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一字一世界,诠释成语背后的故事 > 第6章 现代官场诠释‘安如泰山’成语

领悟安如泰山真谛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日光灯在尼古丁的浊流中显得昏黄无力。长桌尽头,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泰山掐灭手中的中华烟,环视在场十二个部门的负责人。
“东区那八百亩地,下个月必须完成平整。这是管委会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市里的重点工程。”
会议室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的送风声。土地局局长悄悄瞥了眼规划局局长,两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赵主任,征地手续还在省里审批,是不是等”土地局局长话没说完,就被赵泰山抬手打断。
“边干边批,特事特办。发展不等人,这个道理还要我重复吗?”赵泰山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拆迁工作组明天进驻,两周内完成所有农户的搬迁工作。”
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秘书林枚快步走到赵泰山身边,俯身低语了几句。赵泰山的眉头微微一皱,随即恢复如常。
“今天的会就到这儿,散会。”
官员们如蒙大赦,迅速收拾文件离开。等最后一个人走出会议室,赵泰山才转向林枚:“市委书记找我?”
“是的,电话是秘书处打来的,说王书记请您现在过去一趟。”林枚递过一份文件,“这是东区拆迁的民意调查报告,您最好先看看。”
赵泰山接过文件,扫了几眼就扔在桌上:“又是那几个老上访户在闹事?给他们加补偿款,翻倍也行,工程不能耽误。”
“不只是补偿款的问题,那片地里有三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还有三户是红色文物保护点。”林枚站着没动,声音平静却坚定。
赵泰山终于抬起头,仔细打量眼前这个年轻人。林枚来管委会工作刚记两年,凭着出色的文笔和谨慎的作风成为他的秘书。但这段时间,赵泰山发现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年轻人,在某些问题上异常固执。
“小林啊,”赵泰山又点起一支烟,语气缓和下来,“你知道这个开发区对我市有多重要吗?建成后年产值上百亿,解决几万人就业。有些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主任,我研究了相关法律,强拆文物保护单位是触犯刑法的。而且那片区域的征地手续确实没有完成,现在动手风险很大。”林枚从文件夹中抽出几份法律条文复印件,放在赵泰山面前。
赵泰山看都没看那些文件,站起身穿上西装外套:“你知道为什么我能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年吗?因为我从不犹豫不决。安如泰山,这个成语听说过吗?我父亲给我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让事情像泰山一样稳固。什么是稳固?就是言出必行,定了就干,绝不摇摆。”
林枚沉默片刻,轻声道:“西汉时,吴王刘濞也觉得自已安如泰山。”
赵泰山正要出门,闻言停住脚步,转过身来:“你说什么?”
“枚乘劝谏吴王的故事。吴王以为自已权势稳固如泰山,最终却一败涂地。”林枚的声音依然平静,但目光毫不躲闪。
赵泰山愣了一下,突然大笑起来:“有意思!你小子居然跟我讲起历史典故了。好,我回来再听你细说。”他拍拍林枚的肩膀,“通知拆迁组,按原计划准备进场。这是命令。”
望着赵泰山离去的背影,林枚轻轻叹了口气。他回到办公室,从抽屉最深处拿出一份已经写好的辞职信,看了许久,又放了回去。
市委书记办公室里的气氛比赵泰山想象的还要严肃。王书记没有像往常那样请他坐在沙发上喝茶,而是直接示意他在办公桌对面坐下。
“老赵,东区拆迁的事,群众反映很强烈啊。”王书记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眉心。
“书记放心,一切都在掌控中。有几个钉子户想要多捞点补偿款,已经让工作组去处理了。”赵泰山笑着说,“下周就能全面开工,保证不耽误进度。”
王书记沉默了一会儿,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这是省委转来的信访件,中央巡视组也收到了类似反映。你们征地手续不全就准备强拆,还涉及文物破坏,这些问题属实吗?”
赵泰山的笑容僵了一下:“手续正在办,省里有关部门都沟通好了。至于文物点,那只是几间破旧老房子,我们请专家论证过了,算不上什么真正文物。”
“论证报告给我看看。”王书记伸出手。
“回去我马上让人送过来。”赵泰山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是一沉。哪有什么论证报告,他只是随口一说罢了。
“老赵啊,”王书记身l前倾,语气沉重,“咱们共事多年,我提醒你一句,现在不比从前了,依法治国不是一句空话。开发区很重要,但不能违法乱纪地干。”
“书记,您放心,我有分寸。”赵泰山恢复镇定,笑容重新回到脸上,“这个项目成了,是咱们市经济发展的巨大飞跃,您也是主要功臣啊。”
王书记盯着赵泰山看了许久,最终只是挥挥手:“手续不全前不准动工,这是硬要求。回去吧,我还有个会。”
回开发区的路上,赵泰山一言不发。司机从后视镜里偷偷观察,发现主任脸色阴沉得可怕。
手机响起,是林枚发来的短信:“主任,拆迁组已经集合完毕,等您指示。”
赵泰山拇指悬在屏幕上方犹豫片刻,回复道:“暂缓,等我回去再说。”
办公室里,林枚看到短信,惊讶地挑挑眉。这不像赵泰山的风格。
赵泰山回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拆迁组负责人。
“主任,人都到齐了,什么时侯进场?”拆迁组长李大强嗓门洪亮,他是赵泰山从建筑公司带过来的老部下,以执行力强著称。
“暂缓一天。”赵泰山说,“李组长留下,其他人先回去待命。”
等其他人都离开后,赵泰山关上门:“大强,你说实话,那几户文物保护点,能不能悄悄处理掉?”
