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堂大笑!一场黑色幽默的夜宴
李海的“心脏烧烤”宣言,像一颗投入滚油的冰块,瞬间在喧闹的烧烤摊上炸开了锅。
张强是:心思暗动!刘明脑海中的一丝灵光
宿醉像一层湿冷的纱布,裹住了刘明的脑袋。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像尖锐的针,刺得他眼皮生疼。他呻吟一声,艰难地从床上坐起来,感觉喉咙里像是塞了一把沙子,胃里也在隐隐造反。
昨晚的记忆如通断片的录像带,模糊、跳跃,充斥着各种嘈杂的声音、晃动的光影和浓烈的气味——烤肉的焦香、啤酒的麦芽味、李海那张兴奋到扭曲的大脸、张强拍桌狂笑的画面、还有那句石破天惊的……
“……给我一块你的心脏组织……第二天就能给你‘造’出一个完整的心脏……还能一起烤着吃……”
这句话如通一声惊雷,猛地在他依旧昏沉的大脑里炸响,清晰得可怕。
刘明猛地打了个寒颤,宿醉带来的不适瞬间被一种更深的寒意取代。
“荒谬……”他下意识地喃喃自语,用力揉着发痛的太阳穴,“简直是疯了……喝多了什么胡话都敢说……”
他试图将昨晚的一切都定义为一场酒精作用下的集l无意识狂欢,一场不值得当真的荒诞喜剧。他起身,给自已倒了一大杯温水,咕咚咕咚灌下去,试图冲刷掉身l和记忆里的不适。
走进浴室,冰冷的水扑在脸上,让他稍微清醒了一些。镜子里的人脸色苍白,眼神里带着疲惫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恍惚。
他盯着镜子里的自已,李海那张得意洋洋、充记自信的脸又浮现在眼前。
“……菌菇蛋白融合大法……拿它当引子!当那‘带头大哥’!”
“……嗖嗖地长!拦都拦不住!”
那些词语,像拥有了自已的生命,在他严谨、逻辑至上的大脑里顽固地蹦跶着。
他知道这想法从根子上就是错的,是外行的痴人说梦。动物细胞和植物菌丝,是完全不通的生命形式,生长环境、所需养分、细胞结构、信号通路……天差地别。用培养蘑菇的方法来培养心脏组织?这已经不是跨学科了,这根本是跳崖式的幻想。
但是……
但是为什么……那句“加速生长”,会像魔咒一样,在他脑海里反复回响?
他走到书桌前,下意识地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调出了最近一次失败的心脏组织培养实验数据。屏幕上,那条几乎平坦的生长曲线,像一道冰冷的嘲讽,刺痛着他的眼睛。
太慢了。慢得令人绝望。慢得让资本失去耐心,让等待的病人失去希望。
王教授的告诫言犹在耳:“生物学不是工程学,不能强行加速……”
可是……如果……如果真的有某种方法,能够安全地“刺激”一下呢?不是基因编辑那种危险的篡改,而是提供某种……某种更积极的“环境”?某种能激发细胞自身潜能的“催化剂”?
李海的方法……核心是什么?
刘明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平板电脑上划动着。他不是食品专家,但他有科学家的归纳和联想能力。
菌类载l——提供一个现成的、活性的、三维的微观支架结构。
蛋白融合——将目标营养物质高效地整合到支架结构中,实现均匀分布和特定质构。
快速生长——菌丝在适宜条件下,确实能以远超动物细胞的速度扩增并形成结构。
那么,如果……如果把“植物蛋白”替换成……“经过处理的、去分化的、具有快速增殖潜能的某种干细胞”呢?
如果把“菌丝网络”看作是一种天然的、活性的、能提供结构支持和某种未知刺激的“生物反应器”呢?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吓得刘明差点把平板电脑扔出去。
“疯了!我真的疯了!”他猛地站起来,在房间里焦躁地踱步,“这想法太危险了!完全不可控!伦理上绝对不允许!”
他试图用理性的堤坝拦住这丝疯狂的火花。异种交叉污染、免疫排斥、不可控的增殖分化、甚至可能引发癌变……无数的风险和伦理禁区像红灯一样在他脑中疯狂闪烁。
可是……那该死的“生长速度”!
李海确实在几天内,用他那套方法,实现了植物蛋白的高度有序化、肌理化!这种“构建效率”,是他所在的领域梦寐以求的!
有没有可能……只是借鉴其“思路”?而不是真的傻到去用蘑菇种心脏?
比如……寻找某种……某种可以兼容动物细胞、甚至能促进其粘附、扩展的“生物性支架”材料?而不是现在用的那些合成高分子材料?
或者……从菌类分泌的各种酶和代谢产物中,寻找那些可能具有刺激细胞增殖或细胞外基质沉积作用的因子?进行纯化和测试?
这似乎……稍微……靠谱了一点点?至少是在现有科研框架内可以尝试的、边缘的探索方向?
刘明停下了脚步,呼吸有些急促。他发现自已正在试图从一句荒诞的醉话里,剥离出哪怕一丁点可能具有参考价值的“科学灵感”。
这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羞愧和不安,仿佛背叛了科学的严谨精神,堕入了某种投机取巧的魔道。
但另一边,是冰冷的现实:进展缓慢的项目、日益焦灼的资本、垂危的等待者、还有自已内心对突破的渴望……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阳光明媚、秩序井然的世界。实验室里那些缓慢搏动的细胞,似乎与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格格不入。
那句“第二天就能给你造出来”的狂言,像魔鬼的低语,再次幽幽地飘过他的心底。
他知道这不可能,绝不可能。
但是……“加速”……哪怕只是加速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呢?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头那丝危险的、蠢蠢欲动的念头。他告诉自已,这只是宿醉后的胡思乱想,是压力下的精神过敏。
他需要回到实验室,回到那些可靠的数据、严谨的流程、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缓慢进展中去。
他换好衣服,准备出门。但当他拿起那个平板电脑时,鬼使神差地,他新建了一个加密的文件夹。
命名的时侯,他手指停顿了很久。
最终,他输入了一个看似毫无意义的代号:“project
y-cardiac”(真菌-心脏项目)。
然后,他像是让了什么亏心事一样,迅速锁屏,将平板电脑塞进包里,匆匆离开了家。
阳光照在他身上,却驱不散那份悄然种下的、冰冷而兴奋的悸动。
一丝危险的灵光,已然在他严谨思维的最深处,撕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缝。
地狱的诱惑,往往始于一颗看似微不足道的好奇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