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岳飞诗词
——高考试题背后的故事
在世人心目中,岳飞乃武乃文,是位英雄。他的事迹我们都曾学过或者听说过,那他的诗词你可曾读过当武将惆怅时又会发出哪些感慨英雄一生短暂,诗词为什么能千古流传让我们跟随高考试题,去感受岳飞的铁血丹心。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宣和四年(1122年)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近二十年间,岳飞先后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岳飞曾投奔宗泽,宗泽很欣赏岳飞,便给他古代兵书来看。岳飞却认为: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泽非但不生气,反而重用岳飞。岳飞四次北伐,收复失地,金兵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绍兴八年(1138年)宋金短暂议和,宋高宗赵构起用妥协派,迫害主战派,阻挠岳飞抗金,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岳飞极度愤懑,他不理解:将士们浴血冲杀,胜利在望;宗泽临终前连呼三声过河!言犹在耳,为什么大好河山拱手让人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毁约,再度南侵,最后结局依然是宋高宗十二金牌强令班师。
宋代最快的马递是金字牌,用一宋尺多长的朱漆木牌,上写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用驿马接力传送,不得入递铺稍事停留。岳飞大军进抵朱仙镇时,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全是措辞严峻、不容改变的急令:飞孤军不可久留,大军班师回鄂州,岳飞本人前往行在临安府朝见皇帝。
宋高宗下令班师,有其深刻原因。其一,宋高宗打心里就一直觉得打不过金兵,患有典型的软骨症。其二,宋朝家法重文轻武,防范武将心理作祟。相对于外患,内忧让皇帝更上心。仗可以打败,如张俊部队,绝不像岳家军那样,主动求战,敢于硬碰硬,相反经常撤退,却还常受皇帝嘉奖,因为听话。其三,虽然在宋金交战具体过程中,高宗常举棋不定,多次出现前后命令自相矛盾现象,但其妥协投降的既定方针从未动摇。高宗的设计是:不可大胜,亦不可大败,以战促和,以战换降,苟且偷安,偏居一隅。而岳飞不仅要收复中原,还要直捣黄龙,与最高执政者理念严重不符,这也成为高宗与岳飞之间最大的矛盾所在,更铸就了岳飞的人生悲剧。朝中向来就有主战派和主和派。战事吃紧,皇帝马上想到的是岳飞;边事稍安,皇帝掉头就与秦桧之流混迹一起了。当然,另外一种情况也不容忽略,经岳飞四期北伐,金朝实权派完颜兀术逐渐认清了现实,由主战派转向主和派。不排除其通过秦桧向宋高宗转达求和之意,金军对宋态度的转变是高宗求之不得的,所以他宁肯牺牲岳飞,也要换取苟和。
高宗自毁长城,自弃中原,杀死岳飞。岳飞临死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一百多年后,皇室后代赵孟
拜谒岳飞墓,写下如此诗篇: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岳飞与武昌有着不解之缘。岳家军长期屯驻鄂州(今武昌)。靖康之难后,南宋偏居东南一隅,行在临安。对于南宋来说,要抵抗北方的金人,其防线主要在长江沿线,共有三个战场。西线由吴玠率领,东线由韩世忠布防,中部战场主要由岳飞统制,岳家军实际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岳飞仅三十二岁被封为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北伐大业。
在鄂州,岳飞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写下一首抒情感怀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遥望北方失地,忆起北宋汴京宫苑风月繁华、歌舞升平景象,与如今金人铁蹄践踏中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惨痛情景形成强烈对比。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此时岳飞心中夙愿——率领劲旅,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一鞭直渡清河洛。待到得胜归来,那将是何等快意!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虽然热衷于收复失地,却对功名富贵非常淡泊。他在江西一座寺庙墙壁上的题诗可以表达其心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千古名篇《满江红》
岳飞所作《满江红》对后世影响甚大,流传甚广,几乎凡有中国人的地方,无人不知《满江红》。关于《满江红》词作者的争论,其实后世明清两代无人怀疑其伪。只是到了近代,方有人质疑。至于伪托之人,或为南宋刘克庄,或疑为元代南儒,或疑为明人,或为明人王越或其幕府文士,或为明代桑悦。邓广铭、唐圭璋等认为岳飞《满江红》不是伪作。
其实,《满江红》作者当为岳飞,但个别词句与后世流传稍有出入。20世纪80年代,汤阴岳飞庙发现一块《满江红》词碑。大字正书,石刻完整。词碑落款处写的是右满江红词乃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天顺二年春二月吉日庠生王熙书。王熙书写的这块石碑是岳飞《满江红》词最早见诸石刻的文字。天顺二年(1458年)为明英宗年号。石刻时间要较杭州西湖岳墓赵宽所书词碑早近半个世纪,且这块碑刻中,有数字写法是明人常用之俗体字,可确认为明人手迹,书写人王熙为汤阴县学庠生。不过,石碑并未注明所据何书。而早在石碑出现前三年,即明景泰六年(1455年),时汤阴县教谕袁纯征集岳飞诗文,类编成书,题名为《精忠录》,岳飞的《满江红》词即载其中。两者出处应为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元代蒙古人统治时,该词便已在社会上暗中流传。
后人认为元杂剧《岳飞破虏东窗记》第二折中《女冠子》一词,显然是从《满江红》演变而来。
