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要恰到好处,不可过沸。"他低声道,"茶叶舒展时,香气才会完全释放。"
春黛学得认真,小脸紧绷,生怕错了一步。世子斜倚在廊柱旁,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眼中带着探究的笑意。
"没想到我捡到宝了。"赵明澜忽然开口,"破案如神,才情绝世......"他顿了顿,"只是这样的本事,怎会沦落为乞丐?还被人诬陷下狱?"
逍遥手腕微微一滞,茶水在盏中荡起一圈涟漪。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来的——这话说出来,怕是要被当成失心疯。
"过去的事,不提也罢。"他轻描淡写地揭过。
世子识趣地没再追问,转而道:"现在满城都在传你是乞丐出身,要不要我帮你压下去?"
"随他们去吧。"逍遥笑了笑,"况且......我本来就是。"
春黛正捧着茶盏过来,闻言小嘴一撅:"公子才高八斗,怎会是乞丐?定是小人造谣!"她气鼓鼓的样子活像只护主的小猫,惹得世子哈哈大笑。
"这才跟了逍遥多久,就敢顶撞本世子了?"赵明澜眼中满是促狭。
春黛听闻此话,满脸羞红,逃离此地,周围的丫鬟想笑却又不敢,甚是辛苦。
自那晚诗会之后,临渊城的街头巷尾,逍遥的名字已经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他本是落魄书生,也有人说他是隐士高徒,更有传言称他曾在街头行乞——只是信的人不多。
"听说了吗?那首《水调歌头》......"
"据说连孔老先生都落泪了!"
"不可能是个乞丐写的吧?"
......
銮殿上,沉香缭绕。
"陛下,临渊城近日传出一首《水调歌头》,臣斗胆誊录于此。"礼部侍郎双手呈上素笺,绢帛上的墨迹如行云流水。
老皇帝接过细看,浑浊的双眼渐渐亮了起来。当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竟不自觉地轻拍龙椅扶手:"好!此词当流传千古!"
殿中文武顿时哗然。宰相上前一步:"老臣听闻,此词作者名唤逍遥,出身......"他犹豫片刻,"据传曾是乞儿。"
"乞儿?"皇帝挑眉,目光扫向武官队列,"靖王,临渊城是你的封地,可知此人?"
靖王赵承奕出列,蟒袍玉带微微作响:"回陛下,犬子明澜与此人交好。确如传言,此人半年前还在街头行乞,后因一桩冤案与明澜结识。"他顿了顿,"说来奇怪,此人突然通晓诗词格律,更兼断案如神。"
皇帝抚须而笑:"倒是桩奇事。我殷国以武立国三百载,文脉始终不及南楚。"他忽然正色,"靖王,好生留意此人。若真有大才......"
话未说完,殿外突然传来急报。一名风尘仆仆的驿卒跪地高呼:"陛下!临渊城外三十里杨柳村爆发天花,已蔓延至三个村落!"
满朝文武顿时色变。靖王猛地踏前一步:"陛下,臣请即刻返回封地!"
"不可!"皇帝拍案而起,"王弟乃国之栋梁,岂可轻涉险地?"
靖王跪地叩首:"犬子明澜尚在临渊城,求陛下成全!"
皇帝沉默良久,终于叹道:"罢了。靖王总领防疫事宜,太医院全力配合。"他深深看了靖王一眼,"务必保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