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论坛“石林之声”板块冒出数个帖子。
帖子内容渲染李秀芝哭闹的照片;提及于曼春在监狱,将张文东与陈芷晴的正常合作描绘得暧昧,暗示其依靠陈芷晴父亲陈开山上位。
几张模糊的“举报材料”截图在微信群里流传,指向青峰镇初期卖地发工资的决策,影射问题。
虽然市纪委调查组已查清此事合法,但截图隐去了批示记录和集体签名,只留下卖地发工资字眼。
这些帖子引发了讨论。不明真相的网民留言指责,甚至人肉搜索。
各种标签,贴在了张文东名字上。
张文东处理文件时,手机再次震动。
“文东?”
电话接通,陈芷晴声音有些急,问道。
“你在办公室吗?”
“在,方便,你说吧。”
“省城这边风声不对,关于你的谣言传得很凶!论坛、群都在传,说你逼前妻坐牢,对前岳母冷酷,还说我们关系不正当,是靠我爸的关系上位,有人翻出青峰镇卖地的事,暗示有猫腻!”
她吸了口气,说道。
“我爸也听到了风声,他让我再问你,省发改委那个副调研员的位置还在,现在调上来,正好避避风头,离开青峰镇,等查清楚再说,文东,这次不一样,对方有备而来。”
张文东沉默几秒,目光扫过桌上记录青峰镇艰难跋涉的文件。
“芷晴,替我谢谢陈伯父关心。他的好意,我心领了。”
“但我现在不能走,青峰镇刚喘上气,我今天要是被几盆脏水泼得调头跑了,对不起那些跟我一起扛沙袋的乡亲,对不起那些指着新厂子吃饭的工人。”
他声音低沉,说道。
“让他们查。青峰镇的每一笔账,每一个决策,都白纸黑字摆在那里,经得起查,我没什么好怕,这风头,我就在青峰镇顶着。”
“文东。”
陈芷晴的声音透着理解。
“不过,芷晴。”
张文东语气缓和说。
“有件事,可能需要你帮忙。”
“你说。”
“你是记者。光被动解释不行,你能不能写点东西?不直接驳斥,就从正面写,写青峰镇这一年多怎么从穷得发不出工资,一步步走到今天;写我们怎么顶着压力建包装厂;写那场洪灾里,干部和群众怎么一起扛过来;写灾后重建,让大家看看,真实的青峰镇,真实的张文东,到底在做什么。”
陈芷晴明白了,说道。
“懂了,用事实说话,我手里有素材,马上动笔联系平台。”
“好。拜托了。”
张文东心中稍定。
挂断陈芷晴电话,张文东按下内部通话键。
“吴主任,立刻来。”
吴有才快步进来,脸色凝重。
“张书记。”
张文东指着文件柜,说道。
“老吴,开柜子,把去年市纪委牵头调查组留下的所有材料,全部原件,整理出来,特别是关于我个人家庭关系说明、于曼春案件说明、初期卖地决策的全套程序文件、会议记录、批示、银行流水、审计报告,所有能证明程序正义、账目清白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