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废太子?请父皇称我为陛下! > 第8章  :安县
“人都到齐了吧。”
太子殿下扫视了一眼众人,沉声道:“我给你们说说安县最新的情况。”
“两日前,安州刺史王仪派了一千州兵驻扎到安县城内,加上安县原本的兵丁差役,约莫在一千三百人左右。”
“这批新兵差不多是和咱们同期招募。”
“王仪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在防着咱们。”
苏昌河接过话头:“王仪不止往安县派兵,还大幅削减了矿场对泰陵卫的铁料供应。”
“被逼无奈,我只能从南方买了一批铁料。”
杨宣骂道:“这王仪忒不知好歹。”
“殿下,打吧。”
木冲儿摩拳擦掌:“继续拖下去,夜长梦多。”
“咱们要粮有粮,要兵有兵,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殿下。”
牛二瓮声:“俺做先锋。”
“打肯定要打。”
秦武起身,拿起桌上的竹尺,走到舆图前,众将的目光纷纷看过来,他道:“安县校尉张涛在安水一线布置了大量的游哨,昼夜不停地巡逻。”
“首先要解决这些游哨,万勿使其将消息传回安县。”
“咱们营中还剩下多少马匹?”
“回殿下的话。”
苏昌河起身:“能凑出五百匹左右,若是从军户手中征一些,大抵能凑出千匹。”
“够了。”
短暂的盘算之后,秦武看向杨宣:“这一战,你打先锋。”
“我将营中所有马匹全部交到你的手中。”
杨宣兴奋抱拳:“若不能取安县,请斩末将头颅。”
边军出身的他,根本没把安州兵放在眼里,州兵打点杂还行,正面战场,只要自己带着麾下士卒一个冲锋,就能将他们撕碎。
“切勿大意。”
秦武告诫:“须知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诺。”
当头冷水浇下,杨宣登时冷静许多。
“此战,出动一千步卒,一千步弓手,两百陌刀手。”
太子殿下锐利的目光扫过麾下的悍将,语气不容置疑:“杨宣领千骑为先锋,木冲儿领步弓手为中军。”
“本殿下亲自领两百陌刀手为后军。”
安县只有一千三百守军,而太子府却出动足足两千两百人,连最精锐的陌刀队都随之调动。
太子殿下做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强攻安县。
“我呢我呢。”
牛二等了许久,迟迟不见点自己的名字,急得抓耳挠腮。
“你留守泰陵卫,辖制剩下的兵马。”
秦武拍了拍牛二的肩膀:“你是本殿下手中最勇猛的悍将,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现在还没到你出场的机会。”
“没错。”
杨宣龇牙咧嘴:“日后立功的机会多的是,打安县就别和我们抢了。”
牛二总感觉他们在忽悠自己,奈何太子殿下有令,他只能照做。
“各营挑出精锐斥候,丑时放出去,将对岸的游哨解决,寅时造饭,卯时渡河。”
秦武道:“此战就四个字,速战速决。”
“诺。”
众将领命。
军令一到,卫城四门戒严,校场封闭,严禁出入。
入夜
太子府灯火通明
就连侍女们都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
深夜
秦武还在擦拭着蟠龙槊,柔软的布帛仔细地擦拭着每一处地方,三尺长的槊刃在烛火下,泛着点点寒光,尤其是给槊刃抹上油脂之后,若隐若现的幽兰光泽透露着些许妖异。
手掌压着槊兵,微微用力,蟠龙槊便从桌上腾空而起,被太子殿下抓在手中,往前一刺。
“嗤”
撕裂空气,冰冷的槊尖稳稳地悬浮在半空,连半点抖动都没有。
大战在即,秦武的心中却无半点慌乱,反而有些期盼。
“殿下,还不歇息吗?”
