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赵刚被他噎得说不出话,只能苦笑着摇头。
这时,一直沉默的苏玉却开口了:李团长的想法有道理。核心技术区确实需要独立和保密。不过,我建议在布局上做一些调整。
她捡起一根树枝,走到草图旁,蹲下身子,开始在地上画了起来。
她的动作流畅,很快,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布局图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原料库和粗加工区应该设在下风口,并且离其他区域最远,特别是粗加工区的熔炉和锻造台,产生的烟尘和噪音污染很大。
精加工区需要最好的采光,所以窗户要开在南面和东面。装配区,特别是涉及到火药的部分,必须是半地下结构,冬暖夏凉,温湿度恒定,而且要设置多个消防沙池和紧急疏散通道。
她的声音不大,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周全无比。
赵刚看得连连点头,眼神里全是赞许。
这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理论知识扎实,考虑问题全面。
还没等苏玉说完,林峰也蹲了下来,补充道:苏玉同志说的对。我还建议,在精加工区和装配区之间,加一个半成品的缓冲间,所有的零件在这里完成最后的检验和清洁,再送去装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
另外,所有车间的地面,最好都用三合土夯实再抹一层桐油,不起尘,还好清理。
苏玉听完,眼睛一亮:没错!地面硬化防尘很重要!而且动力源,那几台机床的位置要集中,如果将来有条件上发电机,可以由一根主轴统一带动,减少能量损耗。
对!还可以预埋通风管道,把熔炉的废气直接引到高处排出!
可以在成品库外围挖一道隔离沟,防止意外爆炸波及其他区域......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完全沉浸在了对新修械所的规划之中。
一个从宏观布局和安全规范出发,一个从实际操作和工艺流程着手。
原本在赵刚看来已经很不错的方案,在两人的补充和完善下,变得无懈可击。
他们之间的配合,流畅得不像话。
一个人刚提出一个想法的开头,另一个人几乎能立刻明白他的意图,并从另一个角度给出补充。
那些专业的术语,什么应力结构、风道设计、安全冗余,从他们嘴里说出来,自然得就像是在讨论晚饭吃什么。
周围的干活的战士们都看傻了。
李云龙更是看得嘴巴都合不拢,他愣愣地戳了戳身边的赵刚:老赵,你听听,你听听!这......这他娘的叫什么来着
赵刚的眼神也亮得惊人,他激动地说道:这叫心有灵犀!老李,你看看他们,这哪里像是刚认识几天的同志这配合,简直天衣无缝!
嘿嘿嘿......李云龙发出一阵招牌式的、意味深长的怪笑。
他看着蹲在地上,头挨着头,激烈讨论的两个人,心里那点骄傲和得意,简直快要溢出来了。
他娘的,老子真是个天才!
随便拉根红线,就凑成了这么一对神仙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