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墨痕吻过霓虹 > 第7章

今天拍摄的是一场重头感情戏——三皇子(男主)与他最信任的心腹谋士陈先生,在密室中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密谈。
剧本写得张力十足,台词也足够精彩。然而,现场的气氛却异常压抑。
饰演三皇子的当红小生周烨,不知是状态不佳还是理解有偏差,情绪始终不到位。要么是愤怒咆哮显得浮夸空洞,要么是忧心忡忡又显得软弱无力。本该是君臣之间推心置腹、暗流涌动的交锋,被他演得要么像吵架,要么像诉苦。
饰演陈先生的是一位资深戏骨,演技在线,但对手接不住戏,他也显得有力无处使,眉头紧锁。
“卡!周烨!你的情绪呢?陈先生是你亦师亦父的人!现在有人要害他,你应该是愤怒中带着恐惧,恐惧里又必须强装镇定!不是让你干嚎!”
导演李导是个暴脾气,举着喇叭吼得脸红脖子粗,手里的保温杯重重砸在监视器旁的桌子上,发出“哐当”一声巨响。
“卡!眼神!眼神要有交流!要有那种欲言又止的沉重感!不是让你瞪眼!”
“卡!台词!‘先生,我该如何是好?’这句话是带着哽咽和无助的!不是念课文!”
……
ng了十几次,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片场鸦雀无声,工作人员大气不敢出。周烨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陈先生也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现场跟组的编剧林老师也微微皱眉,拿着剧本冲上去跟导演和周烨沟通。三个人凑在一起,争论声越来越大。
“导演,我觉得这句台词可以改一下,可能更能触发情绪……”
林编剧指着剧本说。
“改台词?现在改来得及吗?关键是表演!表演!”
李导烦躁地挥手。
“周烨,你再体会一下人物此刻的心情……”
林编剧转向周烨。
周烨有些不耐烦:“林老师,我觉得我情绪到了,可能是这个场景氛围不够……”
曲阳阳作为场务助理,本来只是在角落整理等下要用的烛台道具,避免它们被碰倒。她一边整理,一边听着那边的争论,眉头也不自觉地蹙了起来。
她看过剧本,这场戏非常关键,是展现三皇子内心成长和与陈先生深厚情谊的转折点。周烨的表演确实有问题,但似乎不仅仅是演技问题……
她的目光扫过略显空旷的密室布景,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剧本里写的情绪爆发点,是陈先生说出一个关键信息后,三皇子震惊、愤怒又无助。
“缺少一个‘支点’……”
曲阳阳喃喃自语。她想起自己前世写剧本时导师说过的话:有时候,演员找不到情绪,不是台词不好,而是缺少一个能让他/她‘抓住’的具象化的东西,一个情感的‘催化剂’。
她看着焦头烂额的导演和编剧,又看看强压着烦躁的周烨,一个清晰的念头在脑海中闪过。
她飞快地从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空白纸,又从口袋里摸出笔,趁着导演他们中场休息抽烟、暂时离开监视器的空档,飞快地写下几行字:
【建议:
1
道具触发:
可否在三皇子手边增加一个他幼时陈先生所赠的旧玉佩?当陈先生说出坏消息时,三皇子无意识紧握/摩挲玉佩,表现其内心震动与对过往情谊的珍视(及即将失去的恐惧)。
2
回忆闪回:
在陈先生说出关键信息后(如“他们已找到证据…”),切入一个极短暂的无声闪回画面(1-2秒):少年三皇子在庭院中练剑摔倒,陈先生温和扶起,替他拍去尘土(画面需提前拍摄)。以此触发三皇子对“如师如父”情感的回忆,增强其此刻的悲愤与无助感。】
字迹清晰,建议简洁明了,直指问题核心。
写完,曲阳阳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这有点冒险,一个场务助理给导演编剧提建议?但她看着僵持不下的局面,浪费的时间和资源,以及……她内心深处那份对好作品的执着,让她决定试一试。
她环顾四周,看到执行导演王导正站在不远处,眉头紧锁地看着拍摄区。王导脾气相对温和,也比较务实。
曲阳阳定了定神,快步走过去,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而恳切:“王导,打扰您一下。”
王导转过头,看到是她,有些意外:“小曲?什么事?”
曲阳阳把叠好的纸条递过去,眼神真诚:“王导,我刚才在旁边整理道具,也听了会儿导演他们的讨论。我……我旁观者清,有个不成熟的小想法,也许……也许能帮上点忙?麻烦您看看,能不能……方便的时候转交给导演或者林编剧看看?”
她没敢说“一定有用”,语气带着试探和谦逊。
王导狐疑地看了她一眼,接过纸条,展开扫了一眼。起初他表情还有些不以为然,但看着看着,眉头渐渐舒展开,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和思索。
他重新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穿着荧光绿马甲、一脸认真的年轻女孩,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行,我看看情况。”
他没有立刻承诺什么,但也没有拒绝。
曲阳阳松了口气:“谢谢王导!”
她不敢多留,赶紧回到自己的岗位,心却砰砰直跳,不知道这张小小的纸条,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王导拿着纸条,走到正在角落抽烟、脸色依旧难看的李导和赵编剧身边。
“李导,林编,消消气。”王导递了根烟过去,“刚有个场务小姑娘,递了个纸条过来,说是旁观者清,有点小想法,你们……要不要看看?”
他语气带着点试探,毕竟导演和编剧正在气头上。
“场务?她能有什么想法?添乱!”李导没好气地挥手,看都不想看。
林编剧倒是接过了纸条,随口道:“什么啊?”
