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沐秋的效率比叶凡预想的还要快。
两天后,《江城内参》上,刊登了一篇由她撰写的深度观察文章,标题很长,但极具分量——《关于我市基层突发性环境公害事件后,建立“生态-健康”一体化长效修复机制的思考与建议——以青川县青山镇为例》。
文章没有纠缠于污染事件本身,而是高屋建瓴地,将叶凡那份“项目申报书”的核心理念,用一种更具政策性、更具高度的语言,进行了精炼的阐述。
文中巧妙地引用了叶凡提供的“试点项目”概念,并将其上升到了“为江城市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径”的高度。
这篇内参,精准地投送到了江城市所有市级领导,以及各区县、各部委办局一把手的案头。
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于官场中人而言,丑闻是烫手山芋,避之唯恐不及。
但“试点”、“范本”、“新路径”这些词,却是人人渴望的政治资本和晋升台阶。
叶凡这一手,玩得极其漂亮。
他成功地将所有人的目光从“青山镇出了多大的乱子”,转移到了“青山镇这个试点能搞出多大的名堂”上来。
青川县委书记张海涛在看到这篇内参时,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他捏着那张薄薄的纸,感觉比一块砖头还沉。
这个叶凡,到底是个什么怪物?
他以为叶凡当上副镇长后,会陷入到乡镇具体而繁杂的琐事中,慢慢被磨平棱角。
谁能想到,他反手就又放了一颗“卫星”,而且这次是直接把信号发射到了市委领导的面前。
张海涛很清楚,现在这已经不是他想不想支持叶凡的问题了。
市里已经知道了这个“试点”构想,并且大概率会有人对此感兴趣。
他如果压着不办,那就是政治不敏感,甚至会被认为是故意阻挠。
可要是办,那功劳簿上,必然要有叶凡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有一种被叶凡架在火上烤的感觉。
更难受的,是远在市里的柳传明。
他看到这篇内参时,差点把手里的紫砂杯给捏碎。
他动用关系,想把叶凡死死按在乡镇的泥潭里。
结果叶凡不仅没陷进去,反而把泥潭当成了自己的发射台一次又一次地搞出大动静,吸引着更高层级的注意。
这小子,不仅是个会开刀的疯子,还是个深谙政治传播学的妖孽!
柳传明意识到,常规的打压,对叶凡已经没用了。
你越是打压他,越是给他制造困难,他越是能把这些困难,转化成自己表演的舞台和上位的资本。
对付这种人,不能再用“势”去压,得用“术”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