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灵入宗
青云山脉的晨光总比别处来得早。
当第一缕金光穿透云海,洒在山脚下的测试广场时,黑压压的人群已经沸腾起来。数百名衣着朴素的少年少女攥紧了衣角,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广场中央那根丈高的白玉石柱——测灵柱,这是决定他们能否踏入修仙之门的“天堑”。
人群边缘,一个身形单薄的少年正悄悄踮着脚。他叫阿尘,粗布短褂洗得发白,袖口还打着补丁,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像藏着星子的夜空。他攥着怀里半块干硬的麦饼,那是他从百里外的山村走到这里,仅剩的口粮。
“下一个,阿尘!”
高台上的灰袍执事声音不大,却像惊雷般炸在阿尘耳边。他一个激灵,连忙扒开人群挤上前,脚下的石子硌得脚心生疼,却丝毫没影响他快步走向测灵柱。
柱身冰凉,带着玉石特有的温润。阿尘深吸一口气,按捺住狂跳的心脏,将手掌轻轻贴了上去。
刹那间,测灵柱嗡鸣一声,亮起三道微光。
淡绿如草芽,土黄似尘埃,浅蓝若溪涧——木、土、水三系灵根,光芒却黯淡得几乎要被晨光吞没,灵气波动更是散乱如风中残烛。
广场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笑。
“又是个杂灵根,白来一趟喽!”
“三系驳杂,连炼气都难修记,还想入青云宗?”
阿尘的脸颊瞬间烧了起来,耳根红得能滴出血。他死死盯着柱上的微光,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
“杂灵根,资质低劣,不合格。”灰袍执事面无表情地拿起毛笔,在名册上划了个叉,“下一个。”
“等等!”阿尘猛地抬头,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沙哑,却异常坚定,“执事!弟子愿留下让外门杂役,劈柴、挑水、种药田都行!只求能留在宗门,哪怕看一眼修仙功法也好!”
他自幼父母双亡,是村里的老猎户捡回去养大的。老猎户临终前说,他胸口有块淡青色的胎记,或许是灵根的征兆,让他来青云宗试试。这是他唯一的希望,他不能就这么放弃。
灰袍执事皱了皱眉,显然没耐心应付:“杂役也是要筛选的,你这资质……”
“让他留下吧。”
一个温和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众人回头,只见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者缓步走来,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袖口绣着半片药叶——是外门负责药园的张执事。
张执事走到测灵柱前,仔细看了看那三道微光,又打量着阿尘通红却倔强的眼睛,沉吟道:“灵根驳杂不假,但心性还算坚韧。修仙一途,资质固然重要,道心更不可缺。”他转向灰袍执事,“把他记到杂役名册里,归药园管。”
阿尘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头:“谢张执事!谢张执事!”额头撞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却一点也不觉得疼。
张执事摆摆手:“起来吧。这是《青云诀》的入门卷,你拿去自已琢磨。记住,药园的灵草也是修行,用心些。”他递过来一卷泛黄的竹简,竹片边缘都磨得发亮了。
阿尘双手接过,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全世界。他看着张执事转身离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怀里的竹简,眼眶忽然有些发热。
周围的嘲笑还在继续,但阿尘已经不在乎了。他知道,自已终于踏上了这条路——哪怕只是青云宗最不起眼的一粒尘埃。
跟着药园的管事走向后山时,阿尘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测灵柱。晨光下,石柱上的微光早已散去,但他心里却有什么东西,正随着那三道黯淡的灵根,悄悄埋下了种子。
他不知道的是,张执事回到药园后,望着东方的云海轻轻叹了口气:“三系杂灵根……希望你这颗尘粒,真能在青云宗的风雨里,磨出些微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