李大强会意地笑了:“主任放心,夜里一把火的事,到时侯就说老房子电路老化自燃。等记者来了,只剩一片灰烬,什么证据都没有。”
赵泰山沉吟不语。李大强凑近些,压低声音:“老板,那边地底下探明了,有稀土矿,储量不小。这事儿不能拖啊,好几拨人都盯着呢。”
赵泰山猛地抬头:“什么时侯的事?为什么没早报告?”
“也是刚确认的,想给您个惊喜。”李大强得意地说,“这要是开发出来,产值得翻几番啊!”
赵泰山在办公室里踱步,内心激烈斗争。终于,他停下脚步:“今晚就干,干净利落点。”
“得令!”李大强兴奋地搓着手出去了。
赵泰山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突然觉得有些不安。他打开电脑,搜索了“枚乘谏吴王”的故事。
“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屏幕上的文字仿佛在跳动。
赵泰山烦躁地关掉页面,拨通林枚的电话:“小林,来我办公室一趟。”
林枚进来时,赵泰山正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开发区全景。
“主任,您找我?”
赵泰山转过身,打量着自已的秘书:“早上你说那个故事,详细讲讲。”
林枚有些意外,但还是平静地开口:“西汉时,吴王刘濞势力强大,暗中图谋叛乱。他的郎中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劝他悬崖勒马。枚乘说,如果吴王能听取忠言,改正错误,那么他的地位就会安如泰山。但刘濞不听劝告,最终发动七国之乱,三个月就兵败身亡。”
“安如泰山”赵泰山喃喃自语,“原来这个成语是这么来的。”
“主任,真正的稳固不是靠权势和强硬,而是靠顺应大势、依法办事。”林枚轻声说,“枚乘后来因为直言劝谏而青史留名,吴王却成了反面的典型。”
赵泰山沉默良久,突然问:“如果我现在停下来,还来得及吗?”
林枚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任何时侯改正错误都来得及。主任,现在暂停项目,补办手续,请专家重新评估文物价值,一切都还来得及。”
赵泰山正要说话,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对林枚摆摆手:“你先去忙吧,我再想想。”
林枚离开后,赵泰山接起电话:“怎么样?”
“老板,都打点好了,省里那位说没问题,就是得快,趁生米煮成熟饭。”电话那头的声音说。
“有什么新情况吗?”
“听说中央巡视组还在市里,没走。王书记压力很大,您得小心点。”
挂掉电话,赵泰山陷入沉思。这时,李大强兴冲冲地闯进来:“老板,好消息!那几户中最难搞的老头突然住院了,家里人都去医院陪护了,今晚正是好机会!”
赵泰山眼睛一亮:“天助我也!按原计划进行。”
夜幕降临,开发区东区一片寂静。两辆面包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古村落,十几个手持工具的人跳下车。
李大强指挥着:“快点,浇汽油,从村头开始烧。”
就在这时,一道强光突然照亮了整个场地。高音喇叭响起:“我们是市公安局的,所有人原地不动,放下手中物品!”
李大强惊呆了,反应过来后拔腿就跑,却被埋伏在暗处的警察逮个正着。
赵泰山在家中心神不宁,一直等到凌晨两点,手机终于响了。
“主任,出事了!”电话那头的声音惊慌失措,“强哥他们全被抓了!现场还有记者,明天要上头版了!”
赵泰山手一抖,手机掉在地上,屏幕碎裂。
第二天一早,赵泰山匆匆赶到办公室,发现林枚正在整理文件。
“主任,这是需要您签字的紧急文件。”林枚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平静。
赵泰山一把抓住林枚的衣领:“是你告的密?对不对?”
林枚没有挣脱,只是平静地说:“主任,我昨晚一直在办公室加班,您可以查监控。我只是让了应该让的事。”
赵泰山松开手,颓然坐倒在椅子上:“完了,一切都完了。”
“还没有完。”林枚递上一份文件,“这是暂停项目并请求重新评估的建议书,现在签字还来得及。市委书记办公室在等您的态度。”
赵泰山苦笑着摇头:“太晚了,现在让这些还有什么用?”
“主任,枚乘第二次上书劝谏吴王时,吴王已经起兵叛乱,但枚乘还是没有放弃。现在比那时早得多。”林枚坚持把文件推到赵泰山面前。
赵泰山凝视着那份文件,久久不语。窗外,开发区的工地上,塔吊静止不动,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电话响起,是市委书记的直线。赵泰山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王书记,我正在写暂停项目的请示报告是的,我认识到错误了好,我马上过来向您当面汇报。”
挂掉电话,赵泰山迅速签了字,把文件交给林枚:“立即送到市委。”
林枚接过文件,微微点头:“主任,这才是安如泰山的正道。”
赵泰山望着窗外,喃喃自语:“安如泰山我以前理解得太肤浅了。”
三个月后,东区开发项目经过重新规划,保留了古村落的文化遗产,通时科学规划了周边发展。赵泰山因主动纠正错误,获得从轻处理,调任市文化局副局长。离任前,他推荐林枚担任开发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主任。
送别会上,赵泰山握着林枚的手说:“谢谢你那天给我讲的故事。真正的安如泰山,不是权势稳固,而是心里踏实。”
林枚微笑着送上一份礼物——一本《汉书》的复印本,其中枚乘传的那一页被细心地折了起来。
赵泰山翻开看到用红笔画出的一句话:“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
窗外,泰山的轮廓在夕阳中巍然屹立,千年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