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破浪三十年 > 第2章  冤家路窄
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在观云县放映后,深受当地青少年的追捧,他们也因此迷上少林武功,郑自强也不例外。
郑虎是郑自强的同学,也是经常在一块玩的好兄弟。当他得知郑自强也跟他一样想学打拳时,便兴奋地告诉郑自强:“咱县里有个叫郝运来的人,会打四挡拳,听人说他教不少徒弟呢!我还听说,‘学会四挡拳,打人使不完!’”
郑自强一听十分兴奋,立刻让郑虎带他一同前往。
郝运来家住在一条深巷的最里面,五间堂屋一个大院,两扇枣红色的油漆大门紧闭着。
郑自强上前去敲门,开门的是个中年妇女,她打量着眼前两个半大孩子问道:“你们找谁?”
郑自强忙说:“我们是来拜师学打拳的。”
中年妇女瞥他们一眼,门都没让进,“回去让大人送你们来!”
在郑自强的一再央求和保证下,郑承运终于答应把他送到郝运来家,拜师学打拳。
郝运来四十多岁,身高一米八,站姿挺拔,红光满面,自带威风。
郑自强一见他就肃然起敬。
郝运来也对这个浓眉大眼的少年十分喜欢。
打那天起,郑自强每天除了帮母亲卖早饭就去师傅家学打拳,回到家一有空就练拳,再苦再累都从不懈怠,就连晚上睡觉躺在床上都在琢磨每一个动作——1弓步冲拳2弹腿冲拳3马步冲拳4弓步冲拳5弹腿冲拳6大跃步前穿7弓步击拳8马步架掌,努力把每个动作都做到烂熟于心。
学打拳期间,郑自强先后结识了一起拜师学艺的王猛、武大振、于斌和邓小龙,郑虎也很快加入到他们中,那段时间他不光拳脚功夫进步飞速,个头也明显长高了。
他向来喜欢交朋友,又为人仗义,很快就跟几个师兄弟打成一片,几人不是一起切磋武功,就是一块出去玩耍。
老一辈常说:“不愁吃喝的日子过得飞快!”这话一点都不假,转眼间到了年底。
郑承运家后院的邻居叫沈守业,比郑承运年长几岁,郑自强叫他沈大爷。
沈守业家过得富裕,最近刚买了台12吋的黑白电视机。
邻居们很快就都知道了,男女老少像看电影一样,到他家看电视,有人还从家里搬来小板凳。
电视机放在他家堂屋当门的条几上,每天来看电视的人络绎不绝。刚开始,沈守业觉得别人家都买不起电视机,自己家有,是个谝头,谁来他家看电视他都高兴。遇到年龄相仿的邻居来,他不但热情地陪笑脸,还端茶、递烟。
新鲜劲一过,大人都忙着生计,都来得少了。
正赶上放寒假,一些半大孩子没事干就都跑到沈家看电视,他们边看边争论、吵闹,沈守业的态度越来越不耐烦,但孩子们图热闹,并不会多想。
后来,来看电视的人就跟看自家电视一样,经常因为别人突然换台发生争吵。
沈守业有时候心里烦,也会下逐客令——赶人。
往年春节都是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服、吃饺子……今年的春节又多了一项——看春节联欢晚会。
三十晚上,吃过晚饭,邻居们就都陆续来到沈家,等着看春节联欢晚会。
沈家堂屋里摆满了椅子、长板凳、小板凳等,凡是能坐的地方都坐满了人,来晚的人没地方坐了只能站后面。
电视机的屏幕上陆续出现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四人。
马季诙谐地介绍自己是主持人的‘主持’。
王景愚笑着打趣,“庙里和尚才叫主持呢!”把大家都逗笑了。
演员刘晓庆落落大方地走到话筒前,用甜美的声音说:“迎新春、庆佳节,联欢晚会现在开始。”
她的话音刚落,观众们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王景愚介绍今天的联欢会是以表演和猜谜相结合的形式,引出接下来的节目猜谜语。
猜谜可不白猜,桌子上放着琳琅满目的全是奖品,有签字笔、自动铅笔、圆珠笔、纪念册、文艺手册等。
马季和赵岩表演相声山村小景,马季用一曲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开场,引出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变化。
生产责任制后,就连孩子都下地干活,村里没闲人,大家都靠劳动致富,日子越过越好!
马季语言生动,他绘声绘色地说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有人先富,就有人嫉妒,马季借助相声吐槽“红眼病”现象,既接地气,又很逗趣,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王景愚表演的是哑剧小品《吃鸡》,他面对一个空盘子,用夸张的动作模仿吃鸡,竟然表演得像真的在吃鸡一样,他那夸张的动作引得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欢笑声不断。
郑自立跑了趟厕所,回来发现他之前坐的小凳子被一个同龄的半大孩子占了,两人当众争吵起来,惹得沈守业不高兴,直接下了逐客令。
郑自立恋着看春晚不愿意走。
郑自强自尊心强,直接起身拉着弟弟就往外走。
回到家,郑自立见父母正坐在收音机前听春晚,就像模像样地给他们学起王景愚是如何费力吃鸡的夸张动作,逗得父母都笑了。
郑自强看着父母开心的样子,想起方才弟弟被人下逐客令时的情景,一阵心酸涌上心头,他暗下决心:等赚了钱,一定给家里买台电视机,这样全家人就能坐在自己家里痛痛快快看春节联欢晚会!再不用跑去别人家看电视,看别人脸色。
那是1983年春节,是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届春晚,在那个物质和文化相对贫乏的年代,春节联欢晚会的出现像一道曙光,不仅给老百姓们带来全新且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也成为大家拜年时热议的话题。
大年初六一大早,郑自强骑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带着父亲给他备好的礼物去给师傅拜年。
拜完年,他从师傅家里出来,还没走出巷子,迎面就碰到那个曾经欺负过他的时髦男青年。他也骑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车把上还挂着礼品。
虽然相隔好几米,郑自强还是一眼就认出他,心里暗道一声:真是冤家路窄!
