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开局收音机厂,你让我造相控阵? > 第26章 考察组莅临(加更一章)

海峰市政府三楼会议室里,海峰市的领导班子齐聚一堂,召开一个临时会议。
赵副领导坐在主位上,面前摆放着一杯刚刚沏好的茉莉花茶,茶水清香在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香气。
陈领导陪坐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份刚刚整理出来的材料,上面详细记录着海峰市各个重点企业的生产情况。
钢铁厂、机械厂、纺织厂的数据一应俱全,但最显眼的还是新阳收音机厂的那一页。
“老陈,新阳厂的情况你了解多少?”
赵副领导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目光看向窗外远处的工业区。
几根高大的烟囱在秋日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个厂子确实不简单。”
陈领导翻开材料夹。
“今年上半年产值增长了300,主要是因为他们开发出了双卡录音机产品,现在订单排到了明年,产品实在是供不应求。”
会议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张海峰市工业布局图,红色的标点密密麻麻标注着各个工厂的位置。
新阳收音机厂的位置用红笔圈了出来,在整个工业区的布局中显得格外醒目。
“他们的技术从哪里来的?”
赵副领导放下茶杯,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我上午去看了,那些生产设备的水平相当高,不像是一般地方企业能够掌握的。”
在那个特殊时期,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那是一定要深究下去的。
陈领导在椅子上稍微调整了一下坐姿,显然这个问题让他有些为难。
新阳厂的技术突破确实来得有些突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种先进设备就陆续在厂里出现了。
“据我了解,主要是他们厂长林涛的功劳。”
陈领导小心翼翼的说道。
“这个年轻人很有想法,经常搞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
赵副领导点了点头,但眼神中依然带着疑问。
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多的先进技术?
波峰焊、自动绕线、伺服控制,每一项都是相当专业的技术领域。
“这个林涛什么背景?”
赵副领导继续询问。
“他是本地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厂里工作。”
陈领导查看着人事档案。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什么特殊背景。”
如果这个时候,陈领导说不出林涛的背景调查,那估计赵副领导可就要拍桌子了。
“继续深入调查一下,要把他的身份彻底摸排清楚。”
会议室外传来脚步声,秘书小王轻敲房门后走了进来。
“老陈,你明天安排一下,我要和这个林涛厂长见个面,我还从省里临时调来了一个考察组。”
看见秘书回来,赵副领导又补充了一句。
如果林涛是敌特分子,那明天他绝对会被毫不留情的拿下。
如果林涛的身份没有问题,那他就是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夕阳西下,新阳收音机厂的生产线依然在忙碌运转。
三车间里,林涛站在一台刚刚调试完成的自动测试设备前,观察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
每一台录音机在出厂前都要通过十几项严格的性能测试。
“红星,分析当前生产效率的提升空间。”
林涛轻声说道,声音被机器的运转声掩盖。
“分析完成:当前产能主要受限于磁头供应和精密装配环节。建议优化装配流程,引入更多自动化检测设备。预计可提升效率25。”
李明华从测试台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质量检验报告。
今天下线的三十台录音机全部通过了各项指标测试,合格率达到100。
“涛哥,市里刚来电话,说明天有重要客人要来厂里。”
李明华将报告递给林涛。
“让我们准备一下接待工作。”
林涛接过报告扫了一眼,心里有些疑惑。
重要客人?
会是谁呢?
最近厂里的名气确实越来越大,各地的订单络绎不绝,但还没听说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客人要来。
车间里的夜班工人开始陆续到岗,白班的工人们收拾着工具准备下班。
流水线上的灯光依然明亮,银色的录音机外壳在灯光下反射着金属光泽。
王红林从办公室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
他手里拿着一份刚刚统计出来的销售报表,上面的数字让人振奋。
“涛哥,这个月的销量突破了八百台。”
王红林挥舞着报表。
“比上个月增长了60,而且还有大量积压订单没交货。”
林涛点了点头,八百台的月销量确实不错,但他知道这远远不够。
市场的需求远比想象中要大,关键是要解决产能瓶颈问题。
“红星,分析录音机市场的发展趋势。”
“趋势分析: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录音机市场将持续扩大。预计未来两年内,全国市场容量将达到50万台规模。新阳产品凭借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夜色降临,厂区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
远处海峰钢铁厂的高炉依然在喷吐着火焰,将夜空染成橘红色。
秋风轻拂过厂区的梧桐树,带走几片泛黄的叶子。
林涛站在办公室窗前,眺望着这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城市。
收音机厂现有的规模,已经开始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根据红星给出的建议,林涛现在应该把厂子向南方转移。
因为那里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对外沟通条件。
而且经济政策也在飞速的适应国际市场。
林涛也明白这些道理。
可林涛本身也是一个东北人,他想把更多的东西留在自己的家乡。
这就是理性和感性的区别。
这是他自打穿越以来,第一次没有听从红星给出的建议。
第二天清晨,海峰市政府的车队准时停在了新阳收音机厂门口。
晨雾还未完全散去,厂区里已经机器轰鸣,工人们骑着自行车陆续进厂。
门卫老大爷远远看到,立刻从传达室里走出来,神情比昨天严肃了许多。
等车都停稳以后,赵副领导和陈领导依次下车。
后面还有一个八人组成的临时考察组。
赵副领导的目光在厂区里扫视着,观察着这个让他产生浓厚兴趣的工厂。
“老陈,咱们直接去见那个林厂长吧。”
赵副领导整理了一下衣领,声音平稳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