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在软枕上,闭目片刻,再次睁开时,对侍立一旁的内侍,下达了最后一道,带着血腥味的密诏。
“传朕旨意赐吴王李恪,自尽。
留其全尸,以全父子之情!”
诏书下达,他转头,看向秦源,眼神里竟带着一丝歉意和温柔。
“朕能为你做的”
“这是,最后一件了!”
“未来看你的了!”
秦源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他重重叩首,额头触地,声音哽咽。
“臣恭送陛下”
李世民看着他,脸上露出了此生最后一个,欣慰的笑容。
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英雄迟暮。
一位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千古一帝,就这样,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
太宗文皇帝,驾崩于含风殿。
秦源手握着那半块尚有余温的兵符,与身旁同样手握兵符的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
两人心中,纵有万千的算计和提防。
但在此刻,他们是这个庞大帝国,权力交接的,“双保险”。
大唐的天,没有塌下来。
李世民的离去,意味着秦源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靠山”,消失了。
但他自己,也早已在风雨中,成长为一棵,可以为新君,为这个帝国,遮蔽一切风雨的参天大树。
先帝驾崩。
这四个字,在任何一个王朝,都意味着血雨腥风,意味着动荡不安。
但在贞观二十三年的这个初夏,长安城,却平静得有些诡异。
李世民驾崩的消息,被死死地封锁在了那座巨大的皇城之内。
宫门紧闭,禁军换防。
秦源手持着那半块虎头兵符,一夜未眠。
他没有守在甘露殿外哭灵,而是坐镇于格物总院的最高处,那座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的塔楼里。
一只只精壮的信鸽,从塔楼飞出,消失在夜色之中。
一道道加密的指令,通过遍布京畿的驿站网络,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那些忠于新皇、也忠于他的将领手中。
京畿大营的统帅程咬金,接到密令后,二话不说,直接封锁了所有通往长安的官道。
羽林卫的将领,悄无声息地,接管了皇城四门的防务。
而长孙无忌,则手持着另一半兵符,以顾命大臣之首的身份,在太极宫中,连夜召见了所有在京的三品以上核心官员。
当那些睡眼惺忪的大臣们,走进那座气氛肃杀的大殿时,看到的,是早已身穿孝服的太子李治,和分立其左右,神色冷峻的长孙无忌与秦源。
长孙无忌展开了早已拟好的遗诏。
那上面,有李世民的亲笔,有玉玺的朱印。
整个权力交接的过程,快速、高效、悄无声息,充满了秦源式的、冰冷的秩序感。
没有争吵,没有哗变,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等到第二天清晨,悠长的钟声从皇城内传出,国丧的消息正式公布时,一切,都已成定局。
太阳照常升起。
长安城,还是那个长安城。
但大唐的天,已经换了主人。
李治,这位以仁孝闻名的年轻君主,正式登基,改元永徽。
他坐在那张曾经属于他父亲的、冰冷的龙椅上,看着下面跪倒一片的文武百官,心中,第一次,有了君临天下的实感。
他没有像历代新君那样,急着大赦天下,以示皇恩。
他登基之后,下的第一道正式诏书,内容,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