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那句关于中秋家宴的暗示,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侯府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水面下,激起了层层涟漪。
消息不胫而走。
王厨娘得知后,那张胖脸瞬间垮成了苦瓜,眼神里充满了不甘和怨怼。她掌管侯府大厨房多年,中秋家宴一直是她的高光时刻,也是她捞油水、显地位的重要场合。如今,竟要交给一个进门才一个多月、靠“奇技淫巧”上位的商贾之女?凭什么?!她私下里没少跟几个心腹婆子抱怨,言语间对新夫人满是酸意。
而更让苏禾感到棘手的,是来自侯府内务管事——钱管事的“关怀”。
钱管事是个五十出头、身材干瘦、眼神精明的男人,管着侯府一应采买、库房和日常开支,是老夫人颇为倚重的老人。他向来圆滑,对苏禾这位新夫人表面恭敬,实则保持着距离。中秋家宴的消息传出后,他主动找上了听雪轩。
“夫人,”钱管事笑得一团和气,态度无可挑剔,“老夫人吩咐了,中秋家宴由您主理,这是天大的信任和体面!老奴特意过来,看看您这边有什么需要?食材、器皿、人手,您尽管开口!库房里的好东西,只要您用得着,老奴立刻让人送来!”
这话听着漂亮,苏禾却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算计。
“钱管事费心了。”苏禾笑容温婉,不动声色,“既然是家宴,自然以团圆喜庆、节俭实惠为主,倒也不必太过铺张。我拟个单子,需要些什么食材器皿,再劳烦管事。”
“应当的,应当的!”钱管事连连点头,话锋却是一转,“不过夫人啊,有句话老奴不知当讲不当讲…这中秋家宴,规格体面是首要的。老夫人虽说了节俭,但该有的排场不能少。府里往年惯例,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给各房主子预备的席面,更要精致…这花费嘛…”他搓了搓手指,一副“你懂的”表情。
苏禾心中冷笑。来了!这是怕她不懂“行情”,想趁机卡油水,或者给她下套?若是她按照“往年惯例”狮子大开口,超出预算,钱管事就能在老夫人面前参她一本,说她不知节俭、挥霍无度。若是她太过节俭,显得寒酸,丢了侯府脸面,更是她的错。
“多谢钱管事提醒。”苏禾笑容不变,语气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自信,“排场体面,不一定非要靠堆砌山珍海味、铺张浪费。用心、精巧、新奇,同样能让人眼前一亮,赞不绝口。花费几何,我心里有数,自会向老夫人禀明,断不会让管事为难。”
钱管事被她软中带硬地顶了回来,脸上笑容僵了僵,干笑道:“夫人心中有成算就好,是老奴多嘴了。那…老奴就等夫人的单子?”他悻悻告退。
送走钱管事,苏禾脸上的笑容淡了下来。看来这中秋家宴,不仅是展示厨艺的舞台,更是各方势力暗中角力的战场。王厨娘的不甘,钱管事的算计,都在意料之中。
“夫人,这钱管事分明是想坑您!”青杏愤愤不平,“还有王厨娘那边,听说她们几个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准没好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苏禾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想给我使绊子?也得看他们有没有那个本事。”
她立刻行动起来。
第一步:情报收集。
·
让青杏和夏荷悄悄打听清楚往年中秋家宴的菜单、花费、席面规模、各房主子的口味偏好(尤其是老夫人、萧玥、萧锐)。
·
亲自去库房“参观”,在钱管事“热情”陪同下,摸清库房现有食材储备(尤其是那些积压的、不太新鲜但还能用的边角料、干货)。
·
利用萧锐这个“地头蛇”,让他去市面上打听最新鲜、性价比最高的时令食材渠道(尤其是水产、瓜果)。
第二步:制定策略(核心:省钱、出新、惊艳)。
1.
主题定位:
“团圆·秋韵”。主打秋日时令食材,突出温馨、精致、新意,而非奢靡堆砌。
2.
菜单规划(初步构想):
·
凉菜:
四小拼盘(体现巧思和刀工)。
·
水晶肴肉(用猪皮冻和精瘦肉,成本低,卖相好)。
·
蓑衣黄瓜(爽口开胃,刀工炫技)。
·
香卤鸭胗(鸭胗便宜,卤味香浓)。
·
姜汁藕片(秋藕时令,酸甜脆爽)。
·
热菜(主菜):
八道(荤素搭配,山珍海味用巧思替代)。
·
松鼠鳜鱼(或大鲤鱼):
造型惊艳,酸甜可口,是宴席硬菜,但用普通鲤鱼替代名贵鳜鱼,成本大降。
·
蟹粉狮子头(取巧版):
用拆下的蟹腿肉和少量蟹黄混合猪肉,做成小巧精致的狮子头,以假乱真,成本可控。
·
板栗烧鸡:
秋日时令板栗与鸡肉绝配,家常但温馨。
·
香菇扒菜心:
素菜也要精致,鲜香菇提鲜。
·
八宝葫芦鸭(简化版):
用普通鸭子,内馅用糯米、香菇、笋丁、莲子等常见八宝,造型讨喜,寓意吉祥。
·
……(其他几道待定,充分利用库房边角料和时令蔬菜)
·
汤羹:
一道。
·
菊花豆腐羹:
将嫩豆腐切成极细的丝(菊花刀),在清鸡汤中绽放如菊,清雅养眼,成本极低却能惊艳四座!
