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唐土之外 > 第9章 邓州密使与内鬼疑云

瘸腿老兵走后的第七天,密营里出了件怪事。藏兵洞深处的火药突然少了半罐,虽然不多,却足够让陈砚惊出一身冷汗——火药的配比和存放都是他亲自盯着,除了他和阿武,只有秦猛和两个老铁匠知道具l位置。
“会不会是记错了?”秦猛皱着眉,他实在不愿相信自已人里会有手脚不干净的。
“不会错。”陈砚指着陶罐上的刻痕,“我每次用都在这儿让记号,现在明显少了一截。”他看向周围的人,老铁匠们一脸茫然,阿武则攥紧了拳头,眼里记是愤怒。
“查!”秦猛的声音沉得像石头,“从今天起,所有人进出藏兵洞都要登记,谁也不能例外!”
排查了三天,没找到任何线索。火药罐放在石室最里面,周围的灰尘没被动过的痕迹,不像是外人偷的。陈砚心里越来越沉,他最担心的不是丢了半罐火药,而是队伍里出了内鬼——这个人熟悉密营的布置,知道火药的存放地,甚至可能……和秦宗权有联系。
这天傍晚,陈砚正在修改抛石机的图纸,阿武突然跑了进来,手里拿着块碎布:“先生,我在哨卡附近捡到的!”
碎布是深蓝色的,上面绣着半个“秦”字,和之前缴获的军旗材质一样。陈砚认得这种布料,是秦宗权军队的制式军服,寻常百姓根本穿不起。
“这附近只有咱们的人来过,怎么会有这种碎布?”阿武疑惑道。
陈砚捏着碎布,忽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到营房。密营里的人穿的都是缴获的旧衣,颜色杂乱,只有五个人穿的是深蓝色的衣服——就是上次从刘家村带回来的那几个村民,说是家里被秦宗权的人烧了,只剩下这几件衣服。
他找到那五个村民时,他们正在劈柴,其中一个叫李三的汉子,袖口破了个洞,布料的颜色和质地,正好和阿武捡到的碎布对上。
“你的袖子怎么破了?”陈砚不动声色地问道。
李三下意识地捂住袖口,眼神有些慌乱:“砍柴时被树枝刮的。”
“是吗?”陈砚拿出那块碎布,“那这块布,是不是你刮下来的?”
李三的脸瞬间白了,手里的斧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旁边的四个村民也慌了神,互相看了看,竟没人敢说话。
“说!火药是不是你偷的?”秦猛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一把揪住李三的衣领,“你是不是秦宗权的奸细?”
李三吓得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校尉饶命!我不是奸细!是……是被逼的!”
原来,李三的儿子还在秦宗权手里,上次那个锦袍人来密营时,偷偷给了他一块令牌,说只要他能弄到密营的布防图和火药,就放了他儿子。他不敢不从,只好趁夜里偷偷拿了半罐火药,藏在哨卡附近的芦苇丛里,想等秦宗权的人来取。
“那四个人呢?”陈砚看向另外四个村民。
“我们不知道他是奸细!”一个村民连忙辩解,“我们就是……就是想跟着混口饭吃……”
秦猛气得发抖,一脚踹在李三胸口:“你知不知道,你这半罐火药,可能害死所有人!”
李三趴在地上痛哭流涕:“我也是没办法啊!我儿子才五岁……”
陈砚看着他,心里五味杂陈。他能理解一个父亲的无奈,却不能原谅这种背叛。“把他关起来,等事情查清楚再说。”他对秦猛道,“另外四个人,暂时调离石室,去外围值守。”
处理完李三的事,陈砚心里的石头却没落地。李三只偷了半罐火药,显然还没完成锦袍人交代的任务,秦宗权肯定还会有动作。
就在这时,去邓州的瘸腿老兵回来了,还带回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中年人,说是王首领派来的密使。
“在下姓赵,见过秦校尉,陈先生。”赵密使拱手行礼,举止文雅,不像是带兵打仗的人。
“王先生怎么说?”秦猛急着问道。
赵密使却没直接回答,而是环顾了一下四周,低声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能否借一步说话?”
陈砚带着他进了石室,秦猛守在门口。赵密使这才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陈砚:“王首领说了,秦宗权残暴不仁,人人得而诛之。他愿意和校尉联手,共抗秦贼。”
陈砚打开信,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写着愿意出兵相助,但要求密营能在半个月内拖住秦宗权的主力,等他的义军赶到,再前后夹击。
“半个月?”陈砚皱起眉,“秦宗权现在把沼泽围得水泄不通,我们怕是拖不了那么久。”
“王首领自有妙计。”赵密使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他说,秦宗权的粮草虽然被烧了,但在西边的黑风寨还有个粮仓,里面存着够他全军吃一个月的粮食。只要你们能烧掉黑风寨的粮仓,秦宗权必然会分兵去救,到时侯你们就能趁机突围。”
陈砚看着地图上黑风寨的位置,在漕渠西岸的山谷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那里有多少守军?”
“不多,只有五十人。”赵密使道,“但寨墙坚固,不好强攻。王首领说,陈先生智计过人,必然有办法。”
陈砚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赵密使的话合情合理,地图也标注得很详细,但他看自已的眼神,总带着点审视,不像是盟友该有的样子。
“我知道了。”陈砚把地图收好,“请回复王先生,我们会考虑的。”
赵密使没多留,当天傍晚就离开了密营。他走后,陈砚把地图摊在桌上,反复看着黑风寨的位置,忽然发现那里的地形和刘家村很像,都是易守难攻,都有个狭窄的入口。
“你觉得这赵密使可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