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破浪三十年 > 第1章  结下梁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各地市场逐步放开。
紧接着国家出台了“广开就业门路”的政策,开始允许私人干生意。
安徽北部有个叫观云县的县城,地处熹河南岸,直到1982年,城区面积还只有三平方公里。
县城南部有个大型农贸市场,每天清晨来这里批发、采购的人络绎不绝。
在通往农贸市场的路边,有个卖脑辣汤豆腐脑的摊位,天刚蒙蒙亮就开始出生意。
两张半旧的折叠小方桌,几个破旧的小木板凳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他们正吃着热气腾腾的辣汤豆腐脑。
元月份,这里的凌晨气温通常低于零下10°,天气寒冷,起早来农贸市场搞批发、采购的人们冻得瑟瑟发抖。
他们陆续来到路边这个不起眼的小吃摊,喝上一碗香喷喷的辣汤豆腐脑,在慰藉肠胃的同时,浑身上下都感觉非常温暖。
又有人走过来,找了张小板凳坐下,大声吆唤着:“给我来碗辣汤豆腐脑。”
一个梳着短发、略显瘦弱的中年妇女边答应着,边麻利地从一只保温桶里盛出一大勺辣汤放在碗里,又掀开另一只保温桶,从里面盛出一小勺豆腐脑放在辣汤上面,然后把碗递给站在她身边的一个十来岁的大男孩。
大男孩从中年妇女手中接过碗,熟练地从身旁的铝盆里抓上一小把碎麻花撒在碗里,端着饭碗快步走过去,送给顾客。
中年妇女叫刘淑珍,那男孩是她的长子郑自强。
郑自强身高不足一米六,国字脸,五官端正,浓眉大眼配上高鼻梁,身体很瘦弱,还不满十四周岁,像他这个年纪的男孩在当地统称为“半拉橛”。
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刘淑珍麻利地盛饭、收钱。
郑自强把碗端给顾客和收顾客吃过饭后留在桌上的空碗,然后抹桌子,给新来的吃客腾地方,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忙碌着。
忽然跑来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他神情紧张,声音中还带着哭腔,“妈,我爸吐血了!”
刘淑珍正在收钱,听到喊声,回头看向小男孩。
寒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显然被小男孩的喊声吓到了,手一抖,一枚五角硬币掉落在地。
郑自强听见喊声,把手里的热饭递给顾客,转身就往家跑去。
来报信的叫郑自立,是郑自强的弟弟,他弯腰拾起硬币递给母亲。
刘淑珍接过硬币,从兜里拿出一沓纸币递给郑自立,并叮嘱道:“拿好钱!让你哥借个驾车子,拉着你爸去医院。”
郑自强从邻居家借来驾车子,兄弟俩一起把父亲郑承运送到医院。
医生用听诊器听过后,说是气管炎犯了,建议住院治疗。
郑承运说啥都不同意住院。
郑自强见父亲一阵接一阵地猛烈咳嗽,紧接着呼吸困难,就自己做主给他办了住院手续。
等刘淑珍收了生意,赶到医院时,老伴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打吊水,病情已经缓和。
见父亲稍稍缓过来,郑自强犹豫片刻向父亲提出:“爸,我不上学了,你教我做豆腐脑吧!”
郑承运眉头紧皱,一脸严肃地看着郑自强,“我拼了老命干生意,为了啥?不就为了让你们姐弟三能在城里上好学,将来别像我这样吃苦受累嘛!”
郑自强叹息一声,面露愁容,“我英语学得不好,就算能考上高中,也肯定考不上大学!您身体不好,教会我做豆腐脑,您好好歇歇,兴许身体就能养好了。”
郑承运却态度坚决,“不行!你下半年就上初三了,再努把力,像你姐一样考上一中,我就算砸锅卖铁都供你上学!”
见儿子站在病床旁不再说话,郑承运接着说:“我这是老毛病,等天暖和就好了!你不用担心我,回家看书去吧!”
