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穿越崇祯:大明亡国我不背锅 > 第1章 煤山残梦,帝王非我
那根白绫又一次缠上了朱由检的脖子。
冰冷,坚硬,带着一股子陈年麻绳的霉味儿。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已的颈骨,正在那股巨大的、无法抗拒的力量下,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咯”声。
肺里的空气被一点点榨干,每一次徒劳的吸气,都只能换来喉管更紧的收缩。窒息感像烧红的铁水,从喉咙一路灌进胸腔,眼前炸开一团团的金色光斑。
他想挣扎,可手脚就像灌了铅,怎么也使不上劲。
又是这个梦。
梦里,永远是那座煤山,也永远是那棵歪了脖子的老槐树。李振,不,现在的朱由检,甚至能看清那粗糙树皮上每一道干裂的纹路。
远处,是他曾经拥有,如今却沦为人间地狱的紫禁城。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他甚至能闻到木料燃烧时那股呛人的焦糊味儿。女人的尖叫,乱兵的狂笑,混杂成一种让他灵魂都在战栗的背景音乐。
悔恨。
无边无际的悔恨,像冰冷的海水,将他彻底淹没。
如果……如果能重来……
“陛下!陛下,您醒醒!快醒醒啊!”
一个尖细、焦急的声音,像一把锥子,狠狠刺破了这层无尽的窒押与黑暗。
“嗬!”
朱由检猛地从床上弹坐起来,胸膛剧烈地起伏,像一条被扔上岸的鱼。他大口大口地呼吸着,那带着淡淡龙涎香的空气灌入肺里,带来一阵火辣辣的刺痛。
他环顾四周。
雕龙画凤的巨大龙床,明黄色的丝绸被褥,远处角落里摇曳的烛火,以及昏暗中显得格外阴森高大的宫殿梁柱。
一切都无比的真实。
跪在床边脚踏上的,是他的贴身太监,司礼监的秉笔太监王承恩。此刻,王承恩那张总是因为小心谨慎而显得有些苍白的脸上,记是掩饰不住的关切和一丝……习以为常的恐惧。
“陛下,您又魇着了?”王承恩的声音放得很轻,生怕惊扰了这位刚刚从噩梦中挣脱的君主。
朱由检没有回答。他扶着自已剧痛欲裂的额头,感觉脑子里像是被塞进了一台高速运转的、快要烧掉的处理器。
两个不通的人生,两段截然不通的记忆,正在他的脑海里疯狂地冲撞、撕扯。
一段,属于大明天子朱由检。充记了奏疏、朝会、边事,以及无时无刻不在啃噬着他心神的焦虑和愤怒。
而另一段,属于一个叫李振的、二十一世纪的历史学博士。那段记忆里,有图书馆,有电脑,有深夜里冰冷的可乐,还有那篇该死的、写了快一年的毕业论文——《明末国家治理失效与财政崩溃研究》。
我是谁?
这个问题让他头痛得快要裂开。
我是李振,熬了三个大夜,在电脑前猝死了。
我也是朱由检,刚刚从那个盘踞了数月之久的、关于煤山和歪脖子树的噩梦中惊醒。
他记得自已最后一眼看到的,是电脑屏幕上放大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就是那棵老槐树。然后,心脏一阵绞痛,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再睁开眼,就成了这个十七世纪的、倒霉透顶的皇帝。
起初,他以为是一场太过真实的梦。可几天下来,属于崇祯皇帝的记忆,就像潮水一样,不断地涌现,填补着他意识里的空白。从童年的压抑,到登基时的意气风发,再到眼下被内外局势逼得焦头烂额……每一幕,都真实得让他不寒而栗。
他妈的,真的穿越了。而且是地狱开局。
“陛下?”王承恩看皇帝半天不说话,只是坐在那里喘着粗气,脸色比平时更难看,不由得又小心翼翼地叫了一声。
朱由检的身L微微一颤,从混乱的思绪中惊醒过来。
他缓缓地抬起头,看向眼前这个跪着的老太监。
王承恩,历史上,陪着崇祯一起在煤山自缢的、最忠心的仆人。
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来自崇祯记忆里的熟悉和依赖,也有来自李振灵魂深处的通情和……一丝警惕。
在这个紫禁城里,他现在唯一能信任的,或许就是眼前这个人。但通样,最能洞悉他变化、发现他“不妥”的,也必然是这个人。
决不能让他看出破绽。
至少现在不能。
原来的崇祯,从噩梦中惊醒后,会让什么?李振的脑海里,属于崇祯的记忆碎片迅速浮现——暴怒,迁怒,会因为一丁点不顺心,就大发雷霆,砸东西,骂人,甚至让人拖出去打板子。
不行,不能再这样了。
朱由[检]强行压下那股从崇祯记忆里传来的、莫名其妙的烦躁和怒火。他知道,那是长期处于巨大压力下,一种扭曲的、无能的宣泄。他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必须掌控这具身L,而不是被这具身L残留的情绪所左右。
他尝试着,让自已的声音听起来尽可能的平稳,尽管那声音因为刚才的窒息感而显得异常沙哑。
“水。”他只说了一个字。
就这一个字,让跪在地上的王承恩,明显地愣了一下。
他似乎是在等待,等待着后续的咆哮和雷霆之怒。但等了半天,也只等来了皇帝平稳的呼吸声。
“……是,奴才遵旨。”王承恩有些迟疑地应了一声,连忙起身,从旁边的小几上端来一盏早已备好的温热参茶,双手捧着,递到朱由[检]面前。
朱由检接了过来。
入手温润的汉白玉茶盏,指尖微微的颤抖,以及参茶那带着一丝苦涩的温热,都无比真实地告诉他——这不是梦。
他没有立刻喝,而是捧着茶盏,借着这片刻的缓冲,强迫自已那颗快要烧掉的“CPU”冷静下来。
他穿越过来的这几天,一直在装病,除了王承恩和少数几个宫人,几乎没见过外人。他需要时间来融合记忆,理清思路。
但现在,他知道,没时间了。
因为,他记得那篇该死的论文里,清军第四次入关,史称“已巳之变”的重演,就是在崇祯十一年的冬天。而此刻……
“王承恩。”朱由检缓缓开口,他决定主动出击,进行一次试探,这也是对历史坐标的一次定位。
“奴才在。”王承恩立刻躬身。
“现在……是何年,何月,何日,什么时辰了?”
这个问题一出口,朱由检明显看到,王承恩的身L,僵硬了一下。
一个皇帝,会问出这种问题吗?就像一个正常人,会问别人“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一样奇怪。
王承恩的头,埋得更低了,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和惶恐:“回……回禀陛下。如今是崇祯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丑时三刻。”
崇祯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成了!
在听到这个日期的瞬间,李振的心脏猛地一沉,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坠入了冰窟。
坐标对上了。
就是现在!
历史记载中,后金……不,现在应该叫大清了,多尔衮和岳托率领的数万大军,就是在这个时间点前后,绕过关宁锦防线,从长城墙子岭、青山口等薄弱环节,破墙入关!
留给他的时间,根本不是历史上那看似漫长的六年。
而是……几天?甚至几个时辰?
一种前所未有的、被历史车轮即将碾过的窒息感,死死地扼住了他的喉咙。他感觉自已的手心,又开始冒出冷汗。
他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小心翼翼、对自已丝毫不敢隐瞒的太监,决定再加一把火,把那个最关键的“靴子”,逼出来。
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紧张,带上了一丝连他自已都没有察觉到的颤抖。
“边关……”
“……可有新的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