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张老太重生八零改造子女 > 第8章 小生意里的大门道

第二天天还没亮,张秀兰就被窗外的麻雀叫吵醒了。她揉着眼睛坐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摸床头的手表——“嗒嗒”的走时声依旧规律,表盘上的指针指向五点半。她麻利地穿衣洗漱,刚把玉米糊糊倒进锅里,就听见隔壁传来轻微的敲门声。
“谁啊?”张秀兰擦着手去开门。门口站着陈老头,独手拎着个布包,里面裹着修好的电熨斗和闹钟。“修好了,你看看。”老头把布包递过来,语气依旧平淡。
张秀兰赶紧接过来,打开一看,电熨斗的外壳被擦得锃亮,闹钟的玻璃罩也换了个新的(后来才知道是老头从自已工具箱里翻出来的旧零件)。她插上电试了试电熨斗,没多久底板就热了;又把闹钟上了弦,指针“咔嗒”一声开始转动。
“陈叔,您这手艺真是没说的!”张秀兰由衷赞叹,又转身从锅里舀了碗刚煮好的玉米糊糊,“您还没吃早饭吧?尝尝我的手艺。”
陈老头本想推辞,可闻着玉米糊糊的香味,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一声,最后还是接了碗,坐在门槛上慢慢喝。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张秀兰说起昨天在市场遇到老二和老三的事,陈老头听了,放下碗说:“老二那小子心思多,你防着点;老三倒是没那么多坏心眼,就是太好面子。”张秀兰点点头,心里记着老头的话。
吃过早饭,张秀兰把电熨斗和闹钟包好,又带上昨天收的旧手表,匆匆往自由市场赶。刚到摊位,就看见昨天那个送电熨斗的男人已经在等了,手里还拎着个布兜,里面装着两斤白糖。
“大姐,你可来了!”男人一见她,赶紧迎上来,“我还怕你不来呢。”张秀兰把电熨斗递给他:“你试试,肯定好用。”
男人接过电熨斗,插上电试了试,果然热得很快,比他以前用的还顺手。他高兴得合不拢嘴,从兜里掏出五块钱递过来,又把白糖塞给张秀兰:“大姐,这白糖你拿着,谢谢你帮我修好熨斗,不然我媳妇还得跟我闹别扭。”张秀兰推辞不过,只能收下,又把闹钟拿出来:“通志,这是昨天有人让我修的闹钟,你要是有朋友需要,也帮我多留意留意。”
男人连忙点头:“一定一定!你这手艺好,价格又公道,以后我肯定多帮你介绍生意!”
送走男人,张秀兰刚把闹钟摆出来,就有个老太太凑过来,指着闹钟问:“大妹子,这闹钟卖吗?多少钱?”
张秀兰一看,老太太头发花白,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拎着个菜篮子,里面装着几颗青菜。她想起自已前世的模样,心里软了软,笑着说:“大姐,这闹钟是别人让我修的,不卖。不过我这儿还有个旧手表,您要是需要,我可以便宜卖给您。”
老太太眼睛一亮:“手表?我正想给我家老头子买块手表呢,他总说看时间不方便。你这手表多少钱?走得准吗?”张秀兰把手表摘下来,递给老太太:“您听听,走得可准了。这手表是旧的,不过零件都是好的,我给您算二十块,您要是真心要,还能再便宜点。”
老太太接过手表,贴在耳边听了听,又翻来覆去看了看,点点头:“走得确实挺准,就是表蒙碎了点。这样吧,十八块,我要了!”
张秀兰爽快地答应:“行,十八就十八!您要是戴着觉得不准,随时来找我,我再帮您调。”老太太高兴地付了钱,拿着手表,嘴里还念叨着:“这下好了,老头子再也不用天天问别人时间了。”
接下来的日子,张秀兰就像上了发条。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糊完街道办定量的火柴盒(暂时还不能完全扔了这掩护),就揣上钱和干粮,往各个废品回收站跑。城西、城南、城北……她几乎跑遍了。城西、城南、城北……她几乎跑遍了。
眼神练得越来越毒,下手越来越快。有时为了一个成色不错的旧电扇芯子,能跟通样来“淘金”的老头老太太争抢一番。她也渐渐摸出点门道,哪个站的老师傅好说话,哪个站容易出好东西。
淘回来的“宝贝”在院里堆了一小堆。陈老头话不多,但手上功夫没停。那只独手仿佛有魔力,电烙铁点点,螺丝刀拧拧,万用表测测,一件件死气沉沉的废旧电器就重新焕发了生机。
张秀兰负责清洗外壳、打磨、找配件(有时去旧货市场淘换,有时陈老头神奇的工具箱里就能翻出合适的)、最后出手。生意比她想象的还好。修好的东西根本不愁卖。自由市场那边,她渐渐也有了点小名气,都知道有个不起眼的老太太手里常有价廉物美的旧电器,效果堪比新的。
钞票像流水一样赚进来,虽然单笔不大,但架不住细水长流,积累起来也相当可观。她依旧谨慎,赚来的钱,大部分都换成了粮票、油票、布票,甚至还托人悄悄换了些全国粮票和金首饰,深埋米缸底下。手里只留少量现金周转。
小院里的生活肉眼可见地改善。饭桌上隔三差五能见荤腥,张秀兰身上那件深蓝外套也换成了新的“的卡”布料让的,虽然样式依旧老气,但干净挺括。
变化自然瞒不过左邻右舍和那五个阴魂不散的白眼狼。邻居们的眼神从最初的惊讶、羡慕,渐渐变成了复杂的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闲话也开始传出来。
“瞧见没?张寡妇最近阔气了,天天吃肉!”
“听说在倒腾旧电器?啧啧,那玩意儿是那么好弄的?别是走了什么歪门邪道……”
“看她那样儿,嘚瑟的!中了奖也不知道省着点花,早晚坐吃山空!”
这些话,或多或少会飘进张秀兰耳朵里。她只当没听见,该干嘛干嘛。但心里警惕性更高了。树大招风,这道理她懂。
那五个儿女来的频率低了,但每次来,眼神里的贪婪和算计几乎凝成实质。他们不再吵吵嚷嚷要钱,反而学会了“怀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