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静静地听着,手指在书桌上轻轻敲着,脸上没什么表情。
等韩萧说完,他才慢悠悠地开口。
“刘振华的手段,不稀奇。官场斗争,无非就是那几样。抓不到你本人的辫子,就从你身边的人下手。打蛇打七寸,他这是想卸掉你的爪牙。”
“我托人弄到了那份案子的卷宗复印件。”韩萧从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材料,放在茶几上,“还有那封举报信的影印版。”
秦老拿起举报信,只扫了一眼,就撇了撇嘴。
“匿名举报,却能直达纪委,还能让督察总队联合行动。这封信的分量,可不轻啊。”
他又拿起那份被指认为“伪造”的口供笔录复印件。
“字迹,手印,记录员签名,格式从表面上看,这份笔录天衣无缝。”
韩萧的心沉了一下。
“秦老,您的意思是”
“别急。”秦老摆了摆手,他没有继续看笔录,反而拿起了卷宗里一份毫不起眼的文件——《物证登记交接表》。
“他们说口供是伪造的,对吗?”
“对。”
“那这份伪造的口供,是怎么进入案卷,成为证据的?”秦老用手指点着那份交接表,“任何一份证据,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到最终归入档案,都要经过一套严格的程序。登记,入库,交接每一个环节,都得有两个人以上的签名确认,这叫‘证据链闭环’。”
韩萧的眼睛亮了。
“你的意思是,查这个流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秦老将那份交接表推到韩萧面前,“刘振华他们抓住的,是‘审讯无录像’这个点,他们想攻击的是证据的‘真实性’。”
“但他们忽略了,或者说,他们以为我们也会忽略,证据的‘程序性’。”
秦老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里,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问题的核心。
“你看看,这份口供笔录的入库登记时间,是去年五月十二号晚上十一点。登记人,是当时的值班文员小李。接收人,是物证科的老王。”
“这有什么问题吗?”韩萧仔细看着,没发现异常。
“再看看这个。”秦老又从卷宗里抽出另一份文件,《公安局值班人员排班表》。
“去年五月十二号,晚上十点以后,物证科的老王,因为儿子突发急病,请假回家了。那天晚上顶替他值班的,是一个叫小赵的年轻警察。”
秦老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洞悉一切的微笑。
“也就是说,在交接表上签字接收这份‘关键证据’的老王,在那个时间点,根本就不在公安局里。”
韩萧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他猛地拿起两份文件,反复对比。
时间,地点,人物
一个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瑕疵。
一个致命的程序漏洞!
这份作为“关键证据”的交接表,本身就是一份有问题的证据!
他们为了栽赃,为了让这份“伪造口供”的指控看起来更真实,匆忙之间,自己伪造了证据链上的一环!
他们千算万算,算到了张猛的火爆脾气,算到了审讯室的破旧设备,却没算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值班表,会成为戳破他们所有谎言的那根针!
韩萧的手指抚过那份排班表上“小赵”的名字,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随即化为滔天的战意。
他找到了。
找到了反击的突破口。
他抬起头,看着秦老,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秦老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程序,是用来保护好人的,也是用来对付坏人的。”
“就看你怎么用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