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灵异编写 > 第3章
电话挂断后的忙音在陆言耳边回荡,比任何声音都要刺耳。
认知稳定局。
这五个字在他脑中反复回响,每个音节都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和莫名的威胁。他们怎么知道他的名字?怎么知道他在哪里?他们监视他多久了?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个神秘组织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他所经历的一切并非孤例。他不是唯一一个,也不是第一个。
陆言背靠着门板滑坐在地上,心跳如鼓。窗外的朝阳路第三个路灯依然在闪烁,那明暗交替的光晕此刻看起来不再只是社区设施老化的证明,而像是一只眨动的恶魔之眼,注视着这个逐渐脱轨的世界。
他一夜未眠。
每当闭上眼睛,那股刺骨的寒意就会重新爬上后颈,逼得他一次次惊醒,打开所有的灯,确认房间里只有他一个人。
天亮时分,陆言做出了决定。他不能坐以待毙,不能等待那个所谓的“认知稳定局”找上门来,将他当作实验品或者危险分子控制起来。他必须主动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必须掌控自己的命运。
而理解的方式,就是再次尝试“编码”现实——但这一次,是主动的、可控的、负责任的。
“如果我的写作真的能影响现实,”他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喃喃自语,“那我应该能创造好东西,而不仅仅是恐惧。”
这个想法让他感到一丝振奋。他打开电脑,却迟迟没有开始打字。责任感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上——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现实,这比任何写作任务都要沉重。
经过数小时的思考和斟酌,陆言决定从一个简单的、积极的符号开始。他设计了一个由三个交错圆弧组成的图案,看上去既像鸟类的羽翼,又像幸运草的叶片。他将其命名为“幸符”。
写作内容精心斟酌:“今晨看见幸符的人,将会拥有幸运的一天。小事顺心,惊喜连连。——分享这份幸运吧!”
没有恐吓,没有强制性,只有一个简单的祝福和开放的结局。他甚至特意加上了“分享”的呼吁,希望能产生积极的连锁反应。
发布渠道也经过谨慎选择——不是广撒网的论坛,而是他常去的那个街角咖啡馆的顾客群组,成员不到一百人,大多是附近的居民和上班族。
点击“发布”按钮时,他的手微微颤抖。这一次,没有编辑的催稿,没有经济的压力,有的只是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感。
等待反馈的时间漫长而煎熬。陆言每隔几分钟就刷新一次页面,既期待又害怕看到结果。
一小时后,第一条评论出现:“哈哈,这个图案挺可爱的,已存图!”
陆言的心跳漏了一拍。
紧接着,又一条评论跳出来:“刚才看到这个,出门就找到了失踪一周的耳环!巧合吗?[开心]”
然后是第三条:“我也试试!希望今天能顺利通过面试...”
陆言感到一阵奇异的激动涌上心头。他的手指微微发颤,几乎拿不住手机。这是真的,他不仅能制造恐惧,还能创造幸运。
他决定亲自去咖啡馆验证一下。
今天的“漫谈咖啡馆”似乎比往常更加热闹。陆言刚推门进去,就听到一阵欢呼声。原来是常客李姐中了店里的每日幸运顾客,获得了一杯免费咖啡和一份甜点。
“真是太巧了!”李姐笑得合不拢嘴,“我刚在群里看到那个幸运符号,转头就中奖了!”
陆言点了一杯美式,假装随意地问咖啡师小李:“今天中奖的人好多啊。”
小李一边操作咖啡机一边点头:“可不是嘛,今天特别邪门...哦不,特别幸运!刚才还有个客人说在来的路上捡到了钱包,还给了失主,失主还硬塞给他一百块感谢费。”
陆言接过咖啡,发现杯套上有一个手绘的图案——正是他设计的“幸符”。他惊讶地看向小李。
“哦,这个啊,”小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看到群里在传这个幸运符号,觉得好玩就画了几个。反正也没什么坏处,对吧?”
陆言点点头,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他的创作不仅在影响人们的心态,还在被主动传播和再创造。这种力量的扩散方式既令人兴奋又令人不安。
他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观察着店里的顾客。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正在笔记本电脑前紧张地等待着什么,突然她欢呼一声:“录取了!我拿到实习机会了!”她的朋友凑过去看,两人兴奋地拥抱在一起。
角落里的一个作家模样的男子突然拍案而起:“我想出来了!这个情节转折太完美了!”他匆忙拿出笔记本,奋笔疾书。
就连窗外经过的行人也似乎比往常更加愉快——有人帮老人拾起掉落的水果,有小朋友找到了丢失的气球,有情侣在街角相拥而笑。
这一切都可能只是巧合,但巧合的密度高得令人难以置信。
陆言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感。他能改变世界,哪怕只是微小的一点。这种认知既令人陶醉又令人恐惧。
然而,下午时分,群组里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
“我觉得我今天特别倒霉!平白无故的就被老板骂了一顿。”
“我也是!出门就踩到狗屎”
“是不是有什么诅咒啊?我买的手机转头就摔了...”
陆言的兴奋感瞬间冷却。他意识到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对“幸运”有不同的定义和期待。对某人来说的好事,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灾难。
更糟糕的是,傍晚时分,一条消息让他脊背发凉:“刚才有个男的在我们店门口分发印有这个符号的传单,说是什么‘新纪元福音’,感觉有点邪门啊。”
力量的黑暗面开始显现。一旦被释放,它就脱离了创造者的控制,被解读、扭曲、利用,走向不可预知的方向。
陆言匆忙在群里发布了一条澄清声明,强调这只是一个无害的小游戏,没有任何宗教或神秘学背景。但他知道,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旦传播开来,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那天晚上,陆言站在窗前,望着城市璀璨的灯火。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为能够带来积极改变而兴奋,为力量的不可控而恐惧,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焦虑。
远处,朝阳路第三个路灯依然在闪烁。但今夜,陆言的注意力被另一盏灯吸引——街角那家咖啡馆的霓虹招牌上,不知被谁贴了一个手绘的“幸符”图案,在夜色中隐约可见。
他的创作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的面容,成为了它的一部分。
手机突然响起,是未知号码。陆言的心跳骤停一拍。认知稳定局?还是别的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接通了电话。
“请问是幸符的创作者吗?”一个年轻女性的声音传来,带着急切和好奇,“我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符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