月儿走进来。
“不困。”
太子殿下收起蟠龙槊,轻轻摇头。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她答道:“丑时刚过。”
精锐斥候应当已经出城,前去猎杀对岸的安州游骑。
“你去睡吧。”
秦武开口。
“奴婢也不困。”
月儿眨了眨眼睛,她虽然不知道军中大事,却也能感受到那股愈发浓郁的肃杀之气。
就这么安静地守在屋内。
“去泡杯茶来。”
直到太子殿下再度开口,她才离去。
“咚咚咚”
时间一刻一刻的过去,当空皓月被乌云遮住,阵阵凉风回荡,吹来几缕雨丝,打在庭院外的树叶上,簌簌作响。
三通鼓响
两百陌刀手以在校场集结完毕,皆披两层重甲,手持八尺陌刀。
百夫长杨雄前来禀报:“殿下,寅时到了。”
“披甲。”
太子殿下起身,张开双臂,两名士卒上前,取下架子上的甲衣为秦武披上,里面一层链甲,中间一层绵甲,外面罩层扎甲。
这套甲胄的防御力极为强悍,甚至可以抵挡寻常弓弩。
佩上甲胄,翻身上马,接过士卒递来的盘龙槊,沉声道:“出发,前往校场。”
两百陌刀手紧随其后出太子府,前往军营校场与杨宣,木冲儿等人汇合。
寅时过半,士卒已然集合完毕,千骑矗立在大营正中,腰佩钢刀,手提长枪,身穿单层铁甲。
一千步弓手业已就位,只等太子殿下下令,就要开赴安县。
淅淅沥沥的小雨继续下着,落在盔甲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报。”
有斥候入营:“殿下,前方来报,沿岸游骑以清理完毕。”
“好。”
秦武微微点头。
“咚咚咚”
又是三通鼓响,意味着卯时到了。
太子殿下手中盘龙槊斜指天穹,大喝一声:“出发。”
没有震耳发聩的呼喊,唯有整齐的马蹄声,担任前锋的杨宣带着千骑冲出大营,自东门出城,横渡安水,直扑安县大营。
木冲儿带领的步弓手紧随其后出发。
秦武领着两百陌刀手殿后。
按理来说,陌刀队出动应该有驽马随行,用于驮载陌刀和重甲,以加快行军速度,奈何泰陵卫所有的马匹都被征用。
只能靠两条腿赶路,权当一次长途野外拉练,正好锻炼一下他们的意念和体力。
雨幕朦胧,晨色蔼蔼,千骑狂奔如惊雷咆哮,马背上,杨宣大吼:“弟兄们,全速前进。”
“争取在中午前,拿下安县。”
从卫城到安县县城,不过六十里路,多是平原坦途,无须跋山涉水,以轻骑兵的速度,只需要个把时辰就能赶到。
早起在田间地头的安县百姓,看到黑压压的铁骑从旁边掠过,表情惊骇。
“哪里来的骑兵?”
胆小的四处逃窜,甚至有人直接趴在稻田内躲藏,胆大的伸长脖子远远观望。
“看起来不像是北元人和西戎蛮子。”
“应该是泰陵卫的骑兵。”
有人解释:“我听说这些日子,泰陵卫一直在招兵买马,操练士卒。”
“泰陵卫的人来我们安州地界做什么?”
“不知道。”
“说不定是路过。”
安县城外的大营
点完卯后,校尉张涛披甲挎刀开始巡营,张涛此人年逾四十,属于寒门出身,以前在边军任职。
因立了战功被调到安州兵马司担任校尉一职,此番奉安州刺史王仪之命前来安县驻扎,就是为了防备泰陵卫。
准确地说是防备废太子秦武。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安州和泰陵卫就一河之隔,卫所营啸,黄登身死,太子府挂牌,募兵招匠等等举动自然瞒不住王仪的眼睛。
眼看着那位废太子日益壮大,王仪却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削减官矿的铁料,希望以此为手段,暂时压制泰陵卫的发展。
安州的兵马也被调走了一部分,王仪手里根本没多少人,连张涛麾下的一千士卒都是临时募集的新兵蛋子。
王仪哪怕想平叛也没人手可用。
而且这位安州刺史也在观望
长安被围得水泄不通,一旦破城,恐怕那位大昊天子必死无疑,届时蛮夷南下,朝廷必须要有人站出来。
秦武就是这个站出来的人。
假使长安沦陷,陛下战死,王仪立马就会拥立秦武。
这个道理,秦武同样明白,只要泰安帝死了,他这个废太子的废字马上就能正大光明地去掉。
可是他等不了了
相比于五成的概率,他更喜欢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营地上空,缕缕炊烟盘亘,转眼间就被风雨打散,巡完营后,张涛回到大帐,总觉得思绪不宁,似乎忘记了什么事。
当即叫来随军主簿问道:“游哨可有归来?”
