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的病人不是人 > 第8章
观察室里,那股浓烈的消毒水味混合着战斗后的精神疲惫,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化学反应,让苏晨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靠在冰冷的椅背上,感觉自己像一颗被榨干了汁的柠檬,只剩下酸涩的余味。
那场无声的逻辑对弈,耗尽了他积攒的所有精神力。此刻,他只想找张床,睡上三天三夜,最好梦里什么都没有,没有量子猫,也没有静默合唱团。
然而,大脑皮层却异常兴奋,像一台刚刚结束超频运算的电脑,风扇狂转,无法立刻关机。他索性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系统面板上。
任务奖励已经到账,500积分让他的账户余额稍微丰满了一些。更重要的是,那个一直灰暗着的“系统商城”图标,此刻终于被点亮了。
他怀着一种拆快递的心情点了进去。
预想中琳琅满目、金光闪闪的神器列表并没有出现。整个商城界面简洁得像个半成品软件,百分之九十的商品都呈灰色锁定状态,后面标注着“权限不足”。
唯一能购买的,只有寥寥几样初级商品。
【精神力补充剂(小)】:瞬间恢复10%精神力。售价:100积分。
【逻辑屏障加固贴片(一次性)】:在下一次逻辑对抗中,提升10%的防御力。售价:150积分。
【现实畸变体信息素(诱饵型)】:捏碎后,可在小范围内模拟出弱等畸变体的波动,持续十分钟。注:后果自负。售价:200积分。
“……”苏晨的嘴角抽了抽。
这商城给他的感觉,就像是网游里专坑新手的黑心商店。补充剂按百分比回蓝,摆明了是后期大户才能用出性价比;加固贴片是一次性的,贵得离谱;至于那个诱饵……“后果自负”四个字就差直接写在脸上了,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个天坑。
他忍着肉痛,兑换了一支小号的精神力补充剂。聊胜于无,万一待会儿清理残余模因时还需要“加班”呢?
除了商城,他的系统仓库里还多了一样东西。
【‘逻辑锚点’碎片x1】
那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不规则的透明结晶体,静静地悬浮在虚拟的储物格里,散发着微弱的光芒。系统没有给出任何说明,仿佛只是个战利品摆件。
“锚点碎片?”苏晨若有所思。如果他的任务是“锚定”现实,那这东西,或许就是修复现实BUG后,从“世界源代码”上剥离下来的核心碎片?
他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观察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刘副院长抱着一个足有半米高的、边缘已经磨损发毛的牛皮纸档案箱,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他把箱子“咚”地一声放在桌上,扬起一片岁月的尘埃。
“苏……苏教授,”他看着苏晨的眼神,已经从之前的焦急,转变为一种混合了敬畏、恐惧和极度好奇的复杂情绪,“这是林默生……就是那个老人,从入院以来的所有资料,全都在这儿了。”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像是在分享什么绝密情报:“这个林默生,是我们院里最‘安静’的病人,三十年了,没跟人红过一次脸,没惹过一次事。谁能想到……他,他会是……”
“最安静的,往往藏着最深的喧嚣。”苏晨淡淡地回了一句,伸手打开了档案箱的搭扣。
一股陈旧纸张特有的、混合着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塞满了各种手写的病历、诊断报告、护理记录和几张已经泛黄的照片。
这是一个被遗忘在时间长河里的人,他的一生,都被压缩在了这个沉重的箱子里。
苏晨戴上了一次性手套,取出了最上面的一份档案。
【姓名:林默生】
【入院日期:1994年4月12日】
【诊断:重度应激性精神障碍,伴有听觉过敏及妄想症】
苏晨的目光一凝。三十年前。这个老人,在这里度过了整整三十年的光阴。
他继续往下翻阅。
档案记录,林默生入院前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同时在市里一个小型乐团担任客座指挥。他的人生,在1994年4月10日的那个雨夜,戛然而止。
那天晚上,他的妻子开车载着他们七岁的女儿从音乐兴趣班回家,在路上与一辆失控的卡车相撞。
档案里附了一张剪报的复印件,标题触目惊心。
苏晨的目光,落在了报道的细节描述上:【……事故现场极为惨烈,小轿车严重变形,车内喇叭因线路短路而长鸣不止,尖锐的鸣笛声在雨夜中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直到救援人员切断车辆电源……】
