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厂区里就炸开了锅。
食堂里,几个管理人员围坐在角落的桌子旁,压低声音议论着昨天的会议。
“这个林涛是疯了吗?让我们这些干了十几年的老同志去车间干活?”
马科长用勺子使劲搅拌着稀饭,溅得到处都是。
“就是,我们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人,让那些工人看笑话。”
生产科的老刘咬了一口窝头,表情很难看。
不远处,几个工人也在小声交流。
“听说要给我们涨工资?”
“真的假的?按产量算钱,那我们这些手脚快的岂不是能多挣不少?”
“别高兴太早,说不定只是说说而已。”
林涛端着搪瓷饭盒走进食堂,整个大厅瞬间安静了下来。
他找了个空位坐下,默默吃着早饭。
周围的人都在偷偷观察他,但没人敢上前搭话。
饭后,林涛没有直接去办公室,而是径直走向了生产车间。
晨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进车间,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机器的轰鸣声已经响起,工人们正在忙碌的组装着收音机。
“王师傅。”
林涛走到一个正在焊接电路板的中年工人身边。
“林厂长。”
王师傅抬起头,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你一天能焊多少块电路板?”
“按照以前的定额,一天五十块,不过如果认真干,能焊到七十块。”
王师傅擦了擦手上的松香。
“小王,按照新的绩效工资制度,王师傅的收入会增加多少?”
林涛点点头,问了一下跟在身后的财务科小王。
“王师傅按最高产量工作,月工资能到68元,这还不算年底的奖金。”
王师傅的眼睛亮了一下,但很快又暗淡下去。
“林厂长,您说的是真的?不会又是画大饼吧?”
“一个月后你就知道了。”
林涛没有多说,转身走向了下一个工位。
他花了整整一个上午时间,在车间里转了个遍,和大部分工人都聊了几句。这些朴实的工人们眼中既有期待,也有怀疑。
毕竟这些年来,他们听到的承诺太多,兑现的太少。
中午时分,林涛回到办公室,桌上已经堆了厚厚一沓文件。
王红林坐在对面,表情有些凝重。
“涛哥,出事了。”
王红林压低声音说道。
“什么事?”
“马科长他们几个,今天上午跑到轻工局去了。”
“他们去轻工局干什么?”
林涛的手停在了半空中,他正要拿起桌上的茶杯。
“还能干什么,肯定是告状去了。”
王红林的脸色有些难看。
“说你乱搞改革,违反了国家政策。”
林涛放下茶杯,走到窗边。
外面的街道上,几辆解放牌卡车正在卸货,工人们挥汗如雨。
远处的钟楼指针指向了十二点半,整个城市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有些慵懒。
“红星,分析当前政策环境,我们的改革方案会面临什么风险?”
“政策风险分析: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对企业内部改革的容忍度较高。主要风险来自于地方官员的保守态度和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建议提前准备应对策略。”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进来。”
门开了,轻工局的张副局长走了进来。
他是个四十多岁的胖子,穿着一身中山装,脸上总是带着官僚特有的严肃表情。
“张局长,您怎么来了?”
林涛连忙起身迎接。
“林厂长,我是来了解情况的。”
张副局长在沙发上坐下,王红林连忙给他倒茶。
“听说你们厂要搞什么改革?”
“是的,我们想试行一下新的管理制度。”
林涛在对面坐下。
“具体是什么制度?”
张副局长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林涛把改革方案详细介绍了一遍,张副局长一直在认真听着,偶尔点点头,表情看不出喜怒。
“林厂长,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张副局长放下茶杯。
“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既要积极进取,也要稳妥推进。”
“我明白您的意思。”
林涛点点头。
“我们会控制好节奏的。”
“另外,有些老同志反映,说你们的改革太激进了,担心影响稳定。”
张副局长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这个问题你要重视。”
“张局长,我想问一下,如果我们的改革能让厂子扭亏为盈,局里会支持吗?”
林涛直视着张副局长的眼睛。
“如果真能扭亏为盈,当然是好事,但前提是不能出乱子。”
张副局长沉默了一会儿,缓缓点了点头。
“我保证不会出乱子。”
林涛的语气很坚定。
张副局长走后,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安静。
王红林关上门,走到林涛身边。
“涛哥,看来局里的态度还算支持。”
“明里支持,暗里观望。”
林涛拿起桌上的文件翻看着。
“真出了问题,第一个跳出来撇清关系的就是他。”
下午三点,人事科的马科长敲门走了进来。
他的脸色很难看,眼圈有些发红。
“林厂长,我有话要跟您说。”
“马科长,请坐。”
林涛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我干了二十年人事工作,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
马科长的声音有些颤抖。
“您让我去车间干活,这不是羞辱我吗?”
“马科长,我没有羞辱你的意思。”
林涛的语气很平和。
“只是觉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马科长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我一个知识分子,让我去拧螺丝钉?”
“马科长,现在是1979年,不是1959年了。”
林涛站起身,走到马科长面前。
“光有文化可不行,还要会干活。”
马科长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站起身来。
“林厂长,我申请调离。”
“调到哪里去?”
“随便哪里都行,只要不在您手下干活就行。”
马科长的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马科长,你再考虑考虑。”
林涛没有生气,反而语气更加温和。
“改革是大势所趋,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我不逃避,我只是不想被折腾。”
马科长转身就要往外走,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
“林厂长,您这样搞下去,迟早要出大事的。”
马科长走后,办公室里陷入了沉寂。
夕阳西下,橘色的光线透过百叶窗洒在地面上,投下一道道规整的影子。
林涛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
“红星,预测改革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应对策略。”
“预测结果:30的管理人员会选择消极抵制,15会申请调离,剩余人员会观望态度。建议采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策略,对积极配合者给予优待,对消极抵制者坚决处理。”
“具体怎么处理?”
“建议设立改革红利奖,对主动适应新制度的员工给予额外奖励。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整。”
红星果然没有一点人情味,不过也正合了林涛的心意。
林涛睁开眼睛,拿起桌上的钢笔,开始在纸上书写。
橘色的夕阳渐渐西沉,厂区里的喧嚣慢慢平息下来。
远处传来下班的铃声,工人们陆续从车间里走出来,骑着自行车或步行回家。
但林涛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