怒发冲冠,丹心贯日,仰天怀抱激烈。功成汗马,枕戈眠月。取金酋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空愁绝,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
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词碑尾句朝金阙,与后世流行的朝天阙有异。金阙典出《神异经·西北荒经》,岳飞词用在此处指希望收复神京,迎还二帝,中兴大宋江山。元明杂剧中,凡用此句,皆作朝金阙,可知词尾句应以此为正。
数百年来《满江红》已与岳飞的精神融为一体,并成为激励民族浩然正气的有力武器,无法将二者割裂开来。作为岳飞爱国精神的载体,《满江红》的地位不可动摇。
还我河山背后的历史真相
在许多岳庙中,岳飞塑像上都挂有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表达着中华儿女收复国土的赤诚之心。而在民国之前,全国各地的岳飞庙中并没有悬挂还我河山牌匾。那么,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爱国口号是怎么出现在岳庙里的呢还我河山是岳飞真迹吗事实上,还我河山四字并非岳飞手书,而是清末秀才、近代著名文人周承忠集钩而成。
1921年,上海人童世亨欲将自己所著中学适用的《中国形势一览图》改正重印,便找到同乡周承忠书写还我河山四个字印在扉页上。周承忠向来敬重岳飞,因为担心自己无法表达四个字的深意,于是从岳飞《吊古战场文》碑拓中河水荥带,群山纠纷一句里摘出河山二字,又取秦没而还中的还字,由于文中没有我字,周承忠便从奇中有异于仁羲一句中,选择了羲的下半部分截出了我字,最终集成还我河山四字,交由童世亨。童世亨看后大喜,认为既然用了岳飞的手书字体,索性落款也用武穆王的吧。于是,选择岳飞《出师表》后署名之岳飞二字照钩为款,又在杭州岳庙石刻拓本上内钩岳飞私印四字之方章,将此刊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中华民族发出了抗日救亡的吼声。时任上海《申报》总经理的史量才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气愤,刚好手边有一本《中国形势一览图》,扉面上赫然印着还我河山四个字,于是,便把这四个字放大后,登在了《申报》头版头条的醒目位置,署名岳飞题,下面又配上了岳飞的《满江红》,一下子激发出了老百姓的爱国热情。当时全国流传一句话——勿忘国耻,还我河山,代表着岳飞精神的还我河山也迅速传遍全国。
岳飞精神励后人
绍兴十二年(1142年),岳飞含冤遇害于大理寺。天日昭昭,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上台,下诏为岳飞平反昭雪,恢复官职,依礼改葬,建庙于鄂,号忠烈,后加封忠武,谥号武穆,又追封鄂王。
《宋史》记载,岳飞有五子,云、雷、霖、震、霆。《彰德府志》(清乾隆五十二年版)载,岳飞有女孝娥。岳飞纪念馆岳飞世系还载有女岳安娘。岳霖之子岳珂为南宋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最终完成了《金佗稡编》二十八卷和《金佗续编》三十卷,为后人研究岳飞留下了翔实的历史资料。岳飞以忠孝立身、立家,900多年来,岳飞后人以此作为家风家训精神内核,代代相传,形成了良好家风。迄今岳飞后代约有四十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
从岳飞的抗金事迹,到演义小说的记载,再到民间的传说故事,无不体现着岳飞爱国精神对后人的感召。岳飞精神内涵丰富,概括来讲,一个核心,七个要素。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尽忠报国,捍卫统一;事母至孝,教子有方;文不爱钱,勤政为民;武不惜死,赤心护国;惜将爱兵,严明军纪;生活俭朴,坚守清廉;好学进取,自强不息。简化为七个字,即忠、孝、文、武、严、廉、勤。
岳飞精神感召后人,越是在国难时候,越能激发后人的爱国情操。1936年农历二月十五,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军长兼河南省主席商震,亲自来到汤阴主持规模宏大的祭祀岳飞活动,并下令河南境内京汉铁路上运行的所有火车,只要是去汤阴参加祭岳盛会的,一律免票,以此提振国人的抗日精神。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为国效命,这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抗战时期,戴安澜将军率领将士高唱岳飞的《满江红》,奔赴抗战前线,为国捐躯。实际上,戴安澜将军和他的200师只是当年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的一个缩影。当年在重庆校场口有座关岳庙,里面供奉着岳飞塑像。为了用精忠报国精神激发全国军民收复失土、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1942年3月29日中国远征军新一军从云南入缅出征时,数万将士臂刺精忠报国,高呼还我河山,高唱岳飞的《满江红》,誓师抗击日寇。宣誓祭拜仪式后,孙立人给出征的每位将士都发了一枚刻有还我河山四字的铜质徽章进行激励,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抗战历史中壮怀激烈的一页。
与心中英雄生活一天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如果让你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你会选谁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刘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风靡全国,出现了《岳飞传》开播,一城空巷的局面。如果可以选择,笔者愿做岳元帅手下的马前张保、马后王横,跟随元帅征战沙场,收复山河。小重山抚琴抚到琴断,丹心一片感天动地断人肠。《满江红》如今已红遍神州路,好想和将军共明月醉一场……
英雄的力量是无穷的。岳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每当我们这个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候,总会有人以之为榜样,挺身而出,不惜一死保家卫国。岳飞精神是安阳的,更是属于我中华民族亿万儿女的。岳飞爱国主义精神,世代弘扬!