·
点心:
·
苏式鲜肉月饼(创新):
不同于传统甜月饼,咸鲜口味,皮酥馅嫩,绝对新奇!(需要攻克酥皮技术)
·
核桃酪(用萧锐磨的粉):
香甜细腻,温润滋补。
·
水果雕刻拼盘(萧玥潜在兴趣点):
用寒瓜、甜瓜等雕刻成玉兔、明月等中秋元素,既是点心也是艺术。
3.
成本控制:
·
拒绝名贵海鲜(如鲍参翅肚),用河鲜、禽肉替代。
·
大量采用时令蔬菜、菌菇、干货(木耳、香菇等)。
·
充分利用库房积压食材(如干莲子、百合等),变废为宝。
·
点心自制,省去外购昂贵糕点费用。
第三步:寻找盟友,化解阻力。
·
萧锐:
苏禾把需要他帮忙采购的食材清单(主要是新鲜水产、特定香料)给了他,并许诺家宴上给他留一份“超级惊喜”(比如超大份炸鸡块或新研制的辣味小吃)。萧锐一听有“超级惊喜”,拍着胸脯保证完成任务,动力十足。
·
萧玥:
苏禾主动邀请:“妹妹,中秋家宴的点心,我想做些新奇样式,比如用水果雕刻些小玩意儿,点缀席面。妹妹心思灵巧,眼光也好,不知可否来帮嫂子参谋参谋,或者…学学这雕花的手艺?很有趣的。”
这正中萧玥下怀!她对那日琉璃盏中的“宝石”果丁记忆犹新,对精致美食的制作充满好奇,立刻欣然答应。有了大小姐“参与”,王厨娘等人想使绊子也得掂量掂量。
·
林嬷嬷:
苏禾将自己的菜单构想和成本控制思路,提前向林嬷嬷做了详细汇报,重点强调“秋韵”、“团圆”、“新奇”、“节俭”,并暗示这是为了侯府体面和老夫人欢心。林嬷嬷看着那构思精巧、兼顾体面与节俭的菜单,尤其是“菊花豆腐羹”、“苏式鲜肉月饼”等闻所未闻的菜式,心中大为震动,对新夫人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她表示会如实禀告老夫人,并会在采买和库房调用上给予支持(无形中制衡了钱管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苏禾紧锣密鼓筹备,萧锐也兴冲冲地把第一批采购的新鲜鱼虾送到听雪轩小厨房时,麻烦来了。
负责接收食材入库的,是钱管事手下的一个心腹小管事,姓孙。他斜睨着萧锐送来那几大桶活蹦乱跳的鲜鱼和青虾,皮笑肉不笑地对苏禾说:
“夫人,按规矩,府里所有采买入库的食材,都得先经小的这里登记、验看,再统一入库保管。宴席要用时,再按需领用。您这…直接送到听雪轩,怕是不合规矩吧?万一…数目对不上,或者食材保管不善出了岔子,小的可担待不起啊。”
他话里话外,就是要把食材控制权抓在手里,方便他做手脚(比如以次充好、克扣数量),或者让苏禾在需要用食材时处处受制!
萧锐一听就火了:“放屁!这是本公子亲自盯着买回来的,最新鲜的!放你们那破库房?等你们磨磨蹭蹭登记完,鱼都臭了!虾都死了!耽误了嫂子做菜,你们担得起吗?!”
孙管事被萧锐吼得缩了缩脖子,但仗着有钱管事撑腰,还是梗着脖子:“二少爷息怒,规矩就是规矩,小的也是按章办事啊…”
苏禾拦住了要发飙的萧锐,看着孙管事,脸上依旧带着笑,眼神却冷了下来:“孙管事说得对,规矩不能废。”
孙管事心中一喜。
苏禾话锋一转:“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些鱼虾确实需要特殊处理,离水时间一长,鲜味尽失,就辜负了二弟一番心意,也糟蹋了东西。这样吧…”
她转头对青杏吩咐:“青杏,拿纸笔来。请孙管事就在此地,当着我和二少爷的面,把这些鱼虾的种类、数量、重量,一一登记清楚。登记完,立刻由我们听雪轩的人接手处理、暂养。孙管事你亲自看着,登记册你我各执一份,签字画押。等家宴结束,用了多少食材,用了哪些,剩余的边角料如何处理,我再向你报备,如何?既全了规矩,也保了食材新鲜。孙管事意下如何?”