主簿道:“按照规矩,辰时左右,他们才会归营。”
主簿的话打消了张涛的疑虑,可他还是难以平静,便再度出帐,巡视军营防备。
转眼间便到了辰时
张涛没有等来散出去的游哨,而是等来了太子府的骑兵。
“轰隆隆”
“轰隆隆”
地面颤抖,狂风大作,远处的天边,响起绵延的滚雷,震耳欲聋。
张涛只是愣了片刻,便发出尖锐的大吼:“是骑兵。”
“敌袭”
“准备作战。”
瞭望塔上的士卒吹响号角,营内的新兵急忙拿起兵器,等他们走出营地,便看到了恐怖的一幕。
视线的尽头
一条黑线正在快速地朝着军营靠近,黑线在不停地扩张,越来越长,越来越高,地面的抖动也愈发的猛烈。
一千丈
八百丈
五百丈
三百丈
两百丈
黑线越来越近
安州兵卒们看得清清楚楚,哪里是什么黑线,分明是黑压压的骑兵,许多士卒吓得手脚发软。
张涛脸色惊恐,浑身僵硬,右手死死地握住刀柄,连呼吸都急促起来。
相距百丈之时,杨宣一声令下,身后的骑兵开始变阵,逐渐从一线条往后收缩,形成进攻的锥形大阵。
杨宣便是大阵最尖锐也是最锋利的一环。
曾在边军中服役过的张涛比谁都清楚骑兵冲锋的杀伤力,尤其是如此大规模的骑兵冲锋。
扑面而来的杀气让他绝望。
泰陵卫的骑兵不是被抽走了大半吗?而且前些时日邹勇又带走了一批骑兵,怎么还有这么多的骑兵?
他们究竟从哪里弄来的战马。
此时张涛的脑袋中只有一个念头。
“完蛋了。”
没错
彻底完蛋了
连主将都尚且如此,更何况麾下的一群新兵蛋子。
“杀。”
杨宣大吼,一起当先,长枪挥动,将安县大营的木门劈开,挑了拒马,身后浩浩荡荡的骑兵如一阵风似的冲入大营内。
“投降不杀。”
“抵抗者死。”
杨宣手里的钢枪尚未刺出,面前的安州士卒就吓破了胆,跪在地上,双手举过头顶:“俺投降。”
“别杀俺。”
继续刺也不是,收回来也不是,最后杨宣也只能愤愤地调转枪头,朝着其他人冲去。
“俺也投降。”
一个接着一个的安州士卒扔掉兵器,跪在地上,将手举过头顶。
古有望风而逃
今有安州兵见马而降
原本抱着大战一场,用血与火来彰显自己对太子殿下之忠诚的太子府士卒面面相觑。
这怎么还没开打对面就投了。
安州兵心里苦啊,他们本就是新兵,往前两个月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头百姓,哪里见过今日的阵仗。
再说又不是北元人和西戎蛮子,大家一河之隔的邻居,何必打生打死的。
“都头,他们会不会是诈降。”
麾下的百夫长皱眉。
两个士卒将五花大绑的安州兵马司校尉押到杨宣面前。
“你便是张涛?”
