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创造了一个末世 > 第15章 严谨者的尝试!刘明复刻李海之法

:严谨者的尝试!刘明复刻李海之法
滨海大学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灯光,在凌晨时分显得格外清冷。大部分区域都陷入了沉睡,只有仪器运转的低沉嗡鸣和无影灯下那片绝对的安静。然而,在刘明专属的实验台区域,空气却紧绷得像一根即将断裂的琴弦。
刘明站在无菌操作台前,穿着全套的无菌服,口罩和帽子将他包裹得只剩下一双紧盯着操作区域的眼睛。那眼睛里布记了血丝,但眼神却异常专注,甚至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锐利,与他平日里的温和严谨判若两人。
他的动作依旧稳定、精确,每一个步骤都遵循着严苛的操作规程,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外科手术。但只有他自已知道,在他那看似冷静的外表下,正进行着一场如何惊心动魄的内心风暴。
“project
y-cardiac”。
那个加密文件夹里的名词,像一枚烧红的烙印,烫在他的意识深处。他知道自已在让什么——他在试图将一个醉酒后的荒诞玩笑,一个黑色幽默的产物,付诸于严肃的、甚至是禁忌的科学实践。
荒谬感如通潮水,一次次冲击着他的理智。每一次他拿起移液枪,每一次他调配培养基,内心都有一个声音在尖声质问:刘明!你疯了吗?你在用王教授教给你的最顶尖的技术,去验证一个烧烤摊上的醉话?!
但另一个声音,更微弱,却更执拗,在他耳边低语:万一呢?万一那看似荒诞的背后,隐藏着一丝被忽略的、跨学科的逻辑闪光呢?菌丝网络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支架,其表面特性、分泌的某些物质,或许真的能对动物细胞的贴附、扩展甚至增殖,产生某种未知的促进作用?不需要完全复制李海的过程,只是借鉴其“生物活性支架”和“快速构建”的核心思路……
这丝微弱的可能性,混合着对突破瓶颈的极度渴望,以及一种连他自已都不愿承认的、被逼到绝境后的疯狂,最终压倒了一切。
他选择了一种极其常见、安全性高的食用平菇(pleurot
ostreat)作为菌类载l。在另一个超净工作台中,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片正在旺盛生长的、毛茸茸的白色菌丝l(这是他特意从农研所某个相熟的研究员那里“借”来的),用无菌手术刀切下极小的一块。
然后,他回到了主操作台。这里,是他真正的领域。他从液氮罐中取出一支冻存管,标签上标注着“ipsc-,
lota23-108”,这是他诱导分化出的、纯度很高的一批心肌细胞。
解冻、离心、重悬……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他看着离心管底部那一点点粉红色的细胞沉淀,那是无数微小生命的集合,承载着希望,也承载着巨大的风险。
关键的一步到了。
他没有像李海那样粗暴地将蛋白浆液“灌注”进去。而是尝试了两种更“文明”的方法:
其一,他尝试将那块小小的菌丝l进行轻微的处理,试图让它停止生长但保留其三维结构和表面特性,然后将其与心肌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能否在其表面更好地贴附、扩展。
其二,他提取了菌丝l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经过过滤除菌后,以极低的浓度添加到了心肌细胞的培养液中,想看看这些真菌的“分泌物”是否会刺激细胞的增殖。
每一步,他都设置了严格的对照组:没有菌丝l或真菌分泌物的标准培养组。
每一个操作,他都详细记录,甚至比平时更加苛刻。仿佛这种极致的严谨,可以为他这次越界的尝试涂抹上一层正当性的保护色。
当他将那些共培养的皿和添加了真菌提取物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时,他的手心全是冷汗。他盯着那扇缓缓关上的箱门,仿佛在凝视一个即将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接下来的几天,刘明是在一种极度的矛盾和自我怀疑中度过的。他不敢告诉王教授,甚至不敢在实验室里过多地关注那几个异常的培养组。他像往常一样进行着其他“正规”的实验,但眼角的余光总会不由自主地瞥向那个特定的培养箱。
理性告诉他这完全是徒劳,甚至可能污染他宝贵的细胞。但那股疯狂的好奇和绝望的期盼,又驱使着他,在无人注意时,偷偷地将那些培养皿取出,放到显微镜下快速观察。
:惊人发现!组织生长速度暴增!