这一招,釜底抽薪!
现场登记,当面点清,签字画押!孙管事想搞鬼都没机会!而且苏禾主动提出后续报备,姿态做足,让人挑不出错。
孙管事的脸顿时涨成了猪肝色,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他哪敢当着二少爷和夫人的面做假账?更不敢强行把食材拉走,万一真死了臭了,责任全是他的!
“这…这…”他额角冒汗。
“怎么?孙管事觉得我这法子不好?还是说…你觉得我信不过,会贪墨这点鱼虾?”苏禾笑容依旧,语气却带着一丝压迫感。
“不敢不敢!”孙管事吓得连连摆手,“夫人这法子…甚好!甚好!小的这就登记!这就登记!”他慌忙接过青杏递来的纸笔,苦着脸开始清点,心里把苏禾骂了个狗血淋头,却无可奈何。
萧锐在一旁看得眉飞色舞,偷偷给苏禾竖了个大拇指:“嫂子,高!实在是高!”
苏禾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这只是第一关。她知道,王厨娘那边,肯定还有后招。不过,兵来将挡,她等着。
就在孙管事苦哈哈登记鱼虾时,林嬷嬷带着一个风尘仆仆的军汉来到了松鹤堂。
“老夫人,侯爷派人送家书回来了!还有…给新夫人的…一封…信?”林嬷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古怪。
老夫人猛地睁开眼,急切道:“快!快拿来!”她接过那封厚厚的、带着战场硝烟气息的家书,迫不及待地拆开。
看着看着,老夫人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好!好!珩儿又打胜仗了!歼敌数千!陛下龙颜大悦!好!好啊!”她连说了几个好字,显然前线捷报让她极为振奋。
末了,她的目光落在信笺的最后一行,那是萧珩特意提及的,字迹似乎比前面更显刚劲:
“…军中一切安好,母亲勿念。另,听闻苏氏已入府,家中诸事,烦劳母亲多费心照拂。待战事稍歇,儿自当归家。”
老夫人看着这行字,眼神复杂地闪烁了一下,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她将家书仔细收好,这才看向林嬷嬷手中那封单独的信。
信封上,是萧珩同样刚劲有力的笔迹,写着三个字——苏氏
亲启。
“给苏氏的?”老夫人沉吟片刻,对林嬷嬷道:“你亲自送去听雪轩吧。就说…是侯爷的家书,特意提及了她。”
林嬷嬷心中微凛,恭敬应下:“是。”
当林嬷嬷拿着那封来自战场、带着硝烟与墨香的“苏氏亲启”的信,出现在还在处理鱼虾入库事宜的听雪轩时,整个小院瞬间安静了下来。
萧锐好奇地伸长脖子。
青杏和夏荷瞪大了眼睛。
连苦着脸登记的孙管事都停下了笔,偷偷瞄着。
苏禾看着林嬷嬷递过来的信,微微一怔。便宜夫君?那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空气”侯爷?给她写信?
她接过那封薄薄却似乎有千钧重的信,指尖触碰到粗糙的信封,心中莫名地…没有太多波澜。好奇?有一点。期待?谈不上。更多的是一种…事不关己的疏离感。
在众人或好奇或探究的目光中,苏禾神色平静地将信收入袖中,对林嬷嬷礼貌一笑:“有劳嬷嬷跑一趟。请回禀母亲,就说…儿媳收到了。”
没有激动,没有羞涩,甚至没有立刻拆阅的急切。仿佛收到的只是一封无关紧要的日常账单。
林嬷嬷深深看了她一眼,行礼告退。
苏禾继续指挥着处理鱼虾,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只有她自己知道,袖中那封信的存在感,似乎…比想象中要强那么一点点?
夜阑人静。
听雪轩内烛火摇曳。
苏禾终于独自一人,拆开了那封来自千里之外、从未谋面的夫君的信。
信笺展开,只有寥寥数语,字迹铁画银钩,力透纸背:
“苏氏妆次:
军中倥偬,未及归家,婚事仓促,委屈于你。
府中诸事,母亲持重,可多请教。弟妹年幼,若有顽劣,烦请担待。
家中安好,吾心稍安。战事未平,归期难定。
善自珍重。
萧珩
手书”
没有温情脉脉,没有嘘寒问暖。只有简洁的交代、生疏的客套、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责任感和疏离感。
苏禾看着这封堪称“模范范文”的、格式工整、内容空洞的“家书”,沉默了片刻。
然后,她轻轻笑了笑,将信纸原样折好,放回信封,随手塞进了妆匣的最底层。
“知道了。”她对着空气,轻声说了一句,吹熄了烛火。
窗外,月色正好。中秋将至。
而她的战场,在厨房,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家宴上。至于那个远在天边的便宜夫君…嗯,暂时还是继续当他的“空气”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