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东转身,脸上没有意外,带着锐气说。
“告?让他们告,我说过,风浪越大,鱼越贵。”
他拿起红色保密电话,拨通省城号码。
电话接通,传来省交通厅规划处处长赵丽萍的声音。
“张书记?协调会不顺?”
“赵处料到了。”
张文东说道。
“石林县胃口太大,要钱要工程,谈崩了,我估计,告我状的电话,很快会到您和省厅。”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赵丽萍声音凝重说。
“知道了,石林的水,比你估计的还浑,龙彪背后可能连着市里某些人,你打算怎么做?”
张文东目光投向窗外工地,说道。
“路,必须修,桩,必须打,青峰镇地界,一寸不让,一天不拖!至于那些捣乱的,露头,就打!打到不敢伸手为止,省厅需要什么证据,青峰镇随时提供,我张文东行得正,不怕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赵处,您上次说省城水深,水再深,也淹不死敢趟过去的人,这路,我趟定了!”
张文东没时间细想,青峰镇的路不能停,石林县在使绊子,他得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办公室的灯连着亮了好几夜,桌上摊满了旅游三号省道青峰镇段的规划图、征地补偿测算表、与石林县协调会的会议记录副本。
窗外夜色浓重,桌上的手机振动起来,显示一个省城的陌生固话号码。
张文东放下笔,接通。
“您好,我是张文东。”
电话那头声音不高。
“小张书记?我是省交通厅刘振海。”
开门见山,也没有寒暄。
“刘副厅长您好。”
张文东心头一紧,声音保持恭敬。
“旅游三号这个项目,省里很重视。项目推进,讲究同心同德,团结协作。”
刘振海顿了顿,说道。
“可最近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青峰镇和石林县是兄弟单位,搞建设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顾全大局,尊重兄弟县的意见和困难,是不是?”
张文东握着手机的手指收紧,他平静回应。
“刘厅,项目推进我们全力以赴,严格遵守省厅批复的规划和法规。关于石林县提出的补偿上浮和工程指定承包,我们测算过,提供了依据,证明其超出合理范围和招投标规定,协调会上有完整记录。”
“小张!”
刘振海打断他,语气转冷说。
“别跟我讲记录,工作要懂得变通,石林县那边反应强烈,压力很大!地方上的特殊情况、人情,省里要考虑平衡!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但锋芒太露,不懂得分享,那叫吃独食,路要大家一起走!你一个人在青峰镇搞得风生水起,把兄弟县晾在一边,这合适吗?对项目推进有好处吗?”
他加重语气,几乎是在训斥。
“省厅希望看到共建,有些无谓的坚持,该放就放,眼光放长远,格局打开,这样对项目好,对你个人发展,更好,我的话,你想想。”
最后一句带着深意,电话挂断。
刘振海那句关于个人发展的暗示,让张文东脸色很难看,省城的压力,来得比他预想的更快。
压力并未止于省厅的电话,几乎同时,针对张文东的暗流,开始在网络上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