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这个叫韩萧的年轻人背后站着谁,我只看结果!结果就是,刘振华留下的烂摊子,他们在一个月内收拾干净了!结果就是,几万果农的饭碗保住了!结果就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工业园,现在变成了能带动全县农业的金疙瘩!”
“同志们,我们天天在会议室里喊转型,喊绿色发展,喊为人民服务。人家一个最偏远的贫困县,一个最年轻的基层干部,已经把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号,变成了热气腾腾的现实!”
“这打的是谁的脸?”
一番话,掷地有声,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那位副市长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再也不敢接话。
市委书记魏健成眉头紧锁,手指在茶杯上缓缓摩挲。
他不得不承认,赵立华的话很有道理。但“安平模式”里那种打破常规、甚至有些“野路子”的做法,让他本能地感到一丝不安。
尤其是那个叫韩萧的年轻人,扳倒了刘振华,又搞出这么大动静,锋芒太露,不是好事。
“这个韩萧,什么来头?”魏健成沉声问道,打破了僵局。
组织部长立刻翻开手里的本子,回答道:“韩萧,二十五岁,公务员考录,在红山镇工作两年,后调入县扶贫办任副主任,前不久刚刚被任命为代主任,主持工作。”
履历简单得像一张白纸。
可就是这张白纸,画出了最绚烂的画。
“二十五岁”魏健成重复了一遍,眼神更加复杂。
赵立华却像是发现了宝藏,眼中精光大盛。
“英雄不问出处!二十五岁怎么了?我们搞改革,就需要这样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年轻人!”
他猛地站起身,做出决定。
“不能只在报纸上看!下周,我亲自带队,组织全市各区县的负责人,去安平县,现场看,现场学!”
“我要让所有人都看看,安平能做到的事,他们能不能做到!”
安平县,县委书记办公室。
李建国正捏着眉心,反复看着桌上那份报纸。
喜悦有,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压力。
苏沐清这篇报道,把安平县,把他,尤其是把韩萧,直接架在了火上烤。
捧得越高,摔得可能就越惨。
“叮铃铃——”
桌上那部电话机,突然发出了急促的响声。
李建国浑身一激灵。
这电话,是市委的专线,能直接打到他这里的,只有那几位核心领导。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听筒,声音沉稳。
“您好,我是李建国。”
“老李啊,我是赵立华。”
市长!
李建国的心脏猛地一跳,握着话筒的手不自觉地收紧了。
“赵市长,您好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