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家老爷子在地府掀了桌 > 第4章 地府乱象,各方势力登场

七月半的子时,西山公墓的老槐树下浮着层白雾。肖军裹紧红棉袄,指挥刀的刀柄被掌心的汗浸得发滑,军用挎包里的三证随着脚步轻轻撞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青石板突然在脚下震动,像是有什么东西要从地底钻出来。他按亮打火机,火苗在风里抖得厉害,照亮石板上突然浮现的纹路——竟是幅简化的地府地图,用朱砂描的路线直指“枉死城”。
“咚、咚、咚。”
三声闷响从地下传来,青石板缓缓向两侧移开,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冷飕飕的风卷着股铁锈味涌上来。肖军深吸一口气,想起奶奶说的“心诚则灵”,弯腰跳了进去。
下坠感只持续了片刻,双脚便踩在了实地上。眼前是条望不到头的甬道,墙壁上嵌着盏盏绿幽幽的灯笼,照亮两侧刻记姓名的石碑——细看之下,竟全是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有忠有奸,碑上的字迹或金光闪闪,或黑气缠绕。
“这是‘功过廊’,”一个阴恻恻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肖先生倒是胆子大,敢单枪匹马闯进来。”
肖军猛地转身,指挥刀瞬间出鞘,寒光劈向说话人。对方却像纸人似的飘向侧面,露出张惨白的脸,官帽上的“无常”二字在绿光里泛着冷意。
“黑无常?”肖军认出对方帽子上的羊角装饰。
“不敢当,”对方稽首作揖,动作却透着股戏谑,“我是新来的替补,老无常被你爷爷打伤了腿,正在阎罗殿养伤呢。”
肖军这才注意到,对方腰间的锁链少了一截,末端还沾着暗红的血渍。
“跟我来,阎王爷要亲自审你。”替补无常转身就走,锁链拖地的声音在甬道里格外刺耳,“不过劝你别抱希望,那几位判官早就买通了殿上的小鬼,就等你送三证上门。”
甬道尽头是道朱漆大门,门缝里透出的金光中夹杂着黑气。还没等走近,就听见里面传来熟悉的咆哮——是祖父肖安的声音。
“放你娘的屁!老子当年在朝鲜战场冻掉三个脚趾头的时侯,你们这帮杂碎还不知道在哪喝孟婆汤呢!”
“哐当”一声,像是有什么重物被砸烂了。肖军加快脚步,推门的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愣在原地。
阎罗殿里一片狼藉,公案被劈成了两半,阎王爷歪坐在宝座上,官帽歪在一边。祖父肖安披着重型军装,胸前的功勋章在阴火里亮得惊人,手里正攥着半截判官的乌纱帽,脚边还躺着两个鼻青脸肿的小鬼。
“小军来了?”肖安扭头看见他,眼睛一亮,把乌纱帽往地上一扔,“正好,给你介绍介绍地府的‘新朋友’。”
他手指的方向站着个穿长衫的老者,面容清癯,手里拄着根龙头拐杖,正是肖军在历史书上见过无数次的模样——竟是那位“文正公”曾国藩。
“肖老将军性情刚烈,倒是与晚生年轻时有几分相似。”曾国藩拱手笑道,拐杖在地上顿了顿,地面竟裂开道细纹,“只是这地府不是战场,硬碰硬怕是讨不到好。”
肖军这才发现,大殿两侧还站着不少“人”。左边是群披甲戴盔的武将,为首的红脸长髯者手持青龙偃月刀,正是关羽;右边则是些穿官服的文臣,为首的白胡子老头手里捧着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生死簿”三个字。
“关二爷,孔圣人,”替补无常在肖军耳边低语,“这几位是功勋堂的元老,看不惯判官们搞小动作,特意来镇场子的。”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三个穿黑袍的判官簇拥着个阴沉着脸的老者走进来,那老者看见肖军,突然冷笑一声:“好啊,阳间的人也敢闯地府,看来肖安真是把你教得无法无天!”
肖安眼睛一瞪,指挥刀瞬间出鞘:“赵老四,别以为你换了身判官服就认不出你!当年在批斗台上喊得最欢的就是你,现在还敢在这儿装大尾巴狼?”
被称作赵老四的老者脸色一变,指着肖军道:“他带了阳间的东西来捣乱,按地府规矩,当打入十八层地狱!”
“规矩?”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响起,关羽往前踏出一步,青龙偃月刀在地上划出火星,“当年你构陷忠良的时侯,怎么不提规矩?”
孔圣人翻开生死簿,慢悠悠地念道:“赵奎,阳寿六十九,因构陷三百七十一人,本该入拔舌狱,却靠篡改功德簿混上判官之位,啧啧。”
赵老四的脸瞬间变得惨白。他身后的两个判官想往后退,却被曾国藩的拐杖拦住去路:“既然来了,就把当年的账算清楚吧。”
肖军趁机将三证摆在地上:功勋簿泛着金光,老赵的绝笔和老王的忏悔录在空中自动展开,墨迹化作无数小字,在大殿里盘旋飞舞,组成当年批斗现场的景象——赵老四如何教唆老王篡改记录,如何逼迫老赵诬陷肖安,看得一清二楚。
“还有这个。”肖军掏出奶奶留下的玉兰花瓣,花瓣落地的瞬间,化作一道白光,照出赵老四身后藏着的黑影——竟是个青面獠牙的恶鬼,正咬着他的后颈吸食精气。
“是你!”肖安突然想起什么,“当年你说能帮我‘摆平’历史问题,要走了我半幅功勋气,原来是养着这东西!”
赵老四尖叫一声,转身想跑,却被肖军掷出的指挥刀钉在地上。刀刃穿过他的黑袍,露出里面溃烂的皮肤,竟与老王忏悔录里描述的“生疮流脓”一模一样。
阎王爷这时才慢悠悠地坐直身子,咳嗽两声道:“看来是我糊涂了,让宵小之辈钻了空子。来人,把赵奎和他的通党押下去,按规矩处置!”
肖安却一脚踩在公案的碎片上:“慢着!我孙子冒着风险来救我,这事还没完!”他指着阎王爷,“你们地府的规矩要是管不了这些杂碎,我就带功勋堂的老兄弟们,自已定规矩!”
关羽和曾国藩等人纷纷点头。阎罗殿里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阴火在灯盏里疯狂跳动,照得每个人的脸忽明忽暗。
肖军突然明白,这场地府的风波,远远没到结束的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