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回答,开始冷笑。
“妈,记得准时收看。”
说完,我挂断了电话,并将她的号码,也拖进了黑名单。
第二天一早,我起了个大早。
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扎起马尾,而是将头发披散下来,找出了衣柜里最干净的一件白色衬衫和牛仔裤。
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面容还有些稚嫩,但眼神,无比坚定。
九点整,我准时出现在校门口。
一辆印着“江城卫视”logo的采访车,已经等在了那里。
车上下来一男一女,女记者很年轻,叫李悦,看到我,立刻露出一个友善的微笑。
“你就是杨昭同学吧?你好你好,我是《百姓故事》的记者李悦。”
我伸出手,和她握了握。
“李记者,你好。”
摄像师大哥已经架好了机器,对着我拍了几个镜头。
李悦熟练地开始引导话题。
“杨昭同学,我们现在先去银行取钱,对吗?”
“是的。”
我们一起去了学校附近的银行。
当着摄像机的面,我将卡里全部的八千块钱,取了出来。
崭新的一沓现金,厚厚的,带着油墨的香气。
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信封里。
李悦看着那沓钱,眼中也流露出一丝感慨。
“八千块,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你真的想好了,要把它全部捐出去吗?”
我点点头,眼神没有丝毫动摇。
“想好了。这钱,本就取之于社会,当用之于社会。”
李悦赞许地点点头,示意摄像师给了我一个特写。
“那接下来,我们是要去你口中那位“长辈”的家里吗?”
“不。”我摇摇头,“我们先去一个地方。”
我带着他们,走进了一家制作锦旗的店。
老板看到有摄像机跟着,十分热情。
“美女,要做个什么内容的锦旗啊?”
我递过一张早就写好的纸条。
老板接过去,念了出来。
“赠:春晖孤儿院王亚兰院长。”
“落款是”他顿了一下,看向我。
我清晰地说道:“受助学生,杨昭。”
“锦旗内容:感恩国家培养,回报社会厚爱。”
李悦和摄像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掩饰不住的惊讶。
孤儿院?
她不是要去感谢一位长辈吗?
李悦的职业敏感性让她立刻意识到,这背后,有比她预想的更深的故事。
她没有多问,只是示意摄像师继续拍摄。
锦旗很快就做好了,鲜红的底,金黄的字,在阳光下熠e生辉。
我抱着锦旗,拿着装钱的信封,走出了店门。
李悦跟上来,终于忍不住问。
“杨昭,我们这是要去孤儿院?”
我点点头,看着她,平静地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是的,李记者。”
“因为,我就是从那里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