张涛点头:“我便是。”
杨宣眼底的轻蔑和不屑让张校尉面红耳赤,羞愧得无地自容,想要争辩又不知如何开口,索性打直脖子:“败军之将,听候尔等发落便是。”
“押下去。”
杨宣大手一挥:“留下八百人看守俘虏,其余人马,随我进城。”
安县的县令差役早就被这阵仗给吓破了胆子,哪里敢反抗,直接打开城门,恭恭敬敬地将杨宣迎入城中。
千骑奔袭,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安县。
巳午之交,木冲儿带着一千步弓手赶到安县,将张涛麾下的俘虏转交给木冲儿看守,杨宣又马不停蹄地带兵前往矿场。
正午末
秦武带着两百陌刀手姗姗来迟,当从木冲儿口中了解到安县之战时,这位太子殿下人麻了。
合着自己精心准备了这么久,又是募兵,又是打探情报,结果一轮冲锋,人家就全投了。
安州兵和太子府兵一个没死,受伤的七个倒霉蛋还是被马给撞的。
沉默
许久的沉默
甚至原本垂涎欲滴的安县,突然间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人就是这样,太容易得到的总是不珍惜。
秦武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切涵意。
“殿下,这些降卒怎么处置?”
木冲儿面露难色。
“要不要编入府兵中?”
平心而论,就安州兵的表现,木冲儿根本就瞧不上,也不想要,未战先降的士卒,拿来有什么用?
等着临阵倒戈吗?
不止木冲儿瞧不上,秦武也不想收编,想了想道:“送去挖铁矿,或者修城池都行,一日两餐,工钱就照普通百姓给。”
放是不可能放的,泰陵卫正缺人手,这群人打仗不行,那干活总行吧。
“卑职安县县令何久。”
“卑职安县县丞宋平。”
“参见太子殿下。”
安县的县令和县丞心惊胆颤的来到秦武面前见礼。
披甲执槊的太子殿下冷冷地瞥了二人一眼,道:“从即日起,安县并入泰陵卫,受太子府管辖。”
何久宋平瞧见四周精锐的披甲之士,好似虎狼般,若是敢说半个不字,恐怕立刻就要将自己二人砍成肉泥。
只得认命:“谨遵太子殿下之命。”
太子殿下领二百陌刀手入县衙,命县令何久将安县的鱼鳞册,户籍人丁册以及历年的账册统统交出。
公堂之上,明镜高悬,门前站两个陌刀手,判台左右同样站着两个陌刀手,八尺长的陌刀明晃晃的,让何久宋平寒毛颤栗。
太子殿下翻开鱼鳞册看起来。
安县登记在册的田亩共计千二百顷,也就是一万两千亩,相比之下,泰陵卫只有三千亩,意味着一个安县的可耕田地抵得上四个泰陵卫。
都是依托安水浇灌出来的肥沃平原,也种植水稻为主,十二个镇子,三十四个村庄,共计三万多户,整个安县的人口超过十万人。
得益于官矿的存在,在册的匠人数目极为庞大。
秦武将鱼鳞册收起,脑海中只有两个字:“完美。”
太完美了
广阔而肥沃的良田
庞大的人口
数目巨大的工匠
附带一座中等铁矿
简直就是最完美的基本盘。
当然
安县也有缺点
那就是无险可守
因此必须要驻扎大量的军队来防备安州刺史已经随时可能南下的北元蛮子。
这都不是问题。
傍晚时候,杨宣派探马入城禀报,安县以北的铁矿以顺利拿下。
至此
原定的作战目标在一天之内全部完成
没时间犒赏大军,因为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忙。
在太子殿下的计划中,依托铁矿的优势,在安县构建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即铁矿产出的铁料就在安县熔炼,锻造成刀枪甲胄等兵器,可以省却运输的过程。
当然
类似陌刀,床弩,双层铁甲,具装甲具这等大威力的兵器,依旧只在泰陵卫生产。