郑自强把自行车停在路边,上前拦住他的去路。
时髦青年也认出郑自强,他麻利地把自行车立在路边,似笑非笑地看着郑自强,“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你啊!涨本事了,敢拦老子的路?看来上次挨得太轻,没长记性!”
郑自强瞪着他,放话道:“少废话!有本事咱练练,谁能打过谁还不好说呢!”
“咦!屌熊孩子,口气怪不小来!”时髦男青年不屑一顾地看着郑自强,“管!今天我非打得让你叫爷!”
郑自强气愤地一拳打过去,时髦青年赶紧躲闪。
他忽然感觉不对,这拳法像是练过!刚一分神,腿上就被郑自强狠狠跺了一脚,还没来及还击就被郑自强一个扫荡腿撂倒在地。他本想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但没成功。
郑自强抬腿踢向他,时髦青年眼疾手快,抬手把郑自强掀翻在地。郑自强比他瘦小,又天天练武,一个鲤鱼打挺站起身,扑向他,两人扭打在一起。
时髦青年虽然个子高,但躺在地上便失去了优势,一会儿功夫就被打得鼻青眼肿,蓬头垢面。
正当两人打得难解难分时,耳边突然传来一声“住手!”
那声音带着怒气且异常耳熟,两人听到都本能停下来,同时看向来人。
“师傅?”
两人先异口同声,后又都不敢置信地看向对方,同时开口:“你咋也叫师傅?”
郑自强怯势地看了师傅一眼,赶紧起身,快速整理好衣服,站在一旁,低下头,像个犯错的孩子。
时髦青年也赶紧从地上爬起来,笑着刚想讨好两句,郝运来却脸色铁青地沉声喝道:“你俩都跟我回家!”
他说过,背着手,踱着方步往家走去。
郑自强和时髦青年知道都孬不过去,只好拍拍身上的灰,硬着头皮推着各自的自行车,一前一后进了师傅家。
郝运来坐在堂屋的椅子上,依然铁青着脸。
郑自强从没见过师傅气成这样,吓得不敢说话。
时髦青年也始终低头站着,不发一言。
郝运来看着两人,仍旧余怒未消,“你们这是翅膀硬了,长本事了!大过年的,你俩同门师兄弟在我家大门口大打出手,我这张老脸都被你俩给丢尽了!以后你们都别来了,跟任何人都别说我是你们师傅!”
郑自强只觉得脑袋“嗡”了一声,幸好他反应快,连忙跪在郝运来面前,“师傅,我错了,您罚我吧!只要别赶我走,咋罚都行!”
时髦青年见状也赶紧跪下,“师傅,您打我骂我都成,千万别再说这话!”
师娘闻声赶来,看到石勇那副狼狈相,又看了看始终低着头的郑自强,立刻明白了,她笑着打趣道:“打架了?石勇,不是师娘说你,你还大师兄呢,年龄大、入门早,咋连自强这半大小子都打不过?白长大高个儿了!”
石勇臊得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师娘笑着给郝运来倒了一杯茶,劝道:“老郝,他们俩师兄弟切磋拳脚,大过年的,咱哪能因为这事生气?地上凉,让两个孩子都起来吧!菜我都做好了,咱俩儿都走亲戚去了,正好没人陪你喝酒,就让他俩陪你喝两盅。”
“你就惯着他们吧!”郝运来冷哼一声,扫了一眼两人,“都别跪着了,我可没给你们准备压岁钱!”
两人一听这话就知道师傅这是原谅他们了,连忙起身。
郑自强去院里洗了手,进厨房帮师娘端菜。
石勇洗了手,整理好头发和衣服,回到堂屋,殷勤地给师傅倒酒。
一盅酒下肚,郝运来看着两徒弟,语重心长地说:“蒙你们父母信任,把你们交给我,还记得刚来时我教你们的师训吗?”
石勇和郑自强异口同声地说:“不畏强欺弱,不为非作歹,团结互助,互相尊重!”
郝运来又问:“习武的目的是啥?你们可记得了?”
“强身健体、报效祖国。”两人异口同声回答。
郝运来点头,“好!记得就好!喝了这盅酒,我不管你俩之前有过啥过节,都就此翻篇!从今天起,绝不能再把拳头对准同门师兄弟!”
两人一起端酒盅敬师傅,一笑泯恩仇。
经过师傅的教诲,郑自强转变了对石勇的态度,尊称他“勇哥”。
从此,两人真把之前的事彻底翻篇,成为了好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