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梦
走出略显嘈杂的汽车站,城市的声浪扑面而来。姚知志攥紧了肩上的带子,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陌生的味道——汽油味、食物香气和某种说不清的都市气息。
腹中空空,他循着香味拐进车站旁一家看起来干净的小吃店。玻璃窗上贴着“西北风味”的红字。他犹豫片刻,点了一份臊子面,又咬咬牙,加了一个肉夹馍。
“一共十五块。”老板娘头也不抬。
面很快端了上来,红油浮亮,配料也足。他咬了一口肉夹馍,馍烤得酥脆,肉汁饱记。可不知怎的,几口下去,他却觉得这滋味远不如母亲的手擀面,面条筋道,臊子是用自家晒的干菜和一点点肉末炒的,油不多,却香得能让人把舌头都吞下去。或许是水土不通,或许是……他还没准备好接受大城市的味道。
吃完饭,距离火车发车还有好几个小时。他背着包,步行前往不远处的火车站。
市里的火车站远比县城的汽车站宏伟得多。巨大的穹顶,明晃晃的灯光,熙熙攘攘的人流拖着各式各样的行李箱,步履匆匆,广播里不断播报着车次信息,声音在宽阔的大厅里回荡,形成一种令人心慌又兴奋的轰鸣。
他捏着那张崭新的、略硬的火车票,找到了侯车室。票面上,“硬卧”两个字让他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暖意。
市里奖励的十万元,对家里来说是一笔从未想象过的巨款。父母惊喜之余,几乎毫不犹豫就决定,这钱绝大部分要存起来,留给他上大学用。但在买火车票这件事上,平日里节俭到近乎苛刻的父亲却异常坚持。
“二十多个钟头呢,坐硬座哪受得了?还没到学校,人先累垮了。”父亲抽着烟语气不容置疑,“咱娃是去京城念书的,不是去受罪的。必须买卧铺!”
母亲在一旁默默点头,往他包里塞煮鸡蛋和烙饼的手更用力了些。
此刻,坐在侯车室冰凉的塑料座椅上,姚知志摩挲着那张卧铺票,仿佛还能感受到父母那份沉甸甸的、几乎倾其所有的关爱。这笔“巨款”带来的不光是经济上的宽裕,更是一种被郑重对待的底气。
开始检票了。人流涌动起来,他跟着队伍,第一次将自已的车票塞进那个自动检票机,听着机器“嘀”一声脆响,闸门打开,他像通过了某种仪式,正式踏上了这段遥远的旅程。
月台的风更大,带着铁轨特有的金属腥气。绿皮火车像一条安静的巨兽,伏在轨道上,车厢上一排排编号在他眼前闪过。他对照着车票,找到了自已的车厢号。
踏上列车门阶的那一刻,他的心怦怦直跳。
车厢内的景象与他想象的完全不通。过道狭窄,但铺着干净的地毯,空气中没有难闻的气味,反而有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道。
一个小小的隔间,上下三层铺位,白色的床单看起来整洁干净,姚知志的票是在下铺,他把皮包小心地放在床头,有些拘谨地坐在铺沿边,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窗外,月台上送行的人们在挥手告别,站台工作人员吹着哨子,让着发车前的最后准备。
汽笛长鸣!
一声浑厚悠长的鸣响穿透一切嘈杂,震得他心口一颤。紧接着,车身猛地晃动了一下,伴随着“哐当”一声金属撞击的巨响,车轮缓缓开始转动。
站台开始移动,一开始很慢,然后逐渐加速。站台的顶棚、柱子、送行的人群……窗外的景物开始平稳地向后滑去。
火车越来越快,城市的建筑、街道、车辆被迅速拉成模糊的色块,然后逐渐稀疏,广阔的田野和远山开始映入眼帘。
姚知志目不转睛地看着外面飞速流转的世界。铁轨规律的“哐当”声充斥着他的耳膜,成为一种坚实而令人安心的背景音。
这就是坐火车的感觉。这就是离开家乡,奔赴远方的感觉。
二十个小时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身下是父母用爱意换来的、相对舒适的床铺,包里揣着改变命运的录取通知书,前方是无数人向往的京城。
铁轨无尽延伸,轰鸣声声中,载着一个山里娃最初的激动、不安和无比清晰的梦,驶向未知而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