岳飞故里,同唱《满江红》
除了岳飞庙,汤阴其他地方同样在纪念岳飞。汤阴县岳飞广场,坐落有汤阴标志性建筑岳飞铜像;岳飞先茔,位于汤阴县城东古贤乡南周流村,为岳飞后裔寻根敬祖之地;岳飞故宅,位于汤阴县城东十八公里菜园镇程岗村内。自明代景泰元年(1450年)汤阴始建岳飞庙以来,朝廷就明文规定,每年有司春秋奉祀,即由官府主持,每年举行春秋两次祭祀活动。此后,汤阴城乡便出现了一年两次的岳飞庙会:一是农历二月十五岳飞诞辰纪念日,一是腊月二十九岳飞遇难日。民间娱乐与祭祀岳飞的活动融为一体,日渐形成当地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与民间风俗。
岳飞庙里的岳飞纪念馆新馆占地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岳飞文化展厅(馆)。陈展有馆藏文物和岳飞后裔收藏文物,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书画大家的优秀作品、抗日战争时期民间流传的与岳飞有关文物。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让我们在岳飞纪念馆,现场齐诵《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金)阙!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岳飞是爱国主义的一面旗帜。岳飞是古代的,岳飞精神是永恒的。纪念岳飞,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和发扬岳飞精神。他那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的为官主张,他那尽忠报国的统一言行,他那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掳掠的严明军纪,他那待一万人如待一人的平易近人,他那强虏未灭,何以家为的高尚情操,他那面对权贵的诬陷迫害宁死不屈、心昭天日的高风亮节,他那教子女从严、待父母至孝的家教与孝道等,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一部分。
汤阴岳王庙《满江红》词碑
岳飞故里
风云激荡旧彰德
马氏庄园——从无字句处读书
袁世凯与袁林——近代社会的缩影
马氏庄园——从无字句处读书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在古代,安阳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在近代,风云激荡,局势多变,安阳有众多可圈可点之处。
清末封疆大吏、广东巡抚马丕瑶一生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为国尽忠,鞠躬尽瘁。马丕瑶家族的宅第马氏庄园规模宏大,中正有序,如今依旧保存完好,是近代安阳名人故居的代表。202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里面的名言警句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与马氏庄园克己堂悬挂的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立身立业,从无字句处读书明理明心不期而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会被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用来警勉自己,又出现在被誉为中原第一官宅的马氏庄园里呢让我们跟随高考试卷一起到马氏庄园看看吧。
高考聚焦
(2023年天津卷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一个世纪前,在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撰写了这副对联,在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方面警勉自己。
品读此联,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角度,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题解读】楹联文化
考题解读
考生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理解题中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句话的意思。我们结合试题来解读,这句话是周恩来总理年轻时给自己撰写的一副对联。有肝胆人指的是有理想、有抱负、人格高尚的人,无字句处与有字句处相对,有字句处指的是能看到的书,无字句处指的是社会这本大书,强调社会实践。合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与有志向的人在一起做事,从社会实践中学习。再结合题目要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这提示和启发当代青年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要紧密结合时代、国家、民族来发展自己。要把个人的努力汇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去,要成为有使命感、责任感、勇于担当的人。明白题意后,考生可以从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的关系入手,既可以写两者相辅相成,又可以围绕对联某一侧面展开分析,多角度思辨。该题可叙可议,能够展现不同层级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