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4
夜色如墨,国公府的马车低调地驶入摄政王府。
我知道,今夜将决定我的命运。
要么挣脱枷脱,要么被那虚伪的忠烈遗孀之名,活活钉死在耻辱柱上。
书房内,烛火通明。
摄政王萧玦看着眼前这份惊世骇俗的奏折,那双总是古井无波的眸子里,第一次露出了明显的讶异。
国公爷,您可知这份奏折一旦递上去,会在朝野掀起何等轩然大波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为忠烈除名,收寡媳为女......这不合祖宗礼法。
公公卫国公挺直了脊梁,老眼中闪着矍铄的光:王爷,礼法是为人服务的。若礼法只能让生者痛苦,让伪善者流芳,那这礼法,不要也罢!
他将手中的另一份密函推了过去,里面是卫安的画押供词,以及那张来自苏州的当票拓印。
犬子是忠是奸,王爷一看便知。老臣今日所求,非为卫家,而是为我那苦命的孩儿——清禾,求一个公道,求一条活路!
说完,这位战功赫赫的老国公,竟对着萧玦,深深地弯下了腰。
第二日早朝,金銮殿上气氛肃穆。
就在众臣议事完毕,以为即将退朝之时,卫国公手持玉笏,颤巍巍地走出队列,跪倒在地。
启奏陛下!老臣有本上奏!
满朝皆静。所有人都以为他要为亡子请功。
老臣恳请陛下恩准,将不肖子卫衍之名,从我卫氏宗谱上划去!并收儿媳沈氏清禾,为我卫家义女,记入族谱!
哗——
满朝文武,瞬间哗然。
御史言官们纷纷出列,痛斥卫国公此举有违人伦纲常,荒唐至极。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显然也被这前所未闻的请求震惊了。
就在群臣激愤,纷纷要弹劾卫国公之时,一直沉默的摄政王萧玦,缓缓出列。
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淡淡地开口:
忠孝节义,乃国之根本。卫校尉为国捐躯,是为忠;卫国公不没其过,是为孝;沈氏侍奉公婆,是为节。
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凌厉起来:
然,若一人的‘忠’,是建立在欺骗君父、抛弃发妻的‘不义’之上,那这份‘忠’,不要也罢!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卷宗,高高举起:本王昨夜收到密报,已查明。卫衍在北境假死脱身,实则早已潜逃江南!此乃欺君罔上之大罪!
真相被当众揭开,其冲击力远胜于国公爷的请求。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方才还义正言辞的御史们,此刻都面如土色,噤若寒蝉。
皇帝龙颜大怒,一掌拍在龙椅上:岂有此理!
他看向跪在地上的卫国公,又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萧玦,最终,目光落在了那份奏折上。他沉吟片刻,似乎做出了一个极为艰难的决定。
卫衍欺君之罪,着大理寺严查,发海捕文书,通缉全国!
至于卫爱卿所请......
皇帝顿了顿,金銮殿上落针可闻。
皇帝威严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最终定格在摄政王萧玦的身上,声音里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考量:
此事,关乎国体,也关乎人伦。萧爱卿,你既是此案的彻查之人,亦是我朝的宗室表率。
朕,想听听你的意思。这沈氏,朕是该全了她的节义,赐下贞节牌坊,让她青史留名还是该顺了国公爷的意,允他这荒唐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