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 > 解锁红旗渠

解锁红旗渠
——高考试题背后的故事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花费十年之功,从山西省平顺县引浊漳河水,在太行山山腰上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之为人工天河,人们赞誉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的水长城太行山上的蓝色飘带。
山高路远、工程浩大,林县人为什么一定要修红旗渠三年困难时期条件那么艰苦,山区林县凭什么敢上马修建红旗渠跨省调水、劈山造渠不容易,人们仅凭双手和简陋的工具,为什么能够修成红旗渠就让我们跟着高考试题,一起走进红旗渠,感受时代奇迹。
林州历史上为什么缺水
如果今天你到了林州,肯定会被这座山清水秀的美丽山城所打动。但谁能想象半个世纪前,这里还是个长期极度缺水的干旱贫困地区呢林州过去流传民谣咱林县,真苦寒,光秃山坡旱河滩。雨大冲得粮不收,雨少旱得籽不见。一年四季忙到头,吃了上碗没下碗。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五百多年间,林县发生严重旱灾达30余次。大旱连年,河流干涸,庄稼颗粒不收。翻开林州地图,你会发现林州许多地名都与水有关,如河顺镇、横水镇、曹旺水村、龙送水、砚花水、张家井、李家池、洪河……当地上一辈儿老人给孩子起名,也常与水有关,如男孩子叫水旺、水生、水兴、来水,女孩子叫水英、水莲、水娥等。这不是因为水太多,恰恰相反,是因为那个时候林州极度缺水。
林州历史上缺水主要与当地地理环境有关。林州坐落于中原大地,处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受到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极少降雨,且全年降水不均,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降水季节与时空分布不均是林州缺水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我们拿林州与周边接壤的安阳县、山西平顺县、河北涉县等地相比,会发现林州降水量并不比周边少。林州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8.6mm,安阳县平均年降水量650mm,平顺县平均年降水量584.4mm,涉县平均年降水量571.7mm。相比较而言,林州为什么比周边地区更为干旱缺水
林州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脉东麓,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土地面积的86%,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总趋势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表河流主要有浊漳河、洹河、淅河、淇河四条天然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泉水。从地表径流的角度来讲,林州地区地表来水量较少,又因为地势相对于东部华北平原较高,所以降水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走了,这是林州缺水的一个原因。
林州地区地层岩性种类繁多,由不同成因、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含水岩组成。地形复杂多样,地下水分布不均,埋藏较深,开采相当困难,这是造成林州缺水的又一个原因。林州地处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林州大断裂和青洋口大断裂之间,境内断层较多,境内大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多裂隙、溶洞,致使地表水极易散失、下渗,再加上自然蒸发等作用,林州缺水就不足为奇了。
太行山上修渠,异想天开!
中国人向来不缺少愚公移山精神。如果说只是凿引漳河水,也并非林州人创举。早在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便已流传至今。但是,两千年前西门豹引漳水灌溉邺地,是在平原上修渠,而现在要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山造渠,难度可想而知。当时有人就说,林县人是想水想疯了吧要从山西引漳河水,绕过整个太行山到林县来,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还有人说,林县有多大的荷叶,能包这么大的粽子
要知道,1959年至1961年正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修渠面临的现实困难显而易见。那个年代没有大型机械设备,专业开渠设备也少得可怜,仅有两台水平仪和一台经纬仪。水利技术人才更是奇缺,全县才28个,最高学历为中等技术学校毕业。要搞这么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起初并未列入国家计划,仅凭林县一县之力,能做成这么浩大的工程吗1960年2月6日正式开工前五天,红旗渠工程总设计师、县委书记杨贵在日记中写道:引漳入林工程很大,现在正是困难时期,国家也不投资,如果等到形势好转后再修建,那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很难预料。山西方面同意引水这个机会不可失,错过机会,林县人民可能将永远受缺水之苦……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了彻底解决林县人吃水难这一根本问题,55万林县人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凭着钎、锤这些原始落后的工具,硬生生地在太行山上凿出了一条红旗渠,并把红旗渠精神插在了太行山之巅!