她漫不经心地展开,目光扫过那几行字。起初也是眉头紧锁,带着被打扰的不悦,但看着看着,她的眼神变了。
“等等……”林编剧突然出声,打断了李导的抱怨。他指着纸条上的第一条建议:“玉佩……摩挲玉佩……”
她猛地一起,“对啊!我怎么没想到!三皇子此刻内心翻江倒海,需要一个外化的动作来承载!一个他珍视的、代表陈先生情谊的旧物!这个触发点好!”
李导被她的反应吸引了,凑过来看:“什么玉佩?”
林编剧把纸条递给他,兴奋地说:“李导,你看!还有这个闪回!虽然只有一两秒,但如果穿插在陈先生说出‘证据’的那一刻,配上三皇子震惊的眼神,瞬间就能把那种‘信念崩塌’、‘珍贵之物即将破碎’的感觉拉满!这比干说台词有力多了!”
李导接过纸条,仔细看了起来。他脸上的怒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专注和思索。他反复看着那两条建议,手指无意识地在纸条上敲打着。
“旧玉佩……仓库里我记得有类似的道具!”李导眼睛一亮,猛地抬头看向王导,“老王!快去!找道具老刘,让他立刻找一个看起来古朴、有点年头的玉佩过来!要快!”
“闪回镜头……”李导摸着下巴,看向林编剧,“林老师,这个画面简单,让周烨和演年轻陈先生的演员补拍一下,十分钟就能搞定!剪辑那边插进去也容易!”
林编剧连连点头:“对对对!这个建议提得太是时候了!一下子把表演的支点和情绪的爆发点都找到了!”
李导这时才想起纸条的来源,看向王导:“老王,这纸条谁写的?哪个场务?”
王导指了指远处正在认真清点道具的曲阳阳:“喏,就是那个小姑娘,叫曲阳阳,京戏编剧系来实习的。”
李导和赵编剧顺着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穿着荧光绿马甲、扎着利落马尾的女孩,正蹲在地上,一丝不苟地核对道具清单,侧脸沉静而专注。
“编剧系的?”林编剧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欣赏,“难怪……这思路很专业啊,一针见血!场务确实埋没她了。”
李导也点点头,大手一挥:“行!就按这个思路试试!各部门准备!道具!玉佩!副导演,去安排补拍闪回镜头!周烨!陈老师!过来,我们再顺一遍戏!”
现场立刻忙碌起来。有了明确的调整方向,效率极高。道具组很快找来一枚合适的玉佩。周烨拿到剧本调整后,似乎也找到了感觉,在陈先生的带动下,状态明显回升。
正式开拍。
当陈先生沉重地说出“他们已找到证据,欲构陷于我……”时,镜头捕捉到三皇子(周烨饰)握着玉佩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同时,一个短暂的闪回画面切入——少年摔倒,长者温和扶起。周烨的眼神瞬间变了,震惊、难以置信、巨大的悲伤和愤怒交织在一起,他张了张嘴,那句“先生,我该如何是好?”带着明显的哽咽和颤抖,终于有了直击人心的力量。
“好!过!”李导盯着监视器,终于露出了今天第一个满意的笑容,带头鼓起掌来,“这条很好!情绪到位了!”
现场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弛下来,工作人员们也松了口气,跟着鼓掌。
李导心情大好,放下喇叭,问身边的王导:“老王,刚那纸条呢?再给我看看。写纸条那小姑娘呢?叫她过来!”
王导赶紧把纸条递过去,然后朝曲阳阳招手:“小曲!过来一下!导演叫你!”
曲阳阳正在帮忙收拾道具,听到喊她,心里咯噔一下,有些忐忑地走过去。周围同事的目光也好奇地聚焦在她身上。
“导演,林编剧。”曲阳阳走到近前,礼貌地问好。
李导看着她,脸上带着笑意,扬了扬手里的纸条:“小曲是吧?这纸条是你写的?”
“是的,导演。”曲阳阳点头,声音尽量保持平稳,“是我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帮上忙。”
“帮了大忙了!”李导哈哈一笑,“思路很清晰,点子也实用!你是学编剧的?”
“是的,导演,我是京市戏剧学院编剧系大四的学生。”曲阳阳回答。
这时,站在一旁的林编主动走上前,她的眼神温和而带着明显的欣赏,仔细打量着曲阳阳:“曲阳阳同学?刚才的建议写得非常专业,对人物心理和情节节奏的把握很敏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而且给出的解决方案也切实可行。”
她的语气很真诚,没有上位者的架子:“我叫林芳,是这部剧的编剧之一。我看你做事认真,观察力强,又有编剧的专业基础。一直在场务组打杂,有点屈才了。”
林编顿了顿,看着曲阳阳的眼睛,发出邀请:“我们编剧组正好缺一个靠谱的助理,主要工作就是整理打印剧本、记录导演和演员的意见、帮忙核对细节、处理一些基础的文字工作。虽然也是基础工作,但能接触到剧本创作的核心流程,学习机会很多。你有兴趣过来帮忙吗?”
曲阳阳的心跳瞬间加速!她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和狂喜,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平静。她知道,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机会!从场务到编剧助理,意味着她真正踏入了创作的核心圈层!
她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头,声音清晰而坚定:“谢谢林老师!我非常愿意学习!我一定会认真工作的!”
林编看着她沉稳的态度和明亮的眼神,满意地笑了:“好!那明天开始,你就到编剧组报到吧。具体工作我会安排人带你。”
“谢谢林老师!谢谢导演!”曲阳阳再次道谢,感觉脚下像踩了棉花,又像充满了力量。
周围几个相熟的场务同事投来羡慕和祝贺的目光。曲阳阳朝他们微微笑了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她知道,她的影视城之路,从这一刻起,真正踏上了新的台阶。而这一切,源于她在暴雨中的一次观察,在混乱中的一次思考,和鼓起勇气递出的那张小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