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那些教书先生不愿意来,除了民风彪悍,路途偏远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咱们玉皇镇穷。但现在有了文启,可不一样了,玉皇镇的土地开垦的越来越多,生意花样也变得多了起来,这说明玉皇镇有兴盛之相。”
“我再去邀请他们,他们未必不愿意来了。”镇长说道。
李为民为官,能每年赔很多钱,说明他的欲望并不是贪污,也不是升官。
而是实打实的为宗族,为乡里做些什么。
之前他也被那些读书人说的没有脸面去请人家当夫子。
现在这段时间过去,山贼被不断打击,地方上越发的太平,商业也逐渐兴隆,尤其是镇上,生活变得滋润了许多。
自己礼贤下士,他们再不愿意来,那可就是真的不懂事了。
“罢了,我就多去几趟,总归是有人愿意来做夫子的。”镇长看向宋文启,“文启啊,文启,你果然与众不同,一顿饭就把我的斗志都点燃了。”
“是镇长本身就是爱民如子的好官,”宋文启放下筷子,“我只是点了一把火而已。”
“我吃的差不多了,”镇长放下碗筷,“文启,你正好有空,便随我去乡公学看一看,虽然里面只有三位夫子,但都是真心为本镇教育晚辈的读书人。”
镇长对于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之前花重金盖了乡学,却没有多少学子和先生。
宋文启叮嘱了家里人一番,给他们散发了些钱票,让他们下午自由活动,晚上别回去太晚,便随着镇长去了乡学。
到了乡学,镇长便将几名夫子叫来,大手一挥说道,“以后你们不论是谁,只要培养出一名童生来,我给纹银五两,秀才二十两。”
“没多教一名学生,不论出身,只要能够通过乡学的考核,我每个月多给五十文工钱。”
在镇乡学坚持教学的夫子,没有一个不缺钱的,听到镇长的决定,大家都很有兴致,纷纷想着哪里去多招几个学生,要不要多叫几个同窗过来教学。
“镇长大人,我支持您,之前不少夫子就是因为待遇太差的原因走的。夫子不够用,学生教不好,自然成绩不好。”
“如今您舍得花钱,肯定能引来更多的夫子,咱们玉皇镇的教育有救了。”
“镇长这些年可是为教育操碎了心,别的不说,这学堂的修缮他就自掏腰包花了不少钱,每年还花钱支持贫苦学子读书,大家心里都有数。”
“确实,既然大人愿意提高我等的待遇,那么我等自然该投桃报李,帮大人多培养些好苗子。”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对镇长表忠心,说得镇长脸颊微红。
还是跟读书人说话舒服啊,跟宋文启他们这种大老粗说话,一点被拍马屁的感觉都没有。
“你们光有这个心还不行,还要落实到行动中来。”镇长说着,将一幅字拿出来递给李善德,“善德,把字挂好,也算是给大家的鼓舞。”
李善德立刻找凳子,开始行动。
大家眼巴巴地看着,当下有学子远远地问道,“先生,镇长大人挂的是什么啊?”
一名路过的夫子抬头看了一眼,“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好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