1/8000水渠坡度差怎么解决
现在每天到红旗渠参观的游客成千上万。在青年洞旁,大家不禁会问:红旗渠水为什么流得这么缓这背后就是红旗渠修建的技术含量与集体智慧了。
引漳入林这么庞大的工程,除需要坚强的意志以外,离不开技术支持。绕过太行山从山西引水至林县,应该怎么设计路线怎么施工水渠坡度应是多少渠修好后,水万一引不过来怎么办红旗渠总干渠全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随山势蜿蜒盘旋,完全靠水的重力自然流过来,那就得充分考虑两地落差问题。引水地点设在了山西平顺县侯壁断下600米处浊漳河的右岸,海拔464.75米,到林县的制高点分水岭,海拔450米,总干渠全长70635米,渠道纵比降1/8000。也就是说,渠道长度每延伸8000米,渠底高度只能下降1米。这样的精确度,就是放在今天,也不敢保证设计万无一失。还有,浊漳河携沙量很大,流速过大,能减少工程的土石方量,但容易冲刷渠道;流速过小,又可能会使渠道淤积,渠道输水能力降低。这些对渠线的勘测、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吴祖太。吴祖太,河南省原阳县人,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主动请缨来到林县,参与红旗渠工程设计。他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不畏艰险,爬山越岭,实地勘测,设计方案,最终经过多次重复勘定后,拿出了红旗渠设计的完整方案,并在实际修渠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可惜,开工才一个多月,吴祖太便在一次隧洞塌方中牺牲了,年仅27岁。修渠十年,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吴祖太是这81位烈士中唯一的外乡人。林县人都说,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吴祖太。
由于吴祖太牺牲过早,林县人就靠自己创造的土办法来测量红旗渠渠线。大家用水盆当作水平仪,在一块平整石头面上放置一个洗脸盆,盛上半盆水,倒着放上一个四条腿板凳,两边用棍子稍稍固定位置,板凳的每两条腿上横着平行缠上两条细线。当两条细线和要测定的点形成三点一线时,就能测出水平是否准确。红旗渠修渠人把这叫作水鸭子。农民水利专家路银用土法上马,改造出这种叫水鸭子的简易水平仪,并将这一绝活儿教给了几百人。谁能想到,红旗渠数百公里的渠线,大部分就是靠路银他们用洗脸盆、麻绳和皮尺一步步地测量出来的。红旗渠修建了十年,路银就在工地上干了十年。他去世时要求自己的子女把自己葬在离红旗渠水最近的地方,墓碑上写上路银红旗渠特等模范几个字。
小小责任碑
如果大家沿着红旗渠畔走一走,会发现许多渠段都立有一块块石碑。上面写着城关公社下庄大队西张队等字样。这就是红旗渠特有的责任碑。当年林县人修建红旗渠时,按要求,每期每段工程竣工验收后,负责承建的公社、大队都要在渠岸顶端刻上某某公社、某某大队的名字,或建筑物旁刻字,或立一块石碑,30年内渠道出了问题,当初谁负责修建,还要谁负责重修。副县长、总指挥马有金常年在工地上,皮肤晒得黝黑,人称黑老马,他常挂在嘴边一句话: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别看这位黑老马常与民工嘻嘻哈哈,但一旦遇到质量问题,他就会黑着脸,只为他的百年大计着想。他说:质量重于泰山,我们现在干的是祖祖辈辈的千秋大业,即使以后我们过世了,我们的子孙还要吃水浇地,必须提高工程质量,绝不能让他们受二茬罪。就这样,一块小石,成为建渠民工功绩的记载,也是永久性的质量标志。
红旗渠究竟有多长
外地来林州的游客,可能会误以为红旗渠只有青年洞一小段。事实上,如果我们打开《红旗渠示意图》,就会清晰地看到整个干渠大致呈爪字形分布。上面一笔,是总干渠到分水岭处,是总干渠与3条干渠连接的地方。下面一撇、一竖、一捺,分别是一、二、三干渠。红旗渠究竟有多长红旗渠共有1条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9条,长233.5公里;支渠51条,斗渠290条,加起来合计1525.6公里。如果再加上4281条农渠和其他数不清的流进田地的毛渠,红旗渠总长度将达到惊人的4000多公里!在有限的地域空间里,它闪转腾挪、百转千回,整个系统工程就像一个巨大的蜘蛛网,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利灌溉网络,把触角延伸到林州的每个旮旯缝沿。
红旗渠十大工程
[工程名称起止时间现具体地点特点渠首拦河坝1960.2—1960.5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600米处引漳河水上山,红旗渠工程的开端青年洞1960.2—1961.7任村镇卢家拐村西红旗渠总干渠最长隧洞,红旗渠风景名胜标志性景点空心坝1960.2.15停工,
1962.10—1964.6任村镇白家庄村解决了渠水河水交叉难题,堪称水利工程典范南谷洞渡槽1960.2—1961.8任村镇白家庄村南,南洞水库下游700米处横跨露水河,又称十孔渡槽,红旗渠上最具魅力建筑分水闸1961.10—1963.1林州市城北15公里红旗渠最关键的咽喉工程,总干渠枢纽工程桃园渡槽1965.9—1966.4林州市西南桃园村边相对高度最高的渡槽,一体三用,也叫桃园渡桥曙光洞1964.11—1966.4卢寨岭全长3898米,最长隧洞夺丰渡槽1965.12—1966.4河顺镇东皇墓村东北红旗渠上的工艺品红英汇流1964.4合涧镇西红旗渠与英雄渠汇流曙光渡槽1969.4—1969.6东岗镇丁冶村三干渠第三支渠重要建筑物]
永恒瞬间精神永续
