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复赛方案评审会。
气氛比初赛时更加凝重。评委们面对着一大堆关于节能的方案,看得头昏脑涨。
大部分方案,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加厚墙体、缩小窗户、增加门斗......这些治标不治本的老办法。
林博文的方案,四平八稳,通过严谨的计算,将传统保温手段做到了极致,获得了一致好评。
李志凡的方案,则因为那个过于激进的玻璃集热顶在成本和安全性上存在巨大争议,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就在这时,代号为117号的方案,再次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咦又是这个117号。一个评委拿起来,翻了翻,这次的方案......好像没什么变化啊就只是把窗户尺寸改了改,墙上多了道缝这算是节能设计吗
太敷衍了吧初赛侥幸过关,复赛就江郎才尽了另一个评委也摇了摇头,准备将其归入淘汰一列。
只有那位年长的老工程师,再次皱起了眉头。
他总觉得,这个117号,透着一股邪门。他拿起图纸,对着光,又拿出放大镜,仔仔细细地研究着每一个看似随意的改动。
他看不懂其中蕴含的建筑物理学原理,但他几十年的工程经验,却让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不对......你们看这个窗台的深度和屋檐的出挑尺寸,配合得非常巧妙......还有这道墙里的空腔,似乎也不仅仅是为了省料那么简单......
他喃喃自语,虽然说不出所以然,但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份看似简单的方案背后,一定隐藏着极深的门道!
老周,你想多了吧旁边的评委笑道,这就是一个最普通的方案,可能参赛者没什么精力深化了而已。
老工程师沉默了。他无法用理论去说服同伴,但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在最终投票时,大部分评委都准备淘汰这份敷衍的方案。
老工程师却力排众议,坚持要给它一个进入决赛的机会。
各位,初赛时,正是这份方案的成本控制报告,让我们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证明,设计者绝不是一个平庸之辈。他恳切地说道,这份复赛方案,我承认,我看不透。但正因为看不透,我才觉得,我们应该给他一个机会,一个在决赛现场,当着我们所有人的面,亲口阐述他设计理念的机会!我不想因为我们的疏忽,而错失一个可能存在的、真正的天才!
他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也让其他评委陷入了沉思。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本着宁可错选,不可错失的原则,117号方案,以一个极其惊险的、几乎是吊车尾的名次,勉强挤进了决赛的十个名额之中。
......
决赛入围名单公布。
当林博文和李志凡看到顾建业的名字再次出现时,都不禁嗤之以鼻。
靠着一点控制成本的小聪明,竟然能混进决赛真是走了狗屎运!李志凡不屑地说道。
无妨。林博文则显得颇有风度,决赛是现场答辩,是骡子是马,到时候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在真正的理论和体系面前,他那点乡下工匠的伎俩,将不堪一击。
他们,以及所有省城的青年才俊们,都将顾建业视为一个侥幸闯入决赛圈的丑小鸭,一个陪跑的背景板。
他们正摩拳擦掌,准备在决赛的舞台上,一决高下,争夺那最终的桂冠。
他们谁也不知道。
自己即将面对的,根本不是什么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