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珺从梦境之中恍惚睁开眼,听到的第一声便是兰荣的惊呼:“娘娘醒了,陛下,娘娘醒了!”
玉珺眉心微动,眼前所见清明之时,便看见帝王坐在了她的床榻旁,拉上了她的手。
“身子感觉如何,可还有哪里不舒服?”
“劳陛下挂怀,臣妾自觉尚可。”话出口时,玉珺才察觉自己的喉咙发干,说话也有些哑。
赵砚徽蹙了蹙眉:“还说没事,你睡了整整一天一夜,若是在不醒,我当真要让孙太医为你施针强将你唤醒。”
玉珺睫羽轻颤,没回答他的话,只将视线落在他握着自己的手上。
赵砚徽原本还想数落她几句不看重自己,可察觉到她略显疏离的视线,那夜不欢而散的记忆重新浮上眼底。
他将玉珺的手攥得更紧了些,有意没去提围场上的事:“你可要好好养身子,要不然那法昭寺的山,又得让我背着你上。”
从前的她,确实曾故意说爬不动那山,让墨侯背着她。
玉珺垂了眼眸:“臣妾不敢。”
赵砚徽听她生疏至极的话,心中很不是滋味。
虽然是他下令将玉珺留在围猎场上,但他未曾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若玉珺未曾说出和离的话来气他,他又怎会如此?
赵砚徽喉结滚动:“我不知山上的雪会下的这样大,我在御书房之中忙着朝政无暇顾及,这才疏忽,否则我定会派人接你下山,珺儿,你别生我的气。”
玉珺顿了顿,好声好气道:“臣妾没有生陛下的气。”
赵砚徽眉目舒展,却听她立即问道:“只臣妾有一事不明,为何崔大人还会留在汴京,甚至能让余世子差遣,还是清山雪的活计,无论怎么说,这种事都不应该轮到鄞州知州去做才对。”
她直视着帝王,没有半分躲闪,不想放过帝王眼中片刻的变化。
赵砚徽眸光一闪:“此事,我也不知晓,只不过留崔远枕在汴京是我的意思,临近年关,外部官员能在汴京过岁节乃是恩典,总好过让他在岁末还要赶路的强。”
玉珺看着他,却是怀疑他的用心。
“那陛下留他在汴京,是用的什么名头?在京中述职,还是随时听候差遣?”
玉珺意味深长道:“总不会是没有名头,只是未曾开口放他回去赴任罢?”
此言一出,赵砚徽面色略一变。
留在汴京由头不同,官员对其的态度便是天差地别,若是述职,那便是公事公办,若是听候差遣,那便是有可能得帝王委以重用,若是什么因由都没有只将人强留下,那京中官员便很有可能依王氏案揣度帝王心思,行捧高踩低之事。
面对玉珺算得上直白的相问,赵砚徽将头转到一旁不在与她对视:“你一醒来就去问旁的不相干之人,怎得不关心一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