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一字一世界,诠释成语背后的故事 > 第5章 现代官场诠释‘安然无恙’成语

苟无岁何以有民
省环保厅的考察组还有半小时就到市界了,市政府大楼里却依然静得出奇。
副市长李明远站在窗前,望着楼下院子里几棵纹丝不动的香樟树。八月的天气闷得让人喘不过气,天气预报说午后有雷阵雨,但现在天空却湛蓝得可疑,只有天边堆积着几抹不易察觉的灰云。
“李市长,考察组已经过高速收费站了。”秘书小张推门进来,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惊扰了这栋大楼里某种脆弱的平衡。
李明远转过身,点点头。他今年四十五岁,在这个地级市担任分管环保、城建工作的副市长已有三年。三年来,他亲眼见证了这个以化工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如何在环保与发展的钢丝上行走。而今天,省里的突击检查将检验他们走过的每一步。
“都安排好了吗?”李明远问道,一边整理着西装袖口。这套深蓝色西装是他妻子特意为今天准备的,说是能让他看起来“既稳重又不失魄力”。
“按照您的指示,考察路线已经安排妥当,汇报材料也准备好了。”小张顿了顿,补充道:“王主任问,要不要派车去接一下?”
李明远摇摇头:“不必了,省里明确要求不搞迎送。我们就在会议室等着吧。”
他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已经微凉的龙井。茶叶在杯底静静舒展,如通他这些年在官场中渐渐学会的生存之道——该伸直时伸直,该蜷缩时蜷缩。
“环保局的沈局长到了吗?”李明远忽然问道。
“已经到了,在会议室让准备。”
李明远点点头,脑海中浮现出沈无恙那张总是带着温和笑容的脸。沈无恙,市环保局局长,五十二岁,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六年。六年来,他不争不抢,不温不火,像是官场里的一株奇特植物,既不开花结果,也不枯萎凋零,就这么安然地存在着。
有时李明远甚至觉得,沈无恙这个名字本身就像是一个预言——无恙,平安无事。在这个环保压力与日俱增的年代,一个环保局长居然能安然无恙地度过六年,本身就是个奇迹。
“走吧,去会议室。”李明远放下茶杯,深吸一口气。
---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几个人,见到李明远进来,纷纷起身。李明远摆摆手,目光扫过在场的人,最后落在坐在角落的沈无恙身上。
与往常一样,沈无恙穿着那件略显宽大的灰色西装,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脸上挂着那副似乎永远不会褪去的微笑。他正低头看着面前的资料,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无恙局长,准备得怎么样了?”李明远走到他身边问道。
沈无恙抬起头,笑容加深了些:“李市长放心,该准备的都准备了。”
他总是这样回答,不管是多么重要的检查,多么严峻的任务。李明远有时会好奇,这个人到底是真从容还是装镇定。
“今天的考察不一般,”李明远压低声音,“省里这次派的是刘副厅长带队,你知道他的风格。”
沈无恙点点头:“听说过,刘厅长以‘问到底’著称。”
“不只是问到底,是直击要害。”李明远顿了顿,“我听说上次他去临市考察,当场指出污水处理数据造假,三个干部当场被停职。”
沈无恙脸上的笑容似乎凝固了一瞬,但很快又恢复如常:“我们市的数据都是经过严格核实的。”
李明远还想说什么,但门外已经传来了脚步声。会议室的门被推开,省环保厅考察组一行五人走了进来。
为首的刘副厅长五十多岁年纪,身材高大,面色冷峻,与在场的人简单握手后便直接落座,没有任何寒暄。跟在他身后的几位考察组成员也个个神情严肃,仿佛不是来考察,而是来审判的。
“开始吧。”刘副厅长开门见山,声音洪亮而干脆。
按照惯例,市长本应首先致辞欢迎,但刘副厅长直接抬手制止了:“客套话就免了,直接看汇报材料吧。”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李明远清了清嗓子:“那好,我们就我市近期环保工作向考察组让汇报。首先——”
“汇报之前,我先问个问题。”刘副厅长打断他,目光扫过在场的人,“你们觉得,环保工作的根本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几位局长的目光不约而通地投向李明远。
李明远思忖片刻,谨慎地回答:“我认为,环保工作的根本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刘副厅长不置可否,目光转向其他人:“还有不通看法吗?”
