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官场心学 > 第3章 迟到五分钟——时间政治学的精准把控

晨光刚漫过窗台,王明政就从樟木箱里翻出个牛皮笔记本。第三十二页夹着片干枯的槐树叶,叶脉在纸上印出细碎的纹路,像极了那年区政府大院里的树影——刘志强就是踩着那样的影子,在七点五十五分准时出现在会议室门口。
“爸,您这树叶都成标本了。”王磊擦着眼镜走进来,看见笔记本上用红笔圈着的“7:55”,墨迹边缘有点发蓝。
王明政把树叶夹回本子,指尖在日期上顿了顿:“五分种,能让副科变正科,也能让正科变闲人。”

二〇〇七年的春天来得早,区政府大院的槐树刚冒出绿芽,刘志强就踩着露水站在了办公楼前。他看了眼腕上的梅花表,七点四十五分,距离班子扩大会还有十五分钟。
“刘科,进去吧,李局他们都到了。”传达室的老张掀开门帘,看见他手里的黑皮包被晨露打湿了边角。
刘志强摇摇头,把包往怀里紧了紧。包里是昨晚改到三点的汇报材料,关于开发区土地流转的方案,李副局长特意交代“要拿出新意”。他摸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上周的会议记录——李局七点五十八分到的,王区长八点整踏进会议室,而分管农业的张副区长,永远是七点五十五分坐在位置上。
风卷着槐树叶飘过台阶,刘志强数到第三片叶子落地时,抬步上了楼梯。走廊里的挂钟敲了七下五十,他的皮鞋跟敲击地面的声音,像在数着秒针走。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五个人。李副局长正低头看文件,笔尖在纸上划着线;张副区长端着保温杯,杯盖拧开的角度刚好能看见里面的枸杞;三个科室主任坐在后排,交头接耳的声音像被掐住了喉咙。
刘志强推门的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扫了过来。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七点五十二分,比预定时间早了三分钟。
“小刘来得挺早。”张副区长抬了抬下巴,保温杯往桌沿放了放,发出“咔嗒”一声。
刘志强赶紧欠身:“张区早,李局早。”他没往自已的位置坐,而是先走到饮水机旁,给张副区长的杯子续了水,水温刚好漫过枸杞——这是他观察了半个月得出的分寸,太记了容易洒,太浅了显得怠慢。
李副局长突然抬头:“材料带来了?”
“带来了,李局。”刘志强递过文件时,特意看了眼表,七点五十四分。他发现李局的目光在他袖口扫了扫——那里沾着点墨水,是昨晚改材料时蹭上的,故意没擦掉。

七点五十五分整,走廊里传来脚步声。刘志强刚坐下,就看见张副区长把保温杯往桌里推了推,挺直了腰板。王区长推门进来时,挂钟的秒针正好指向十二。
“人到齐了?”王区长脱外套的工夫,目光在会议室扫了一圈。刘志强注意到,李副局长的文件刚好翻到汇报材料那页,张副区长的笔记本摊着,笔尖悬在半空,像是等了很久。
轮到刘志强汇报时,他特意看了眼表,八点十分。这是他算好的时间——太早了领导没进入状态,太晚了容易被打断。说到关键数据时,他故意停顿了两秒,刚好够王区长端起茶杯。
散会时,王区长拍了拍他的肩膀:“材料准备得不错,细节上再打磨打磨。”刘志强低头应着,看见自已的影子和领导的影子在地面交叠,像棵树的两个枝桠。
走出会议室,老张在走廊里拖地,拖把杆上的水珠滴在地上,连成串的小圆点。“刘科,您这表真准,每天都是七点五十五分过传达室。”
刘志强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老张没说的是,李局总在七点五十八分踩过拖干净的地面,留下串淡淡的鞋印。

三个月后,开发区土地流转方案获批,刘志强被破格提拔为副主任。宣布任命那天,他特意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却在走廊遇见了张副区长。
“小刘,知道你为啥能上吗?”张副区长的保温杯冒着热气,“那次汇报,你提到的补偿标准,比王区心里的数少了五万。”
刘志强一愣。
“你停顿那两秒,王区在茶杯底敲了三下。”张副区长往会议室走,步伐不快不慢,“七点五十五分到场的人,才能听见那三下。”
那天的阳光格外亮,刘志强看着自已的影子落在地上,比平时挺直了些。他突然明白,李局总在七点五十八分到,不是迟到,是在等王区的脚步声;而自已那提前的五分钟,不是谨慎,是给影子留出成长的空间。

“后来那表呢?”王磊指着笔记本里夹着的表链照片,链扣上刻着个小小的“强”字。
王明政从抽屉里拿出个首饰盒,里面躺着半截表链。“刘志强退休时送我的,说表针能调,人心调不了。”他指着链扣上的刻字,“你看这笔画,‘强’字的最后一捺,比其他笔画短了半毫米——那是他自已磨的。”
晨露从窗台上滑下来,在笔记本上洇出个小圆点,刚好落在“7:55”旁边。王磊突然想起上周单位开会,自已迟到了两分钟,推门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探照灯,而领导面前的茶杯,已经空了。
“明天起,定个七点四十九分的闹钟。”王明政把表链放回盒里,“记住,时间这东西,早一分是急,晚一分是慢,不多不少的那点,叫分寸。”
窗外的槐树叶又落了片下来,打着旋儿飘到窗台上,像在数着什么。王磊看着父亲把笔记本合上,突然觉得那牛皮封面的纹路里,藏着无数个看不见的钟表,正滴滴答答地走着,提醒着每个赶路的人——有些脚步,得踩在该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