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梦织绮语的新书 > 第2章 两束光之间的距离

林野第一次看见沈予白,是在图书馆负一层的旧期刊室。那人坐在唯一有光的角落,给
1997
年的《天文爱好者》让补页,鼻梁上架着一只铜边放大镜,像守着整片宇宙的检票员。林野想找一本绝版星表,开口时声音大了,沈予白抬头,镜片后的眼睛像刚擦亮的六分仪,精准地把他钉在原地:“你要的第三册,在最后一排从下往上数第
16
本,书脊朝里。”
后来林野回忆,那一刻他像被一颗迟到的流星撞了一下,不疼,但整个人烧了起来。

沈予白有轻度夜盲,日落后世界对他而言像一张冲印失败的照片。林野便把自已改装的露营灯留给他,灯罩上喷着一行小字:
“天黑以后,我替你发光。”
沈予白没道谢,只在第二天下课时递给林野一张折得方方正正的星图,背面写着:
“如果今晚无云,22:18
分,iss(国际空间站)过境,亮度-34,持续
6
分钟。”
他们并肩站在理科楼顶,六分钟里谁也没说话。空间站划破长空的银线像一枚被宇宙寄出的快递,收件人是两个仰头张望的少年。

冬天来的时侯,沈予白的父亲病重。医院走廊的灯管坏了一半,剩下一半闪得人心里发慌。林野把露营灯夹在输液架顶端,淡黄光晕里,沈予白第一次提到母亲——那位在他七岁那年独自去观测狮子座流星雨、再没回来的天l摄影师。
“我有时侯恨她,”沈予白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但更怕忘记她。”
林野没劝他,只是伸出手,指尖碰到对方冰凉的指节,像触碰一块正在融化的陨石。

毕业前夕,林野收到加州理工的
offer,沈予白则决定留在国内,继续修补那些没人看的旧星图。分别那晚,他们在理科楼天台烧掉了整本观测日志,火焰跳得比风还高。
“宇宙很大,”沈予白说,“大到所有告别最后都会变成光年。”
林野用烧剩的炭条在水泥地面写:
“两束光之间的距离,叫‘我们’。”

三年后,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林野作为访问学者参与巡天项目,夜半轮值时,望远镜自动捕获一颗未知近地小行星。电脑跳出临时编号栏,他鬼使神差地输入:
l-yhen
2025。
几乎通时,手机亮起——沈予白发来一张照片:修补完的
1997
年《天文爱好者》封面,空白处多了一行新字:
“致林野:天黑以后,我终于学会自已发光。”

又过了六个月,小行星被正式命名。发布会的直播里,林野被问到为何用两个中文姓名。他对着镜头笑了笑,像三年前那个在风里烧日志的少年:
“因为宇宙再大,也装不下两个没来得及靠近的影子。”
屏幕另一端,沈予白关掉直播,把台灯拧到最亮。光晕里,摊开的星图空白处,如今多了一行极小的铅笔字:
“编号
2025
l-yhen,捕获者:林野、沈予白。”
灯影摇晃,像两颗迟到的星终于学会并肩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