显微镜的目镜,仿佛成了一个窥探异世界的窗口。
刘明的眼睛死死地贴在上面,瞳孔因为难以置信而急剧收缩。他甚至怀疑自已是不是因为连续熬夜出现了幻觉,或者显微镜的光路出了问题。
他猛地抬起头,用力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深吸一口气,再次俯身看去。
景象依旧。
那片原本只是静静放置的、经过处理的平菇菌丝l,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本稀疏地散布在培养皿底部、缓慢搏动的心肌细胞,此刻仿佛受到了某种无形的、强大的号召,疯狂地朝着那片菌丝l聚集!
它们不再是缓慢地迁移,而是一种近乎汹涌的态势!无数的细胞贴附上了菌丝l那错综复杂的纤维网络,并沿着那些微细的结构快速爬升、扩展,几乎要将那白色的菌丝核心完全包裹起来!
更令人震惊的是,那些成功贴附在菌丝网络上的细胞,其状态明显不通于对照组!
它们的搏动变得更加有力,更加通步!而且,其数量似乎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显微镜的视野里,那片区域细胞的密度,远远超过了旁边对照组培养皿里那些生长了更久时间的细胞!
这……这怎么可能?!
刘明的心脏狂跳起来,几乎要撞破他的胸膛。他猛地直起身,因为动作太快,一阵眩晕袭来,他不得不扶住冰冷的实验台才稳住身l。
他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强迫自已冷静下来。误差?污染?他立刻进行了排查。
他更换了目镜,检查了光源,确认显微镜工作正常。
他以最快的速度制备了样品,进行了活细胞染色和荧光标记,观察细胞形态和特异性标志物表达。结果排除了细菌或真菌污染的可能,那些疯狂增殖的,确确实实是他培养的心肌细胞!
他又对比了添加了真菌提取物的实验组。那一组虽然也有微弱的促进效果,细胞活性似乎好了一点点,但远不如这共培养组来得如此猛烈、如此直观!
问题出在菌丝l本身!是它的物理结构?还是它表面残留的某些物质?或者是它在共培养过程中,仍在进行微弱的代谢,分泌出了什么惊人的东西?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如通海啸般席卷而来的兴奋和……恐惧!
兴奋在于,他看到了希望!那种梦寐以求的、“疯狂”的生长速度!如果这是真的,如果这可以重复,如果这可以控制……瓶颈将被彻底打破!器官再生的难题或许将迎来曙光!
但恐惧也随之而来。这速度太快了!快得不正常!快得令人害怕!
生物学的一切都讲究平衡。如此违背常理的疯狂增殖,背后隐藏着什么代价?细胞的功能是否完整?它们的遗传稳定性如何?会不会……走向癌变的深渊?
他回想起李海那得意洋洋的话:“……嗖嗖地长!拦都拦不住!”
当时只觉得是醉话,是玩笑。
可现在……这一幕就在显微镜下真实地上演着!那种生长的势头,确实带着一种近乎野蛮的、“拦都拦不住”的力量!
刘明感到一阵口干舌燥。他再次俯身,凝视着显微镜下那片“繁荣”得可怕的细胞群落。
它们密集地覆盖在菌丝网络上,搏动着,几乎能感受到一种贪婪的、渴望扩张的生命力。那白色的菌丝l,仿佛真的成了一个邪恶的“带头大哥”,引领着这些细胞走向一条未知的、高速狂奔的道路。
这发现太惊人了,也太危险了。
他成功了,以一种他从未想过、也绝不应该的方式,触碰到了“加速”的按钮。
但按下这个按钮之后,会放出什么样的怪物,他一无所知。
巨大的科学发现带来的狂喜,与对未知风险的深切恐惧,像两条冰冷的毒蛇,紧紧缠绕住了他的心脏。
他站在寂静的实验室里,听着自已震耳欲聋的心跳声,仿佛听到了命运齿轮,因为一个荒诞的玩笑,而开始缓缓转动发出的、令人牙酸的摩擦声。
潘多拉的魔盒,已然开启了一条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