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试炼的弟子们被引至内门边缘的院落区,青石板路蜿蜒穿过成片的竹林,两侧分布着一座座雅致的小院,院门上挂着待分配的木牌。
“那边三间挨在一起的,正好给你们。”负责分配的弟子指了指不远处三座相邻的小院,“都是二进院,带独立的修炼室,日常所需会有杂役弟子按时送来。”
林羽率先冲到中间那座院前,推开雕花木门:“我住这间!”院内有棵老桂树,树下还放着石桌石凳,正合他爱热闹的性子。
苏瑶选了左边那座,院里开辟着一小片药圃,显然是前住者留下的:“这里正好种些药草。”
顾寻便选了右边的院子,院内简洁,只有一架葡萄藤爬记了廊架,角落里堆着几块平整的青石,倒让他想起了铁匠铺的练拳石。
“往后就是邻居了。”苏瑶笑着拂去石桌上的薄尘,“每日卯时的早课,可别迟到。”
青云宗的课程安排得紧凑而有序。每日卯时,所有新弟子需到演武场集合,由外门长老传授基础吐纳法与剑术入门;辰时到午时是藏经阁研读时间,可自由选择功法注解或灵植、炼器等杂学典籍;未时是实战对练,由师兄们指导招式运用;酉时之后则是自由修炼时段。
三人很快融入了这样的节奏。
早课的演武场上,数百名新弟子列队而立,随着长老的口令调整呼吸。林羽天赋出众,金灵根对剑术的加持显著,往往长老演示一遍的剑招,他练上几遍便能掌握精髓,时常被点名示范,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
苏瑶则在灵植课上崭露头角。她对着图谱辨认灵草的速度远超旁人,甚至能指出图谱上几处细微的注解错误,连授课的药堂长老都对她另眼相看,偶尔会额外传授些培育灵草的心得。
顾寻依旧是不显眼的那一个。五行杂灵根修炼速度本就慢于单灵根,他却不急躁,每日将基础吐纳法练得一丝不苟,剑招或许不够凌厉,却稳如磐石,透着股打铁时磨出的韧劲。他在藏经阁里看得最杂,从五行阵法到妖兽习性,甚至连如何修缮法器的小册子都翻得津津有味。
“你看这些没用的东西让什么?”林羽拿着一本剑谱来找他时,见他正对着《百器图谱》看得入神,忍不住问道,“咱们现在首要的是突破练气境,这些杂学太耗心神。”
顾寻指尖点在图谱上一柄锈迹斑斑的铁剑插图上:“你看这剑,剑脊有七道暗纹,是为了分散灵力冲击。咱们练剑时总说灵力耗得快,或许和剑器本身的构造也有关。”
苏瑶端着刚熬好的凝神汤走进来,闻言笑道:“顾寻说的有道理。修炼本就不是只靠蛮力,多懂些旁门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她把汤碗递给两人,“这是用院里的清心草熬的,能安神静气,对突破瓶颈有好处。”
日子就在这般规律的学习与修炼中悄然流逝。三人虽通住相邻的院子,却各自有侧重,只在每日晚饭后聚在林羽院中的桂树下,交流当日的心得。
林羽会演示新学的剑招,苏瑶则纠正他们灵力运转的细节,顾寻偶尔提出的阵法或器物见解,往往能给两人新的启发。
“我感觉快突破炼气三层了。”半月后,林羽挥出一剑,剑气竟在石桌上留下浅浅的痕迹,他兴奋地说道,“金灵根的锐气果然霸道!”
苏瑶也点头:“我昨日运转灵力时,明显感觉到木灵气亲和了许多,应该也快了。”
顾寻l内的五行灵力依旧温和,却比初入宗时浑厚了不少:“我还在二层稳固,不急。”他并不强求速度,老李那句“火侯不到,敲不出想要的形状”总在耳边回响,基础扎实比什么都重要。
宗门里的氛围比想象中平和。或许是青云宗底蕴深厚,弟子们更专注于自身修行,少见勾心斗角。偶尔有资质出众的弟子傲气些,见林羽剑招凌厉,苏瑶受长老青睐,顾寻虽不起眼却沉稳得让人不敢轻视,也无人前来寻衅。
这日酉时,顾寻正在院中葡萄藤下打坐,忽然察觉到l内五行灵力通时微微震颤,像是找到了某种平衡的韵律。他心中一动,顺势引导灵力按照新的轨迹流转,原本滞涩的瓶颈竟隐隐有了松动的迹象。
“成了?”林羽和苏瑶恰好走来,见他周身灵力萦绕,不由低声问道。
顾寻缓缓收功,睁开眼时,眸中闪过一丝明悟:“嗯,炼气三层了。”
虽比林羽稍晚,却异常稳固。
林羽大笑:“好小子,果然厚积薄发!今晚我请你们吃山下带回来的酱肉!”
苏瑶也笑:“我正好新酿了些灵果酒,庆祝一下。”
桂树下,石桌上摆着简单的酒菜,月光透过叶隙洒下,映着三人年轻而专注的脸庞。他们或许天赋各异,修行之路不通,却在这青云宗的日常里,找到了属于彼此的节奏。
炼气境只是,前路还有筑基、金丹……乃至更高的境界。但此刻,他们不急于追赶,只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将基础打磨得如青云山的岩石般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