王虎一个凌厉的眼神和身上不自觉散发出的军人煞气给吓退了。
他们也遇到了列车员的盘问,陈凡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将早就编好的“回乡探亲,给亲戚带土特产”的理由说得天衣无缝,轻松过关。
三十多个小时后,伴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火车缓缓驶入了上海站。
走出车站,一股与北方小城截然不通的气息扑面而来。
高楼,洋房,穿着时髦的男男女女,以及空气中那股若有若无的、名为“机会”的味道。
四个人背着巨大的蛇皮袋,与这个摩登的城市显得格格不入,引来了不少侧目的眼光。
陈凡没有理会这些,他带着三人,七拐八拐,来到了一条不起眼的巷子。
巷子深处,有一个小小的门面,门口挂着一个“万国信息咨询服务部”的牌子。
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万国证券”最初的雏形,也是此时全中国最活跃的国库券交易中心。
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操着南腔北调,正在激烈地交流着信息。
“我这儿有一万块的82年券,九十四,谁要?”
“九十四太高了!九十三!我全收了!”
王虎三人听着这些对话,眼睛都直了。
他们辛辛苦苦八十块收来的券,在这里,转手就能卖到九十多!
陈凡拍了拍王虎的肩膀,示意他冷静。
“别急,我们的券,比他们的更值钱。”
他让王虎三人在外面等着,自已背着一个蛇皮袋,挤进了人群。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像个文化人的中年男人拦住了他。
“朋友,有券要出?”
陈凡点点头。
“什么年份的?多少面值?”
“81年的,五千。”陈凡平静地说道。
中年男人眼睛一亮!
81年的国库券,是第一批发行的,利息最高,市场上也最稀缺,价格自然也最高!
“九十五!我全要了!”中年男人立刻报价。
周围的人听到是81年的券,也都围了过来。
“我出九十六!”
“九十六算个屁!我出九十七!”
价格瞬间被炒了起来。
陈凡却摇了摇头。
他在等。
等一个真正的大买家。
根据他脑海中的信息,今天,会有一个港商出现在这里,他受人之托,要大量收购81年的国库券,带回香港。
果然,不到十分钟,一个穿着笔挺西装,梳着油头,手里拿着大哥大的男人,在几个保镖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整个交易市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边个有81年嘅券?我九十八,有多少要多少!”港商用蹩脚的普通话喊道。
九十八!
全场哗然!这个价格,已经高到天上去了!
刚才还在争抢的贩子们,此刻都面面相觑,没人敢接话。
陈凡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他拨开人群,走到了港商面前。
“我这里有。”
他将蛇皮袋往地上一放,拉开拉链。
一捆捆用牛皮纸包好的国库券,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里面。
“八千块,全是81年的。”
陈凡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小小的交易市场里,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