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泉海忽然神情一变,似笑非笑问道,“你这么大方将方子给我们看,不怕泄露咯?”
对医药世家来说,好方子就是饭碗,是祖祖辈辈安身立命的根本!
笔记里这几个方子,哪一个都不比传世秘方差。
真要落到有心人手里,直接能撑起一个新的医药世家!
“您尽管看,随便用。”
陈佑满不在乎摆摆手,“我正打算把这些方子整理成书,传扬出去,让天下人都能用得上。”
“啥!?”
这话一出口,翁泉海和高大夫都惊得说不出话来。
就是翁泉海自己,手里那几张压箱底秘方,也只打算传给子孙后代。
哪肯这么大张旗鼓公之于众?
“唉,这一个月在周边农村义诊,看得我心里堵得慌。”
陈佑叹了口气,“多少人家,明明是小病,就因为买不起药,硬生生拖成了大病。
我就想着,这书要是能印出来,总能帮到些人。”
“好!”
翁泉海猛地拍案而起,声音洪亮,“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
说着,这位七旬老者竟对着陈佑深深一揖,声音诚恳,“启宁,我不如你啊!”
高大夫也是一脸敬佩,肃然起敬,“医者仁心,你这胸怀,真是让我羞愧呀!”
陈佑赶忙扶起二人,“我只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当不得如此大礼。”
“启宁,我有个不情之请”
翁泉海露出不好意思神情,斟酌着说,“不知我可否参与这本医书的编撰。
你放心,我把这辈子的心得都写上。
就是家里那几张秘方,也一并录进去!”
陈佑心里好笑,嘿嘿,就知道你这老小子好名。
上钩了吧!
中医界讲究辈分,他一个无名之辈写的东西,未必有人当真。
翁泉海年轻时在南方行医,在南北都闯出了偌大名号。
有他署名,分量立马不一样了,更能让人重视。
当然,也是陈佑的东西够好,他才想要掺和一脚。
陈佑笑眯眯说,“求之不得!”
翁泉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好啊,今儿留在这儿吃饭,咱们爷俩好好喝两杯!”
“师傅!您可不能喝酒!”高大夫赶忙阻止。
翁泉海一瞪眼,“什么时候轮到你来管我!去,通知厨房多烧几个好菜!”
高大夫讪讪退了出去。
等他走了,翁泉海一把拉住陈佑胳膊,眼露精光,
“启宁,快跟我说说,这书叫啥名?还有哪些内容?”
当得知书名叫“赤脚医生手册”时,翁老直接傻眼了,
“赤脚医生这是不是太过自谦了?好歹我在大夏中医界也有些名号呀!”
“其实叫什么名字无所谓”
陈佑笑眯眯解释,“越平实简单的名字才越好推广。
您也知道,现在文盲多,名字太过高深,可能会吓退一些人的”
翁泉海琢磨琢磨,觉得这话在理,可还是不甘心,“真不能换个名字?”
陈佑有些好笑,这老头真是太看重名声了,“那咱们再商议吧,等书写完了再定如何?”
翁泉海立刻眉开眼笑,“那感情好!”
“对了,翁老,这次我来找您主要还想问问,笔记里这些方子,您能做成中成药吗?”
中成药可不是新鲜玩意,打先秦时期就有了,《伤寒论》中也记载了不少中成药方。
“我家主要看病,中成药也只做自家那几个秘方,”
翁泉海摇摇头,话锋却一转,“不过我倒知道一家
有现成的作坊,几百号熟练工人,肯定能满足你的要求。”
“谁啊?”
“百草堂白家,白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