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产出的粮食,竟然是旁边那些用老法子种地的田地的两倍还多!
这一下,再也没有人质疑了。
蓝田县的农户们,看秦源的眼神,已经和看神仙没什么两样了。
他们朴素的脑袋想不明白那些大道理,但他们知道,跟着郡公大人,不仅干活轻松,还能吃饱肚子,甚至能存下余粮。
不少村子里,都开始偷偷地,为这位年轻的郡公大人,立起了长生牌位。
李世民是在一个微服出行的午后,抵达蓝田县的。
他本只是想来看看自己给秦源的封地,被他折腾成了什么样。
可当他的车驾驶入蓝田地界,看到眼前的一切时,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帝王,彻底被惊呆了。
道路两旁,是望不到边的、金黄色的麦浪,风一吹,滚滚翻动,那景象,比他见过的任何一次丰收都还要壮观。
远处的河边,巨大的水车轰鸣着,带动着一片连绵的厂房,隐隐有黑烟升起,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路上的行人,无论是农户还是工人,脸上都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的笑容,精神面貌与他见过的任何一个地方的百姓,都截然不同。
他走进一家路边的酒肆,要了一壶酒,几碟小菜。
邻桌的几个汉子,正在高谈阔论。
“听说了没?工业园区的王二麻子,上个月拿的工钱,足足有三贯钱!比俺们种一年地都多!”
“那可不!人家现在是技术工,听说是会操作那个什么水力锻锤!”
“唉,俺也想让俺家那小子去格物院的学堂念书,可人家说,得先识字,还得会算数,难喽!”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内心早已是翻江倒海。
他不需要再问了。
百姓的言语,脸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终于深刻地理解了,秦源在国子监说的那句“格物致知,以利万民”,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如果将这“蓝田模式”,推向整个大唐
那将是何等强盛,何等富庶的景象?
他甚至不敢想下去。
回到宫中,他立刻召见了户部尚书戴胄。
戴胄这些日子,也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蓝田县今年上缴的秋税,数目之大,简直骇人听闻。
一个县的税收,竟然快赶上过去一个州了。
忧的是,长安城附近的官仓,已经被蓝田运来的粮食给塞满了,他正发愁该往哪儿存。
李世民听完汇报,当即下旨。
“命,户部、工部,各遣得力官员,即刻前往蓝田县,给朕好好的学!学不会,就别回来了!”
“朕要让这‘蓝田经验’,在整个大唐,遍地开花!”
旨意一下,朝野震动。
而那些固守着自家土地的旧士族地主们,则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恐慌。
他们发现,自家的佃农,开始成群结队的逃往蓝田。
没人愿意再被土地束缚一辈子了。
去工厂里当一个工人,一个月的收入,就比他们辛辛苦苦种一年地,交了租子后剩下的,还要多。
秦源,正在用一种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阻挡的方式,从根子上,瓦解着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蓝田县,这颗昔日毫不起眼的沙砾,在秦源的手中,已经变成了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它向整个大唐,昭示着一个全新的未来。
一个由齿轮、蒸汽和科学所构筑的,更加富裕,也更加强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