郑自强了解父亲的脾气,知道多说无益,就起身走了。
郑承运家住城郊区郑庄,祖辈世代经商,解放前曾在观云县最繁华的街道拥有十间门面房。
他也曾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后来父兄染上抽大烟,败光了家里的产业,父亲突然病故,长兄不知所踪,家里的重担就全落在他一人身上!
那年他才17,为赚钱养母亲和一个姐、两个妹妹,啥脏活、重活都干,年轻时劳累过度,加上受了风寒没及时治疗,落下了气管炎的毛病,一到冬天受寒就咳嗽,呼吸困难,干不了重活。
因祖辈经商,他又头脑灵活,得知国家政策允许私人干生意了,顿时感觉如鱼得水,于是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县城,租了住房,在路边卖辣汤豆腐脑,挣钱供孩子读书。
做豆腐脑是门手艺,家里只有郑承运会,他生病住院,生意只能被迫停下来,这可急坏了刘淑珍。
郑自强见母亲愁眉不展,再次来到父亲病床前央求道:“爸,咱这生意正好,不能不做啊!学校放寒假了,您还是教我做豆腐脑吧!”
郑承运沉思了一会,无奈地叹了口气,“不是爸不想教你,是做豆腐脑太苦了,天不明就得爬起来。”
郑自强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怕吃苦!”
郑承运见儿子态度坚决,又不忍看老伴一脸愁容,只好躺在病床上,把做豆腐脑的过程口述给郑自强,每一步的过门和要点都讲得很细。
次日凌晨,郑自强起床后,就按照父亲教的步骤做豆腐脑,忙活一早晨,终于做成功。
刘淑珍掀开保温桶,看见儿子做的豆腐脑,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跟你爸做得一模一样!”
见母亲高兴,郑自强很有成就感。
从那天起,每天凌晨三点半,他都在睡得最香的时候,被刺耳的闹铃声叫醒。
在寒冷的冬夜,温暖的被窝极具诱惑力!大人都贪,何况郑自强还是个半大孩子。
他每天都要强忍着困意和寒冷从被窝里爬出,这是件很考验人意志力的事。
起床后,他总感觉自己像个游魂,头重脚轻,于是想了个办法,用凉水洗脸,瞬间清醒。
每当犯懒时,他都会想起父亲治病,姐姐、弟弟上学都要花钱,再苦再难他都要和母亲一起撑起这个贫穷的家!
在责任心的驱使下,他虽然偶有倦怠,但还是咬牙坚持。
郑承运在医院住了一星期,感觉明显好多了,他以自己的病治不除根为由,坚持要出院。
医生见劝不动,就给他开了药,让他回家慢慢调养,还叮嘱他不能受凉,更不能过度劳累。
出院后,他见大儿子已经能独当一面,接替他做豆腐脑,心里很不是滋味,总觉得是他这身体拖累了孩子,常常暗地里叹气。
正月十五,刚吃罢晚饭,郑承运就把郑自强叫到身边,叮嘱道:“明天开学了,你还是去上学。”
郑自强态度坚决地告诉父亲:“爸,我不想上学了,您的病没好清,不能累。我姐是女孩,自立才7岁!豆腐脑只有我来做才不会丢了生意。您放心,有我在,咱家往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郑承运再三要求郑自强回学校去上学,但他就是不肯。
郑承运无奈,只能跟刘淑珍商议:“要么等天暖和了,我能早起做豆腐脑了,就让自强出去学个手艺,以后也能有个生活的门路。”
刘淑珍觉得他说得在理,忙问道:“你觉得咱自强能学啥?”
郑承运想了想说:“最近我听收音机里说省城有专门教修理家用电器的培训班,现在买收音机的人多,坏了肯定要修,有钱人都开始买电视机了,坏了肯定也要修!自强要是能学会修电器,以后能赚点轻巧钱。”
刘淑珍赞同地点点头,但随即又面露难色,“学电器是好事,但咱家现在钱不够,再攒攒,等攒够了就让他去学!”
郑承运显然有些失望,但也清楚家里的情况,只能一声叹息。
一天早晨,郑自强正忙着给顾客端饭,来了个留烫发头,穿着时髦的男青年,他坐在小板凳上,大声喊着:“给我来碗辣汤豆腐脑,多加麻花!”
