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废腿瞬间失了支撑,整个人不受控制地向旁边歪倒。
“当心!”
是个女人。
约莫三十上下年纪,肩上背了个竹篓,穿着打扮都很朴素。
“多谢你了。”
“你这腿,”她没松手,“伤得不轻,筋怕是都僵了。这雨天湿滑,更得小心。”
“老毛病了。”
我简短地答了一句,有些不习惯和一个陌生女子这样近距离接触。
她似乎看出我的不自在,这才松开手,指了指巷子深处一个不起眼的小门脸。
“我就在前头巷尾,卖些鱼虾菱角。看你像是往徐老那儿抓药?他那儿的跌打药油还行,但治你这陈年旧伤,力道不够。”
“我爹以前是跑船的,摔断过腿,自己鼓捣过一种药油,揉开了能松快不少。你要信得过,回头我匀你点试试。”
说完,也不等我回话,她利落地转身走了。
我站在原地,心里却莫名地动了一下。
“大哥!傻愣着干啥呢?雨又大了!”
韩锐不知从哪儿冒出来,撑着一把破油纸伞,大声嚷嚷着冲到我身边。
“看啥呢?刚那是谁?卖菱角的阿渔婆?”
“阿渔婆?”
我收回目光。
“哦,就巷尾那家鱼肆的老板娘,姓余,大家都叫她阿渔婆。”
“是个厉害角色,男人死得早,自己拉扯个娃,靠水里这点营生过日子。叉鱼剥虾,手脚麻利得很,性子也硬气,镇上的泼皮都不敢轻易招惹她。”
几天后,一个闷热的午后。
韩锐兴冲冲地提回来两条大鲫鱼,说是跟阿渔婆买的,新鲜得很。
“嘿,你是没见着,”韩锐跟我说,“刚才码头那边有条小船翻了,捞上来个半大小子,胳膊都掉了,阿渔婆正好在边上卖鱼,二话没说,过去咔咔两下,就给接好了,人家真厉害!”
他啧啧两声,语气里带着点佩服。
傍晚,我拄着拐杖,慢慢挪到了巷尾。
余娘子正蹲在门口,就着一个大木盆杀鱼。
她抬起头,看到是我,脸上没什么意外,“来了?等会儿吧,刚杀鱼呢现在手上腥。”
“给。”她把罐子递过来,“用完了使劲揉揉,别怕疼啊。”
“多少钱?”我问。
她摆摆手,“不值什么钱,管用的话,下回买鱼别还价就行。”
“好。”我应了一声。
之后买鱼确实都没再和她还过价了,一家人,还什么价。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江南小镇里,我迎来了我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