想要做到完成的产业链,必须要在安县建一个规模更大,产业更全,人数更多的军械坊才行。
为此
太子殿下特意下令让苏昌河,鲁刀二人从泰陵卫抽调一批精锐干吏和匠人赶赴安县。
开小会是太子殿下最喜欢做的事情,召集麾下的文臣武将,齐聚一堂,共同商议事务。
鲁刀和苏昌和前脚到安县,后脚就给太子殿下的贴身护卫请到县衙后院,杨宣,木冲儿早早到场。
鉴于何久和宋平将安县治理的不错,说明两人还是有些才能,所以秦武破格让他们也参加小会。
秦武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何久宋平二人的身上,被太子殿下目光审视,他们不由得打直腰板。
“何县令,宋县丞。”
太子殿下缓缓道:“趁着小会还没正式开始,你们还有退路,本殿下可以将你们送出安县。”
“若是这时候不走,等议事开始,再想走的话,可就迟了。”
何久与宋平对视一样,他们都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太子殿下的用意,当即单膝跪地,痛斥道:“天子昏聩,奸佞横行,又有北元西戎蛮兵肆虐,我二人愿意追随殿下,为大昊江山,为天下百姓献一份绵薄之力。”
果不其然
太子府几个都头眼中的怀疑之色消散许多。
秦武笑着点头:“起来吧,眼下太子府正是用人之际,你们愿意加入,本殿下很欣慰。”
“开始议事。”
咳嗽两声,脸上的笑意散去,太子殿下恢复严肃之色:“拿下一座城池只是开始。”
“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治理这座城池。”
“安县良田千二百顷,三万户人,十二镇,三十四村庄,在册的人丁超十万。”
“一个安县便能抵得上四个泰陵卫。”
“何县令,你与诸位都头说说安县的基本情况吧。”
“诺。”
何久起身:“整体来看,安县今年算是丰年,以收的六个村子的亩产大多在两石上下。”
“全县十二万亩田地的总产量预估在二十四万石左右,不过这里面要刨除一些士绅豪强,许多百姓都会把田产挂靠到他们的名义以躲避粮赋税。”
“根据往年数目,大致能征八万亩的粮赋。”
“往年朝廷给的粮赋是什税四,今年不同,因为和北元西戎的交战,安州刺史府将粮赋增划为什税六,连人头税也有所增长。”
“按今年的什税六算,大致能收十万石粮赋。”
大昊开国之时定下的规矩,官身不纳粮,经过几百年的演变,越来越多的世家大族钻空子。
苏昌河摇头:“什税六太多了,根本就是竭泽而渔。”
“殿下,我的意见是按什税三来收取粮赋,同时和泰陵卫一样,官绅百姓,一体纳粮。”
宋平担忧:“什税三我不反对,可强推官绅百姓一体纳粮的话,恐怕会引得县内的大户们反抗,不利于殿下。”
“他们敢。”
杨宣冷哼,眼中杀机毕露:“谁敢闹,我就杀谁。”
“今年就照什税三收取粮赋,强推官绅一体纳粮,同时人头税减半,其余不该有的苛捐杂税一应取消。”
太子殿下拍板:“官绅方面,先由宋平和何久去谈,若是他们乖乖地纳粮,万事皆安,若是不纳粮,本殿下就让他们见识见识太子府兵的刀究竟有多利。”
“下面开始第二个议题。”
“第二轮募兵,铁矿扩产以及建立军械坊。”
“老规矩。”
苏昌河道:“凡入伍者,家中赋税减免两成,月俸三钱,管一日三餐外加一顿肉。”
“嘶嘶”
何久和宋平都惊呆了,一度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这是士卒该有的待遇吗?
都快超过县令县丞的生活水平了。
“二位有所不知。”
苏昌河笑着解释:“军中士卒待遇是殿下亲自定的,每日每人一斤米,二两肉,如果是陌刀队的话,则是每人每天两斤米一斤肉,半斤蔬菜和五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