郑自强很快给他送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汤豆腐脑。
时髦青年看着碗里稀稀拉拉的麻花,十分不满,大声说:“再给我加点麻花!”
郑自强没吭声,转身离去,又忙着给其他人端饭。
时髦青年一根油条吃完,辣汤豆腐脑也吃去大半,抬头看见郑自强还在忙着给吃客端饭、收碗,并没有给他加麻花,就又连喊了两遍。
再看郑自强还是只顾着忙,像没听见他说的话一样,顿时十分不爽。
他快步走到郑自强身边,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瞪着一双不友好的小眼睛看着郑自强,态度蛮横地说:“你聋啊?叫你几遍了,没听见吗?”
郑自强把手里的饭碗交给顾客,不卑不亢地直视着眼前这个比他高一头的年轻男人,“小本生意,赚不几个钱!要是来吃饭的人都像你这样多要麻花,俺这生意咋干?”
时髦青年被激怒了,放下双手,大声道:“小半拉橛!说话咋恁能?”
他故作凶神恶煞,本想镇住对方。
郑自强淡定地看着他,丝毫不惧地迎视他的目光。
周围很快聚集了几个看热闹的人,这让时髦青年觉得很没面子。
他咬着后槽牙,蔑视地瞪着郑自强,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欠揍!”
郑自强不服气,挺起胸膛,语气也很硬气,“我招你惹你了?你凭啥要打我?”
“呦!看把你能的,我今天就专治你的不服气!”
时髦青年撸起袖子,迅速挥拳朝郑自强的胸部打去。
郑自强躲闪不及,结结实实地挨了一拳。
郑自强被打疼,顿时恼了,矮下身子双手抱住时髦青年的一条腿,用头狠狠撞向他的腹部。
刘淑珍去厕所刚回,看到儿子正和一个大高个儿的年轻人扭打在一起,顿时吓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焦急地大声喊着:“都别打了,赶紧松手!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
对方一看就是个练家子,郑自强身单力薄,不仅没把他撞倒,还被他抓住头发,按着头,动弹不得,后背很快挨了几记重拳,疼得他闷哼几声。
刘淑珍见情况不妙,连忙伸手拽住时髦青年的胳膊,又用乞求的目光看向周围看热闹的人群,大声求助道:“你们行行好,快帮忙把他俩拉开吧!”
旁边看热闹的人连忙上前,把他俩拉开了。
时髦青年还在气头上,他抄起小板凳就要砸摊子。
旁边的人连忙劝阻他,“你跟个半大孩子一般见识干啥?”
时髦青年余怒未消,冷哼一声:“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还敢跟我能?我毁了他!”说着一脚把一只小木板凳踢出很远。
在摊位上吃饭的两个年轻男人,一左一右硬把他拉走了。
时髦男人边走边把拳头握得“咯咯”作响。
郑自强看着他离开的背影,也狠狠地握紧拳头,暗暗发誓今天这仇一定要报!
他收了生意回家后,还是觉得心里窝火,有气没地儿撒,就用拳头狠狠往墙上砸,手关节处当时就冒血了。
刘淑珍心疼儿子,从抽屉里找来纱布要给他包扎,但被他拒绝了。
他忍着疼,咬着牙关继续一拳接一拳地用力往墙上砸。
郑承运见他这样,厉声呵斥道:“你吃饱了撑的,有劲没地儿使了?”
郑自强畏惧父亲,虽停了下来,但心里仍咽不下这口气,他大声嚷着:“我要学打拳!我绝不能一辈子任人欺负!”
郑承运知道儿子定是受了大委屈,便告诉他:“想学打拳我教你,但你得答应我,学会了只能用来防身,绝不能出去打架惹事!”
郑自强爽快地答应了。
郑承运把一沓卫生纸用钉固定在墙上,让郑自强每天练习打拳,指导他练习蹲马步,告诉他习武之人必先练基本功,要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卧如弓。
郑自强报仇心切,恨不得一天就学成一身本领。
一个月过去了,父亲还是每天只让他练蹲马步,他渐渐有些不耐烦,但又怯父亲的势,不敢在他面前表露出任何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