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夏严一党拿到了那沓账簿。
其实我们已经做得很隐蔽了,为了二次保险甚至同时派了三个个人带着假文件当作掩护,从四条不同路线离开,但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错,也可能这本身就是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而我们比那些老狐狸棋差一着,没能看出来,着了道。
四个送信人全都死了,这也就算了,但是他们从四份假文件里面找到了真的证据。
怎么做到的?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谁出了纰漏?
我和郝严复盘了一遍又一遍,想着前因后果——郝严,郝严的那几个亲信,四份几乎没有差别的账本——怎么做到的那么精确的确认?
不应该,这件事除了我和郝严还有郝严的亲信以外应该没人知道这次行动,到底为什么——
我……?
我泄露了吗?不应该,我没有和别人透露半个字。我甚至亲自伪造了那剩下三份假文件——为了辨认真证据我在每份造过假的文件上都留下记号,认得出来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宋式玉。
这个把戏还是他教给我的——最初是用来偷渡闲书的小标志,在书本的右上角点上一个墨点,在一堆有着相似书皮的书上标上表明是话本的标志,这样就不需要一个个找,并且不易被发现。
我的脑子里出现一个让我胆战心惊的想法。我捂住脸,目光从指缝间透出去投在地面——我在恐惧。
在我最亲近的人里,有人在我的背后给我捅了又准又狠的一刀。
夏严一党中的一位不起眼的言官拿着这份板上钉钉的证据站了出来,拿着那叠账本在朝堂呼起腥风血雨。湖广总督和那位按察使即刻接诏进京,三司问审,立判斩立决。
慕若昭遭受牵连,贬了官。于是朝廷局势再次变动,这件事里唯一没有被牵连的首辅派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郝严。郝严升了官,补上了湖广按察使的位置,我因为推广国策有功,被调回京城,擢户部侍郎。
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用什么表情接下那调令的。
我那会辞官的心都有了。
无数在水灾里消失的人命,被连累的老师,最后是四本相似的账簿,愧疚、自责和恐惧压在我的头顶上空,它无处不在,我无法逃开。
到底应该怎么做?到底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难道为了所谓的大局面前的牺牲就不重要了吗?
真可惜,我很难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
但是说到底,又有什么答案永远正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