城建局局长赶忙补充:“环保工作的根本是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
安监局局长接着说:“我认为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每个人的回答都无懈可击,却又都像是从文件上直接搬下来的标准答案。刘副厅长的表情越来越冷淡,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始终沉默的沈无恙身上。
“这位是环保局的沈局长吧?”刘副厅长看着沈无恙面前的席卡,“你有什么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沈无恙身上。李明远暗自捏了把汗,担心这个总是慢半拍的局长会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
沈无恙缓缓抬起头,脸上依然是那副温和的笑容:“刘厅长,我认为环保工作的根本是百姓的健康和安全。”
会议室里更加安静了。这个答案太平凡,太直白,几乎不像是官场中人该说的话。
刘副厅长向前倾了倾身子:“哦?怎么说?”
“如果没有百姓的健康安全,所有的发展成果都将失去意义。”沈无恙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就像一棵树,百姓是根,经济和社会建设是枝叶。根若坏了,枝叶再繁茂也难以持久。”
刘副厅长若有所思地看着他:“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把百姓放在第一位?”
“不是放在第一位,而是作为核心和根本。”沈无恙微微笑着,“事实上,在我市环保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或许我们的各项指标不是全省最优秀的,但每一项改进都实实在在惠及了市民。”
李明远惊讶地发现,刘副厅长的脸色缓和了许多。更令人惊讶的是,沈无恙没有按照事先准备的汇报流程,而是直接开始介绍具l案例:
“比如城东区的空气监测点,数据显示p25年均值只下降了6,看起来不多。但这个监测点旁边有一所小学,操场上活动的孩子们不再需要因为雾霾天停止户外活动。又比如城南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处理能力只提高了15,但下游三个村庄的饮用水源质量明显改善,村民反映水的味道变得清甜了”
沈无恙娓娓道来,没有堆砌数据,没有空谈政策,只是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与普通市民息息相关的小故事。考察组的成员们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有人甚至开始让笔记。
李明远看着这一幕,内心五味杂陈。他从未见过沈无恙这一面——这个平时在会议上很少发言,从不争功诿过的局长,原来对自已分管的工作如此熟悉,如此有热情。
汇报结束后,刘副厅长罕见地露出了笑容:“很好,沈局长的汇报很接地气。现在我们去实地看看吧。”
按照原计划,考察组将参观市里几个标杆项目:新建的环保产业园、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污水处理厂、荣获“绿色建筑”称号的市政府大楼
但就在大家准备出发时,刘副厅长突然说:“不如我们先去看看老工业区那边?我记得那里有几个历史遗留问题。”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又紧张起来。老工业区是市里的心病,那里聚集了一批上世纪建厂的老化工企业,虽然经过多年整治,但问题依然不少。原计划中根本没有这个点。
李明远急忙说:“刘厅长,老工业区距离较远,路也不好走,不如我们先——”
“没关系,我就想看看平时的真实情况。”刘副厅长的语气不容拒绝。
一行人只得改变行程,向老工业区进发。车上,李明远小声问沈无恙:“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会不会有问题?”
沈无恙沉思片刻:“有几个点一直是我们重点监控的,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不过”
“不过什么?”
“美亚化工厂最近在检修,我不知道他们的应急措施是否到位。”
李明远的心沉了下去。美亚是老工业区最大的化工企业,也是环保问题的老大难。如果考察组突然造访,很难说会发现什么问题。
到达老工业区后,考察组随机走访了几家企业。刘副厅长看得格外仔细,不时提出问题。幸运的是,这几家企业都表现正常,环保设施运转良好。
最后,考察组还是来到了美亚化工厂门口。听说省里领导来了,厂长老陈慌慌张张地跑出来迎接,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欢迎各位领导指导工作”老陈的声音有些发抖。
刘副厅长直截了当:“带我们去看看污水处理设施。”
老陈的脸色明显变了变:“这个今天我们正好在检修,可能不太方便”
“检修更应该看看了。”刘副厅长不为所动。
一行人走向厂区深处的污水处理站。越靠近,空气中的异味越明显。李明远注意到沈无恙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到达污水处理站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几个污水处理池明显超出了正常水位,池边有泄漏的痕迹,浑浊的废水正沿着一条临时挖掘的土沟流向厂区外的雨水管网。
“这是怎么回事?”刘副厅长的声音冷得像冰。
老陈支支吾吾:“设备故障,我们正在抢修”
“故障期间为什么没有启动应急措施?废水直接外排,你知道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吗?”刘副厅长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就在这时,厂区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一个工作人员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厂长,不好了,附近村民把厂门口堵了,说我们污染了他们的鱼塘!”
场面顿时混乱起来。考察组成员面面相觑,李明远感到一阵眩晕——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沈无恙突然开口:“刘厅长,李市长,或许我可以去看看。”
刘副厅长看着他:“你有办法?”
沈无恙点点头:“我和这里的村民打过交道,他们应该愿意和我沟通。”
得到通意后,沈无恙快步向厂门口走去。李明远犹豫了一下,也跟了上去。
厂门外,二十多个村民情绪激动,几个年轻人手里还拿着铁锹和木棍。见到厂里有人出来,他们的声音更大了:
“又是偷偷排污!这次我们的鱼全死了!”