50多年来,红旗渠累计引水125亿立方米,灌溉4600多万亩农田,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那么,现在林州城市供水主要还靠红旗渠水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红旗渠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的引水功能逐渐淡去,旅游文化资源功能逐渐开发出来。2015年北京地理高考试卷中,考查到景区组合中旅游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一组,答案即: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殷墟、马氏庄园。这当中,红旗渠兼具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虽然曾经的引水功能已渐渐淡去,但红旗渠至今渠水依旧,引无数人在此驻足、观瞻。十年间修渠人的生活瞬间、点点滴滴无不感染着一代代中国人。
提及红旗渠,大家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当年除险队员凌空除险的场景,这已成为人们记忆中的难忘瞬间与经典画面。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先辈们的不易,在红旗渠景区(青年洞)安排有实景演出,唤回我们永不泯灭的历史记忆。他们用生命和血汗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山碑,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如今,红旗渠精神不只存在于那个特殊年代里,不只存在于林州这个小小的地理单元中,而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生生不息于全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里,蕴含着迎接现实和未来的磅礴力量。
链接
青年洞——糠菜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工程中最长隧洞,也是最艰难处。三百多名青年驻扎在这里,一干就是一年零五个月,他们最初起名字叫糠菜洞。还记得当年大年三十那天晚上,任羊成和他的队友们正在沉睡的太行深处,黑暗包围之中,用炸药、雷管炸通青年洞的第一个隧洞,他们用隆隆的炮声,迎接春节的到来。当队友们给当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打通电话,汇报好消息时,电话线那头的杨贵紧握着电话的手都禁不住地颤抖。他连连说道: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我代表县委,谢谢同志们!谢谢同志们!时间已经指向了大年初一的五更,山里山外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已经开始噼噼啪啪地响起来了,红旗渠即将迎来一个新的黎明!
林州降水量分布图
林州河流分布图
红旗渠青年洞
分水闸
红旗渠畔责任界碑
青年洞
太行大峡谷——风景如画,百里画廊
太行大峡谷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西北部,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1.5千米。谷内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核心景区有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太极冰山、百里画廊太行天路、太行之魂王相岩、人间仙境仙霞谷等。
太行大峡谷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历代的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曾在此留下众多足迹。据传,三国时期的曹丕曾在蚁尖山屯兵立寨,谋划大业;明代的名将左良玉曾在桃花洞统率兵将,南征北战打天下;清代的兵部督捕右侍郎许三礼曾在王相岩安度晚年。幽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文化底蕴,太行大峡谷是避暑休闲、度假养生、绘画写生、滑翔攀岩的好地方。这么美的地方,2015年北京高考地理卷也曾考到,一起来看看吧!
太行大峡谷
高考聚焦
(2015年北京卷地理第7题)
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据此,回答问题。
下述景区组合中,旅游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A.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禹王台、铁塔公园
B.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殷墟、马氏庄园
C.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抱犊寨
D.八里沟、万仙山、秋沟、齐王寨
【考题解读】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和生物景观;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等。A选项以河南省开封市的人文旅游资源为主;C选项中的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D选项以河南省新乡市的自然旅游资源为主;B选项所给景区均为河南省安阳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风景如画的太行大峡谷、人工天河红旗渠、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和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景区组合中既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人文旅游资源,多样性更丰富,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