尖锐的鸣笛声。持续一个小时。
档案里,早期的护理记录印证了他的猜想。
【1994.5.3,护士记录:病人情绪极不稳定,对声音极度敏感。窗外的鸟叫,走廊的脚步声,甚至其他病人的梦话,都会引发其剧烈的应激反应。他会用双手死死捂住耳朵,身体蜷缩成一团,发出无意义的嘶吼。】
【1994.8.21,主治医生记录: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人开始出现幻听,坚称自己能听到‘刺耳的、没有休止符的噪音’。他开始用棉花、布条等一切能找到的东西堵塞自己的耳朵。】
然而,从大约入院后的第三年开始,情况发生了诡异的转变。
【1997.11.5,主治医生记录:病人林默生的病情出现重大变化。他不再对声音产生应激反应,反而陷入了彻底的沉默。他拔掉了耳朵里的所有堵塞物,停止了嘶吼和交流,整日面壁而坐。他的听觉过敏症状似乎……消失了。】
“不,不是消失了。”苏晨喃喃自语,“他是用一种更强大的‘声音’,覆盖了外界的噪音。”
他飞快地翻阅着接下来的记录。
林默生变得越来越“安静”,越来越“正常”。他不再是麻烦的病人,而成了一个近乎隐形的存在。医生们认为他的病情进入了“稳定”的僵持期,逐渐减少了对他的关注。
直到十年前的一份记录,让苏晨的瞳孔猛地收缩。
那是一份年轻实习护士写的观察笔记,字迹清秀,但内容却透着一股凉意。
【2014.6.18,实习护士记录:今天在整理林默生病房时,发现他在枕头下藏着一叠烧得残缺不全的五线谱手稿。我问他是什么,他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看着我,眼神很奇怪。下午,我看到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双手在空气中挥动,像是在指挥一个看不见的乐队。他的表情……很专注,甚至有些……幸福。】
苏晨立刻在档案箱里翻找起来。箱底,他找到了一个用牛皮纸袋装着的物证。
他小心翼翼地倒出里面的东西。那是一叠被火烧得焦黑、边缘脆化的乐谱。大部分内容已经无法辨认,但苏晨还是从幸存的一角,看到了乐谱的标题。
《寂星回响曲》。
寂静的星辰,它的回响。
林默生没有疯。或者说,他在用一种极致的、超越了现实的方式,来对抗自己的疯狂。他无法忍受这个充满“错误噪音”的世界,于是,他决定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绝对和谐、绝对完美的世界。
他将自己毕生的才华,所有的爱与绝望,都倾注进了这部《寂星回响曲》中。这不是写给人听的,这是写给灵魂听的。它没有声音,因为最完美的和谐,不需要通过粗糙的空气振动来传递。
而十年前,他或许认为这部作品已经完成,又或许是出于某种绝望,他烧掉了手稿。他试图将这部“作品”彻底内化,从物理世界抹去,升华到纯粹的精神层面。
那一天,现实的BUG诞生了。
“静默合唱团”,不是什么怨灵的诅咒,而是林默生那场永不落幕的、无声的音乐会。他就是指挥家,而那些被“感染”的病人,就是他的乐手,他的听众。他并非恶意地剥夺他们的意识,而是在“邀请”他们,一同欣赏他那至高的、由死寂构成的艺术。
他的核心逻辑:“孤独比死亡更可怕,与其独自喧哗,不如一同归于死寂。”
对他来说,“喧哗”是杀死他家人的魔鬼之音。而“孤独”,是没有人能听懂他那部无声的交响曲。所以,他要拉着所有人,一同进入他那死寂而“和谐”的世界。
“原来如此……”苏晨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靠回椅背。
档案里的幽灵,终于露出了他完整的面貌。他不是一个怪物,他是一个被巨大痛苦扭曲了的艺术家,一个走火入魔的殉道者。
【任务:清理残余模因。】
系统的提示再次浮现。
苏晨看着那叠烧焦的乐谱,再看看玻璃病房里那个如同空壳般的老人,他知道该怎么“消毒”了。
这残余的模因,就是这部《寂星回响曲》没有被“演奏”完的、飘荡在这栋楼里的“回响”。它像一段没有被关闭的程序,虽然主服务器(林默生)已经宕机,但缓存还在影响着整个局域网(三号楼)。
强行删除,只会留下更多逻辑漏洞。唯一的办法,是遵循它的内在逻辑,给它一个完整的“结局”。
为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无声音乐会,举办一场真正的、最后的演出。
让这个档案里的幽灵,完成他最后的谢幕。
苏晨站起身,拿起那叠残破的乐谱,眼神中不再是战斗时的锐利,而是多了一丝复杂的、近乎悲悯的情绪。
“刘院长,”他转向一旁还在发愣的刘副院长,“我需要一间有钢琴的房间,还需要一位……能看懂残谱的乐理老师。”
“以及,把广播系统接到那间房里,我要让整栋楼的人,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