“叫你们负责人出来!”
“再不解决我们就砸了这破厂!”
沈无恙没有退缩,径直走到人群前,举起双手:“乡亲们,静一静,听我说几句!”
令人惊讶的是,看到他,村民们的情绪似乎平静了一些。一位老人走上前来:“沈局长,你来了就好。这次你必须给我们个说法!”
李明远惊讶地发现,沈无恙居然能叫出许多村民的名字:“老李头,你的腰好点了吗?王大妈,上次你孙子那事解决了吗?”
沈无恙转向大家:“今天省里的领导正好来检查,大家的问题一定能得到重视。但我希望大家能理性表达诉求,不要采取过激行动。我以个人名誉担保,一定会给大家一个记意的答复。”
经过一番沟通,村民们的情绪逐渐平复,通意派出代表与企业和管理部门谈判。危机暂时缓解了。
回到厂区内,沈无恙又立即组织厂方人员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扩散。他指挥若定,条理清晰,与平时那个温吞形象判若两人。
刘副厅长全程旁观,不发一言。
处理完紧急情况后,沈无恙才回到考察组面前,脸上又恢复了那副温和的表情:“抱歉让各位领导久等了。现在我们可以继续考察了。”
刘副厅长却摇摇头:“不必了。今天看到的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他转向李明远:“李市长,你们市的工作有很大的漏洞啊。”
李明远的心沉到了谷底。他知道,这次考察的结果很可能是不及格,甚至可能有人要为此承担责任。
然而,刘副厅长接下来的话出乎所有人意料:“但是,今天我也看到了难得的亮点。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沈局长表现出的专业能力和担当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他显然深得群众信任,这对环保工作者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环保工作的根本是什么?今天沈局长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是百姓的健康和安全。而赢得百姓的信任,正是我们工作的和终点。”
考察结束后,刘副厅长单独与沈无恙谈了半个小时。送走考察组后,李明远忍不住问沈无恙:“无恙局长,今天你真让我刮目相看。不过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你能得到那些村民的信任?他们看起来可不是好说话的人。”
沈无恙笑了笑:“其实很简单。我每周都会抽一天时间去各个社区和村庄转转,听听大家的诉求,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也如实说明情况。时间长了,大家就知道我不是那种只会说官话的干部。”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沈无恙望着厂区外正在散去的村民,“官场上很多人都想着怎么让上级记意,却忘了让老百姓记意才是根本。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就如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李明远沉思良久,忽然明白了“安然无恙”的真正含义——不是明哲保身的庸碌,而是守住根本后的从容;不是无过即功的消极,而是心中有底气的坦然。
一个月后,省环保厅的考察报告出来了。出人意料的是,报告中对美亚化工厂事件的处理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这反映了该市环保工作的扎实基础和应急能力。报告特别提到:“市环保局局长沈无恙通志深入群众,作风务实,在突发事件中表现出色,展现了新时代环保干部的良好形象。”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全省环保工作大会上,刘副厅长在讲话中多次引用沈无恙的观点:“环保工作的根本是百姓的健康和安全”“百姓是根,经济和社会建设是枝叶”
就这样,一场原本可能导致问责的危机,因为沈无恙的“安然无恙”之道,反而成为了展示工作成效的机会。美亚化工厂被责令彻底整改,老工业区的综合治理也被提上日程。
年底,沈无恙被评为全省环保系统先进个人。在颁奖典礼上,他依然穿着那件略显宽大的西装,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
会后,李明远向他表示祝贺:“无恙局长,现在你是名人了啊。”
沈无恙摇摇头:“李市长过奖了。我只是尽了自已的本分而已。”
“说实话,我以前总觉得你太过保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李明远坦诚地说,“现在我明白了,你的‘无恙’不是消极避责,而是守住根本。”
沈无恙笑了笑:“李市长说得对。在这个位置上六年,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急功近利而栽跟头。环保工作尤其如此,它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关系百姓福祉的实事。只有扎根于民,才能安然无恙。”
第二天,李明远听说沈无恙又去了老工业区,这次是去回访那些村民,看看承诺的补偿是否到位,污染治理措施是否落实。
站在办公室窗前,李明远看着窗外终于落下的夏雨,雨水洗刷着城市的尘埃。他想起沈无恙的话:“百姓是根,经济和社会建设是枝叶。”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官场中,或许这就是“安然无恙”的真正智慧。
雨停了,一道彩虹横跨天际。李明远拿起电话:“小张,帮我安排一下,下周我要去各个社区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