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倒吊者 > 第13章

柳在溪紧蹙着眉头:“那你知不知道温尽染是什么时候谈恋爱的?或者是说——她什么时候跟洛宋有了联系的?”
席玉的语气坚定:“我到了没多久就听尽染姐提起来洛宋了,而且那会儿她的说辞不是暧昧对象之类的,而是实打实的确实就是男朋友。”
柳在溪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一直忘问了席玉一个问题:“你给温尽染打工有多长时间了?”
“刚不到一年,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尽染姐刚成年就来开店了。”
“好,我知道了,谢谢你。”
席玉那边愣了愣,似乎是想再多问点儿什么东西,又担心自己逼得太紧,还是选择换了个话题:“那个,今天的饭盒我给带走了,郑警官说她回了市局洗,我总担心不大方便,然后就自作主张拿走了您看不碍事吧?我回头再给您送去。”
“不妨事不妨事,还得麻烦你了,我这边还有别的事,就先不叨扰你了哈,回见。”
还没等席玉吭声,柳在溪就把电话给挂了,原因无他,她发现了一个洛宋可以把真相巧妙这样过去的点。
“庄雨眠!我有个惊天秘密要跟你说!”柳在溪冲着店里面喊,庄雨眠脸上挂着一副看傻子一样的表情就快步出来了。
庄雨眠把手套去掉:“怎么了?刚才和席玉聊了聊有发现吗?还有刚才被郑乐衍打断掉的那句话,也一起说了吧。”
柳在溪猛的点点头:“就是和这个有关系,不过,你怎么知道我刚才和房东说完话又去找席玉了?”
庄雨眠漫不经心的把手套精准投进垃圾桶:“郑乐衍走之前来找我说了一声,不过她也没真的回家睡觉——人去市局了,将就着歇会儿吧估计。”
“总之,我刚才问了问席玉什么时候她得知的洛宋这个人,她跟我说她一年前来的时候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在那之前洛宋和温尽染就已经是男女朋友关系了。”
“你的意思是,洛宋和温尽染认识的时间可能比咱们想象的要早很多?”
庄雨眠点点头:“我刚才想和你说的就是这个,既然温尽染不可能去专程做一个这样的隔间,兴许在这家店开始装修的时候温尽染和洛宋就认识了,我去看了笔录,洛宋只说了他陪妹妹逛街的时候认识的温尽染,可没说是什么时候。”
“再结合温尽染刚成年就决定去开店,所以温尽染有可能之前一直在别的服装店里打工,洛宋是在那会儿就认识她了?”庄雨眠深吸了一口气,“我就说洛宋这个人不简单”
“对,甚至极有可能连开店初期的那笔资金都是洛宋提供的,房东说他对温尽染的印象就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大学生,但她那个年纪哪儿来的这么多钱?就算是真的有在打工,我觉得也不太现实。”
庄雨眠好半晌没回话,她们从一开始就把矛头锁定在洛宋身上,她总觉得自己会因为这个错过点儿什么别的信息,但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到底有哪儿不对劲。
柳在溪倒是显得格外精神:“郑乐衍不是刚才回去了吗?我一会儿跟她说一声,让她再去问问洛宋那边到底是具体什么时间认识的温尽染,还得再审一下他昨儿晚上到底干什么去了,噢对了,那个新发现的隔间里你有找到什么线索吗?”
庄雨眠点点头,给柳在溪又拿了鞋套:“你进去看看就知道了——可以跟你的猜测大概对上,洛宋的资料我刚才查了一下,他大学学的是生物化学专业,而温尽染从孤儿院十六岁出来了之后根本就没上过大学,这些书,她大概率也看不懂。”
柳在溪进去之后再次把目光落在那堆书上:“可能性只有一种,这些书摆明了就是给洛宋看的。”
“那他在这儿能研究什么?按理来说他现在工作的那家公司可以给他提供比这儿好的多的实验场所,这地方又小又暗,他真能研究出个所以然来?”
“真的是很奇怪啊。”柳在溪头疼的紧,她又细细推敲了半天,才发现这个案子到现在全都是疑点。
庄雨眠又敲了敲实验台:“而且我也翻了一遍,这个地方没有实验留存下来的笔记就算是洛宋真的在这儿进行了什么研究,怎么可能一点儿痕迹都没?除非是他在这之前就早有预料,然后把东西都拿走了。”
“所以他是凶手啊,杀了温尽染之后又猜到警方早晚有一天会到这儿,肯定直接就提前清理干净了。”
“那动机呢?”庄雨眠戳了一下柳在溪的额头:“你现在所有的推理分析都建立在洛宋一定是杀人凶手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万一人家不是呢?现在动机手法我们都不清楚,你根本没办法断定洛宋有杀温尽染的可能。”
柳在溪被庄雨眠问的有点儿懵,不过庄雨眠说的一点儿也没错,她的思绪就像是被什么给影响了一样,总是下意识觉得洛宋的嫌疑很大。
庄雨眠看着柳在溪脑子都转不动弯的摸样直想笑:“你实在不行就也跟郑乐衍一起回去睡一觉——这都五点多了,咱们一天可以搞出来这么多线索已经不错了。”
柳在溪低垂着眸:“不急着,咱俩一会儿先去查一下温尽染最近的行动轨迹吧,就是她让洛宋陪她一起去的那个地方,我也让郑乐衍问洛宋了,如果能找到的话,应该会有新的契机。”
庄雨眠歪着头:“你这人总是这个样子,一旦想干什么就必须一口气全都做完,中间歇一下都不行,是,省厅确实催得很紧,但你要先保证好自己的状态才能更好的给百姓做主,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是,你说得对没毛病”柳在溪长出了一口气,“等跑完这一趟吧之后吧,等郑乐衍给我来信咱们就走,然后呢,我再回市局大概看看到底遗漏了哪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